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目的 研究梅Prunus mume的花色及花中黄酮类成分特征,揭示其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为梅种质资源鉴定和新品种培育提供依据。方法 以52份梅花样品为材料,分别采用红绿蓝(red green blue,RGB)色值法和化学法调查花色特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评估梅花的6种黄酮类成分特征,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探究梅的遗传多样性。结果 RGB色值和亮度指数表明“乌梅帝”花色最暗,种质资源圃花色最亮。“乌梅帝”植株和“乌梅后”植株花均含有6种黄酮,部分“乌梅帝”和“乌梅后”区域梅花则未检测出金丝桃苷、山柰酚及异鼠李素。尽管主成分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梅花色与其黄酮的含量无内在关系,但其成分间存在相关性,梅花的异槲皮素与芦丁和金丝桃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异槲皮素与槲皮素呈显著正相关。槲皮素与山柰酚和异鼠李素呈显著正相关,山柰酚与异鼠李素呈显著正相关。ISSR标记结果表明3个调查区域间存在着亲缘关系,资源圃部分植株可能源自“乌梅帝”和“乌梅后”区,“乌梅后”和“乌梅帝”区存在相互移栽的情况。结论 基于RGB色值法和化学法预测梅花黄酮含量仍有待优化,但进化树可将“乌梅帝”及“乌梅后”准确聚类。ISSR分子标记结果证实“乌梅帝”“乌梅后”及资源圃植株的亲缘关系,梅在群体水平上遗传多样性较高,且各调查区域间存在频繁遗传交流。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兰科专用控释肥对迭鞘石斛茎叶生长的影响。方法:以迭鞘石斛品系"乐斛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不施肥为对照处理,对施用兰科专用控释肥的迭鞘石斛植株进行茎叶相关生长量研究。结果:施加兰科专用控释肥显著促进了迭鞘石斛茎的生长却不能显著促进其叶的生长,其中茎长、茎粗、茎节数呈一致正向增长的趋势。与对照相比,施肥后的迭鞘石斛茎、叶相关性降低。结论:兰科专用控释肥的施用主要有利于迭鞘石斛茎的生长而对叶的生长影响表现不显著。迭鞘石斛通过调整其茎叶生物量的分配来优化养分的捕获。而决定迭鞘石斛经济产量的部位主要是茎,说明兰科专用控释肥在增加迭鞘石斛经济产量上起到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不同种植方式、遮阴度及施肥对白及Bletilla striata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确定最适种植方式和栽培管理措施,为白及规范化、规模化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3因素4水平正交设计进行田间试验,研究种植方式、遮阴度、施肥对2年生“川及1号”产量、多糖含量、1,4-二[4-(葡萄糖氧)苄基]-2-异丁基苹果酸酯含量的影响。结果 不同种植方式与栽培措施对生长指标有显著影响;种植方式、遮阴度对块茎干质量、多糖及苹果酸酯含量有显著影响,施肥量对块茎干质量、多糖与苹果酸酯含量影响不显著。当采用覆膜栽培(A2)时,块茎干质量[(1 784.51±100.01)kg/hm2]、多糖[(39.04±0.28)%]与苹果酸酯含量[(7.72±0.45)%]均达到最高;当采用25%遮阴处理(C2)时,多糖含量最高,达到(39.31±0.28)%,无遮阴处理(C1)的苹果酸酯含量最高,达到(7.61±0.83)%。结论 不同种植方式与栽培措施对白及产量与品质影响差异显著。“川及1号”适宜种植方式为覆膜栽培,采取25%的遮阴处理,高肥力土壤背景下150 kg/hm2为较适施肥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适宜于北柴胡新品种川北柴1号的制种区,初步制定该品种种子的质量分级标准。方法:以四川安州区和旺苍县的9个柴胡生产示范点收获川北柴1号种子为材料,对其进行形态、萌发、千粒重及活力测定试验,分析各指标间相关性,再利用K-means聚类分析的数学分级原理,对各项指标进行标准化转变。结果:不同产地对川北柴1号种子形态指标、萌发指标、种子活力影响极显著,对千粒重影响显著。其中安州区长梁子所收获的川北柴1号种子的长度、宽度、厚度、千粒重、发芽率、发芽指数、种子活力均远高于其他产地所收获的种子;川北柴1号种子质量可以分为3个等级,以发芽率、千粒重作为主要分级指标,以种子活力作为次要分级指标,以种子长度为参考指标。结论:目前川北柴1号品种最佳制种地为安州区长梁子;初步制定的川北柴1号种子质量分级标准,对川北柴1号种子质量评价及合理栽培推广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