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探讨硬膜外自控镇痛在脊柱内镜手术应用的临床效果。选择120例脊柱内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0.2%罗哌卡因+0.2%利多卡因局麻),0.1%罗哌卡因+舒芬太尼组(0.1%罗哌卡因+0.3 μg/mL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0.2%罗哌卡因+舒芬太尼组(0.2%罗哌卡因+0.3 μg/mL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采用视觉模拟(VAS)评分法评估手术中镇痛效果,采用改良Bromage 评分评估术毕运动神经阻滞程度,统计0.1%罗哌卡因+舒芬太尼组和0.2%罗哌卡因+舒芬太尼组自控镇痛泵(PCA)按压次数和用药量。结果显示0.2%罗哌卡因和0.3 μg/mL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应用于脊柱内镜手术,可以达到明显的镇痛效果,满足手术需要,又同时保留患者双下肢运动功能,即有“感觉和运动阻滞分离”现象,从而避免脊柱内镜下马尾神经损伤的可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伤口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对16例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伤口感染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经过进行分析,其中8例行后路病灶清除、对口置管冲洗,1例行负压封闭引流技术,1例前路病灶清除,5例局部换药处理,1例保守治疗,总结腰椎内固定术后伤口感染的合理治疗措施。结果 16例患者治疗后切口均愈合,1例患者伤口感染后双下肢神经症状加重,16例患者均未行内固定取出。16例平均随访4.5年(2~12年),无感染复发者,疗效优良率93.8%。结论脑脊液漏、糖尿病是腰椎内固定术后伤口感染的高发因素。腰椎后路病灶清除、对口置管冲洗是治疗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伤口感染的有效治疗措施,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有效性仍需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Runx2,Osterix及MMP-13蛋白及基因在大鼠激素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组织中的表达。方法40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30只)和对照组(10只)。模型组大鼠接受地塞米松20 mg/kg肌肉注射,1次/周,注射后,在跑步机上对动物进行训练。模型组根据训练时间分为3组(各10只):A组8周;B组10周;C组12周。采用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鼠股骨头组织中基因及蛋白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脂肪细胞最大直径、空骨陷窝率高于对照组,且随着训练时间的增加,脂肪细胞最大直径、空骨陷窝率逐渐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模型组骨小梁面积低于对照组,且随着训练时间的增加,骨小梁面积逐渐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模型组大鼠Runx2,Osterix蛋白与基因表达量低于对照组,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表达量逐渐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MMP-13蛋白与基因表达量高于对照组,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表达量逐渐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组织中Runx2,Osterix在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股骨头组织,MMP-13高于正常股骨头组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形成术(PVP术)治疗脊柱溶骨性转移瘤的疗效。方法: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经皮穿刺椎弓根途径进入病椎瘤灶内,行肿瘤活检,再注入牙膏状骨水泥稳定病椎。结果:11例17椎均手术顺利,术后无脊髓神经根受损表现。48小时内疼痛均缓解,未发现骨水泥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PVP术治疗脊柱溶骨性转移性肿瘤,能有效地强化病椎,提高生活质量,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Runx2,Osterix及MMP-13蛋白及基因在大鼠激素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组织中的表达。 方法 40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30只)和对照组(10只)。模型组大鼠接受地塞米松20 mg/kg肌肉注射,1次/周,注射后,在跑步机上对动物进行训练。模型组根据训练时间分为3组(各10只):A组8周;B组10周;C组12周。采用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鼠股骨头组织中基因及蛋白变化。 