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8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本文就我院1982~1984年住院病人中,临床资料较完整的革兰氏阴性(简称G~-)杆菌肺炎64例进行分析。临床资料一、诊断标准:痰培养连续2次或2次以上为同一致病菌者;胸水或血培养与痰培养为同一致病菌者;x线检查肺部有新的浸润病灶者;临床上有发热、白细胞总数和/或中性粒细胞增高并咳出黄脓痰  相似文献   
2.
肺原性心脏病(以下简称肺心病)属本虚标实的疾病,在本虚方面有脏腑虚、气血虚、阴阳虚等。脏腑虚主要是肺虚、脾虚、肾虚、心虚,大多数患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四脏的虚证。气虚也常见,血虚仅见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治疗效果,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84例(下称结合组),并与同期单用西医治疗的84例(下称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如下。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符合1977年全国第三次肺心病专业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  相似文献   
4.
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43例,并与同时期西医疗法治疗40例对照。中西医结合组显效22例,好转16例,无效5例;对照组显效8例,好转22例,无效10例。两组疗效比较,中西医结合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桂枝汤源于《伤寒论》,为群方之冠,它的类方亦很多,张仲景早有精辟的论述,历代医家通过临床实践,运用的范围不断扩大。近代科学的药理试验,对它的作用更有新的了解,运用亦更加广泛。笔者通过学习,试结合临床体会概述如下。一、桂枝汤方是由桂枝、芍药、甘草、生姜、红枣组成,仲景用于治疗太阳中风证。成无已说:“桂味辛热,用以为君.必谓桂犹圭也,宜导诸药为之先聘,是犹辛甘发散为阳之意。盖发散风邪,必以辛为主,故桂枝所以为君也.芍药味苦酸微  相似文献   
6.
我院在1982年采用BF-B_3型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检查各种肺部疾病123例,其中经病理细胞学捡查和外科手术确诊为肺癌者43例。现将检查结果分析讨论于下。资料分析 43例肺癌中,男性32例,女性11例。年龄41~60岁31例,40岁以下和60岁以上各6例,  相似文献   
7.
我们按统一方法及诊断标准,收集了具有临床、X 线,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下称超声)完整资料的已确诊为肺原性心脏病(下称肺心病)及肺气肿的65个病例。全部病例分为 A 组(肺心病伴有明显的右心功能不全)、B 组(肺心病伴有轻度的右心功能不全)、C 组(肺心病不伴有右心功能不全)及 D 组(肺气肿)四组。各组诊断方法阳性率的相互比较:A 组临床高于 X 线和心电图。B 组临床高于 X 线和心电图,超声高于心电图。A B 组临床高于 X 线、心电图和超声;超声高  相似文献   
8.
笔者前曾参加肺心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小组。现就个人的临床治疗感觉及病例总结中某些数据的启示,谈谈对中医学术“邪与正”、“治标与治本”等理论及处方用药的一些体会。肺心病是一种慢性疾患,病程较长,病情也较不稳定。现代医学常把它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两个阶段,而中医则认为发作期主要是“邪实”重在治标;缓解期主要是“正虚”重在治本。为了应用中西结合分型治疗,对所有病例均按发作期与缓解期分别进行辨证分型治疗。本组全病例中,属于发作期者共154例。据154例的临床资料分析结果,属于“偏热型”(包括  相似文献   
9.
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常并发全身多脏器损害,急性肝功能损害为其中严重并发病之一,一旦发生则病情复杂,预后恶劣,撕文献报告病死率可高达45~70%。本文就我院1978年7月~1982年7月住院治疗的肺心病并发急性肝功能损害20例(下称A组)进行分析,并与同时期住院无肝功能损害者24例(下称B组)作对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赵刻本)原文第101条:“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历来许多注家对“但见一证便是”有种种的看法。成无已等认为本条文所指的但见一证是指96条中或然诸证,程应施等认为是指口苦,咽干,目眩;恽铁憔认为是指96条四大证之一的寒热往来;刘栋等认为是指96条四大证中任何一证,《伤寒论教学参考资料》213页(南京中医学院编)认为是指口苦,咽干,目眩再加上四大证之一,才较全面;刘快虹文认为在脉“弦”的基础上,再有一个旁证。(注)究竟哪一种说的有理呢,初学者则莫衷一是。笔者通过重温《伤寒论》的有关条文,略谈一些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