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乳腺增生与乳腺癌发病成因的分析和预防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家萍  杨华 《现代预防医学》2005,32(10):1385-1386
1 乳腺增生病与乳腺癌发病现状 乳房是女性的重要器官,也是疾病的多发部位。乳腺增生病的发病率约占育龄妇女的40%,占乳腺疾病的75%,是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发病年龄为青春期到绝经期的任何年龄,但以25~50岁多见,以35~45岁为发病高峰。社会经济地位高、受教育程度高、早初潮、低胎产状况、大龄初孕和绝经迟的妇女为发病的高发人群,乳腺增生病在临床上很易和乳癌相混淆,  相似文献   
2.
针药合用治疗乳腺增生病3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腺增生病属于中医“乳癖”范畴,为中青年妇女的常见病与多发病。目前临床对乳腺增生病治疗方法多种,疗效尚未确切。自2002年3月-2004年3月,笔者采用针刺合自拟乳癖消方治疗乳腺增生病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周家萍 《中国保健》2007,15(20):108-108
目的全面了解我市妇女乳房疾病的情况,摸清发病的主要问题.方法对象来自门诊和机关、单位体检妇女2906人,全部采用Jw-2102B电脑红外乳腺诊断仪检查.结果受检人员15~30岁920人,31~45岁1399人,46岁以上587人.乳腺正常分别为8.3%、6.8%、34%.乳腺增生症分别为63%、70%、32%.乳腺囊性增生症分别为27%、22%、15%.乳腺纤维腺瘤分别为1.8%、0.7%、1.4%.乳腺癌分别为0.11%、0.14%、0.34%.结论乳腺增生病发生在青春期和绝经期的任何年龄.15~45岁乳腺增生病发病率偏高.  相似文献   
4.
乳腺增生病又称乳腺囊性增生,是以乳房周期性疼痛,乳房肿块为临床特点。现代医学认为此病是乳腺实质和间质的非炎性和非肿瘤性增生性病变,属中医“乳癖”、“乳痞”等范畴,多由于肝气郁结,痰凝血瘀,冲任失调所致。现代医学对该病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中医药对该病的治疗有独特优势,现将近五年来中医治疗该病的状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周家萍 《河南中医》2005,25(6):49-50
男性乳房肥大症是男性乳腺增生而引起的乳房良性增大,表现为单侧或双侧乳晕下区域乳房肿块或乳房无痛性进行性增大。2002年3月~2004年3月,我院乳腺病门诊采用中西医结合诊治男性乳房肥大症3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消化道吻合器在良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消化道吻合器、缝合器在良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01年2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64例良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分A、B两种方法治疗,即A组33例应用消化道吻合器、缝合器方法进行外科治疗,B组31例应用传统手工吻合方法外科治疗.比较两种方法治疗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出血、胆道狭窄、胆汁漏、胆道逆行感染)等方面存在的统计学差异.结果:两种方法治疗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消化道吻合器治疗组(A组)优于传统手工吻合治疗组(B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复发(随访1~4年)方面两种方法治疗尚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消化道吻合器、缝合器进行良性梗阻性黄疸的外科治疗(胆总管与空肠Roux-y吻合)是简单有效、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7.
独一味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病8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家萍 《右江医学》2004,32(4):378-378
乳腺增生病是最常见的乳腺疾病 ,具有自限性和反复性。今年以来 ,我们采用独一味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病 86例 ,取得较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治疗组 86例全部是乳腺增生病门诊患者 ,年龄 17~ 5 5岁 ;病程最短一周 ,最长 30年 ;已婚已孕 6 5例 ,未婚未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消癖方配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方法 :156例分两组治疗 ,治疗组80例采用活血祛瘀疏肝散结益肾的消癖方(丹参、莪术、柴胡、郁金、三七、穿山甲、鹿角霜、淫羊藿等)配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乳腺增生病 ,对照组76例单用消癖方治疗。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 01)。结论 :提示自拟消癖方配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乳腺增生病比单用消癖方治疗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端坐位粗针穿刺乳腺囊肿细胞学检查的诊疗效果。方法150例患者取端坐位,与医生相对而坐。局部皮肤消毒,医生右手持一次性10mL注射器(7号针头),左手捏住囊肿行穿刺抽液作细胞学检查。结果149例穿刺成功,1例不成功(晕针)。抽出物细胞学检查有导管上皮细胞、大汗腺化生细胞、泡沫细胞、合并感染有炎性细胞,破碎红细胞,未查出癌细胞,符合乳腺囊肿诊断。结论端坐位粗针穿刺乳腺囊肿是一种安全、便捷、改良新的诊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周家萍  肖玲 《河北中医》2004,26(5):344-344
1998~2002年,我们运用疏肝补肾法治疗妇女围绝经期乳腺增生病5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