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6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应用体表心电图检测研究P波离散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关系。方法检测68例冠心病并发阵发性房颤患者(观察组)的P波最大时限、P波离散度,并与42例冠心病无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两组各20例患者的左房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的变化。结果 P波最大时限和P波离散度观察组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左房内径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左室射血分数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P<0.05) 结论 P波最大时限和P波离散度可作为预测冠心病并发阵发性房颤最简单的心电图指标。  相似文献   
2.
扶正化浊通络法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君昭  吴素平  林青 《中医研究》2004,17(5):29-29,31
缓慢性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的病症.近年来,笔者根据十余年临床经验,采用中医扶正化浊通络法,并以654-2片合辅酶Q10片为对照组,对48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文章提出把前瞻性思维模式循证、指引、预防、分析、改进等应用于临床护理安全管理中,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保证了患者的身心健康。患者对护理人员满意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性,35岁,因心慌、气短、头晕Zh就诊。心电图示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心率200次/分,血压90/60mmHg。立即给予ATP20mg,ss内静脉注射,注射后患者出现晕厥,心电图示窦性停搏达《.265。立即抢救,同时给予阿托品治疗后,心电监护显示一过性心动过速,呈窦性,心率140次/分。继续监护,5分钟后,心率逐渐减慢,恢复窦性心律。讨论:一过性高浓度ATP对迷走神经有强烈的兴奋作用,延缓或阻滞房室交界区前向传导是转复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基础。许多文献报道,室工性阵发性心动过速转复后瞬间心律失常发生率极高,41%…  相似文献   
5.
总结8例氯胺酮中毒患者的急救及护理。认为快速评估患者,迅速清除毒物,做好给氧及呼吸道护理,建立静脉通路,及早正确应用纳洛酮对症治疗,加强病情观察,能立即逆转吸食氯胺酮后出现的中毒症状。8例患者经积极抢救,均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6.
室性早情是常见的心律失常,射频导管消融(RFCA)治疗室性早搏,国外已有报告”’,国内也有个别报告。我们根据室性早搏与室性心动过速在发生机制、靶点标测等方面有相似之处的特点,对3例频发单源性室早采用了RFCA治疗。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所有3例病人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26、33、34岁。经过动态心电图、心动超声、X线及体格检查无器质性心脏病。动态心电图报告为单源性室早,且在24h中病人均以室早二联律为主。第1例服抗心律失常药物有效,但停药后很快复发。后2例病人开始发病时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有效,后逐渐失效。2操作方法2…  相似文献   
7.
<正>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患病年龄以30~50岁多见,其发生率可达20%~40%[1]。传统治疗方法为子宫切除术、肌瘤摘除术。由于其创伤大且恢复较慢,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生理和心理创伤[2]。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005年7月至2009年3月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60例,既避免开腹手术的弊端,又完整保留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家庭环境因素对居家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影响,以期为居家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丽水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门诊,且经诊断有精神行为症状的193例居家痴呆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x2检验、秩和检验进行差异性分析,多因素线性回归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家庭环境与居家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显著相关(r=-0.906,P<0.001),患者因素(年龄、文化程度、痴呆严重程度)、家庭环境因素(隐私性与社交性、稳定性/可预测性、个性化刺激)与居家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得分的多因素线性回归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居家痴呆患者年龄、文化程度、痴呆严重程度及家庭环境中隐私性与社交性、稳定性/可预测性和个体化刺激是其精神行为症状的影响因素,需针对可改变因素加强预防,以期降低居家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品管圈护理模式在提高偏瘫患者良姿位摆放合格率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52例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护患合作品管圈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良姿位摆位合格率、并发症发生率和解决问题、责任心、沟通协调能力、自信心、团队凝聚能力、积极性、品管手法、和谐度等。结果观察组良姿位摆位合格率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解决问题、责任心、沟通协调能力、自信心、团队凝聚能力、积极性、品管手法、和谐度均得到有效的提升。结论护患合作型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偏瘫患者良姿位摆放合格率,降低偏瘫患者的致残率,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
<正> 患者女,62岁。于1993—12—29入院,入院前5天置心悸,心跳停歇感。体温36.5℃,血压20/12Kpa,两肺呼吸音清,心率88次/分,频发早搏,10~15次/分,无心音分裂,无病理性杂音,心电图表现:在以导联第1、3、4、5、6、8、9、10QRS波群前面均有P波,形态相同,P—R间期相等为0.16秒,且规律出现为窦性下传QRS波群,其中第1、4、5、6、9、10QRS波群呈QS型,时相>0.12秒,结合V5导联第1、2、5、6、9、10窦性下传QRS波群呈Rs型,时相>0.12秒,可判定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型;在V_1导联第3、8窦性下传QRS波群呈rS型,在V_5 导联第4、8个窦性下传QRS波群呈Rs,时相都为0.08秒,为正常QRS波群;在V_1导联第2、7及在V_5导联第3、7QRS波群为提前发生的,前面无P波且畸形,可确定为室性早搏。临床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