结果 模型组大鼠脂肪细胞最大直径、空骨陷窝率高于对照组,且随着训练时间的增加,脂肪细胞最大直径、空骨陷窝率逐渐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模型组骨小梁面积低于对照组,且随着训练时间的增加,骨小梁面积逐渐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模型组大鼠Runx2,Osterix蛋白与基因表达量低于对照组,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表达量逐渐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MMP-13蛋白与基因表达量高于对照组,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表达量逐渐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组织中Runx2,Osterix在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股骨头组织,MMP-13高于正常股骨头组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治疗伴或不伴IKimmell’ s病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 折(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PVP治疗Klimmell’ s病术后发生邻近椎体骨折的原因。方法回 顾性分析66例T11 ~ L2节段单个椎体OVCF行单侧PVP治疗的患者,其中幻例合并IKimmell’ s病 作为A组,34例不合并Klimmell’ s病作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PVP术后邻近椎体 骨折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术前骨密度、术中骨水泥注人量、术后椎体 骨折总体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 );两组间椎间盘内骨水泥渗漏率、术后邻 近椎体骨折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Kiimmell’ s病并不增加PVP术后 椎体骨折的总体风险,但Kiimmell’ s病时骨水泥向椎间盘内渗漏风险增高,是导致术后邻近椎体发生 骨折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甲状腺上动脉、喉上神经、舌动脉、舌下神经与舌骨大角尖部进行解剖学测量,为经咽后间隙入路行上颈椎显露寻找相对安全显露区域. 方法 17具(33侧)10%福尔马林固定的灌注红色乳胶成人头颈部标本,以舌骨大角尖部(THB)为解剖学参照标志,观察并测量甲状腺上动脉、喉上神经、舌动脉、舌下神经与舌骨大角尖部的距离及相对关系. 结果 距舌骨大角尖部后下方0.907±0.131 cm以内,舌骨大角尖部下方1.196±0.283 cm以上,特别是上述两点连线的内上方区域,是避免甲状腺上动脉、喉上动脉损伤的相对安全范围;距舌骨大角尖部后下方0.627±0.283 cm处的内上方区域,是避免喉上神经损伤的相对安全范围;舌骨大角尖部内上方0.864±0.268 cm处后下方的区域是避免舌动脉损伤的相对安全显露范围;舌骨大角尖部内上方1.426±0.263 cm处后下方区域是避免舌下神经损伤的相对安全范围. 结论 舌骨大角尖部(THB)后下方0.627±0.283 cm处内上方向,THB前内上方0.864±0.268 cm后下方之间的区域是咽后间隙入路行上颈椎显露的相对安全区域.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检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甲氨蝶呤和环磷酰胺联合治疗前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的改变,了解甲氨蝶呤和环磷酰胺联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效果及机制。方法36例强直性脊枉炎患者(甲氨蝶呤组、环磷酰胺组、甲氨喋呤联合环磷酰胺用药组,每组12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24周时留取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其MMP-3的浓度;分析比较胃肠道损害、肝损害和血象变化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甲氨蝶呤联合环磷酰胺组MMP-3水平显著下降,与甲氨蝶呤组和环磷酰胺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甲氨蝶呤联合环磷酰胺组出现胃肠道损害、肝损害和血象变化等不良比单一用药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环磷酰胺的治疗效果优于单一用药,降低患者血清MMP-3浓度效果更佳,且不良反应发生少,这可能是其发挥临床疗效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关节突交锁患者的治疗过程,探索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关节突交锁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39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其中单侧关节突交锁18例,双侧关节突交锁21例),分别行颅骨牵引后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或后前路联合减压植骨融合术,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进行术前和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脊髓功能改善疗效评定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3例患者死亡,36例患者术后不同程度脊髓神经功能得到恢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8.2±1.3)、(9.1±0.9)分]较术前(3.4±1.1)分均有明显改善(均P0.05),单侧关节突交锁在全麻颅骨牵引下较双侧关节突交锁容易复位。结论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关节突交锁患者进行外科手术治疗,临床疗效满意,可以根据全麻牵引下骨折脱位关节突交锁的复位情况来决定此类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案,单侧关节突交锁在全麻颅骨牵引下较双侧关节突交锁容易复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应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的并发症及发生原因。方法:223例股骨干骨折,应用两种术式术后并发症的探讨。结果:外固定支架应用对股骨干骨折有较多无法避免的并发症。结论:外固定支架不适用于股骨干骨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