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1.
冠心病心绞痛辨证施治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近十年来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文献资料 513篇进行了分析,认为该病的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错杂,其本虚以气虚为主,标实重在血瘀、痰浊、气滞;辨证分型以气虚血瘀、气阴两虚、痰浊、痰瘀互结、气滞血瘀、心血瘀阻等为主.用药以补益药、活血祛瘀药、理气药、化痰药等为主.本文对该病的辨证施治的若干问题作了某些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胸部影像表现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初步探讨儿童手足口病(EV71感染)的胸部影像表现.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重症手足口病23例患儿的胸部X线表现.结果 手足口病的胸部X线主要表现为肺野透亮度减低、大小不一的斑片状、结节状影以及肺间质浸润改变为主的网格状、条索状影.结论 手足口病的胸部X线表现多种多样,具有一定特征性,与病程进展有密切关系,可作为病情观察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吴礼胜 《海南医学》2004,15(12):109-109
正确的X线诊断作出必须依赖于优质X线照片提供的病灶信息,而优质X线照片,它受诸多因素的:如机器性能、曝光条件的掌握、增感屏及胶片的选择、病人的合作程度、暗室技术等等影响。因此,要想摄取的X线照片能符合要求,特别是对重病住院病人的这一特殊群体,必须进行质量控制。本人根据自己折工作体会,着重对优质片的标准、曝光条件  相似文献   
4.
陈洋  林尤军  李建军  吴礼胜  蔡亲磊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9):1130-1131,1138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手足口病胸部X线及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重症手足口病53例患儿的胸部影像资料,均摄胸部X线平片,19例行CT检查。结果影像学表现可分为以下5种类型:(1)支气管炎型7例,主要累及肺间质;(2)局限型9例,病灶仅限于单个肺叶或肺段;(3)局限~广泛型21例,病变不仅累及单个肺叶或肺段,还可见跨越多个肺叶分布;(4)广泛型12例,病变累及双肺多个肺叶,广泛性分布;(5)肺水肿型(神经源性肺水肿)4例,病变累及双肺,以肺门为中心基本对称分布,典型者呈蝶翼状改变。结论重症手足口病的胸部X线及CT表现多种多样,以片絮状影及磨玻璃密度影为主,可合并肺间质性浸润,动态变化快,具有一定特征性。最终诊断需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数字平板断层融合(TOMOS)技术在人工耳蜗植入后定位中的应用.方法 行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患者共35例,进行TOMOS扫描,对植入的人工耳蜗定位.大部分患者同时行多层螺旋CT扫描,观察扫描时间、患者受辐射剂量以及人工耳蜗电极植入定位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OMOS组与CT扫描组比较,患者受辐射剂量分别为(0.025±0.004) mSv和(5.54±0.20) mSv,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132.23,P<0.01),扫描时间分别为(9.32±1.58)s和(8.64±1.73)s,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1.52,P>0.05);两组定位准确率比较无明显差异(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545).结论 TOMOS技术具有检查方法简便,患者受辐射剂量低、费用少的优点,在定位准确率方面与CT无显著差异,可应用于人工耳蜗植入后定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irect digitized radiography DDR)在儿童青枝骨折摄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资料完整的23例桡骨和胫骨青枝骨折的DDR和普通X线照片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16例,女性7例,年龄2-14岁,平均7.8岁,桡骨骨折15例,胫骨骨折8例。结果DDR显示19例见局部骨皮质皱褶,凹陷或隆起等异常。4例骨小梁发生受压变形或拉长扭曲,误诊率为0,普通X线显示13例局部骨皮质皱褶,凹陷和隆起,其中1例见骨小梁发生扭曲,5例只见长骨有弯曲变形,状如柳枝,疑为骨皮质异常,余5例显示正常,误诊率达21.74%。结论DDR影像比普通X线影像更好地显示儿童青枝骨折,提高骨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部摄影AEC自动曝光控制下影像密度与焦-片距的相关性。方法:利用胸部摄影自动曝光控制装置,使用不同的焦-片距离,摄取正常的标准胸片24张,确定7个评价测试点,用密度计分别测量7个测试点的密度值。结果:肺野的密度与焦-片距离没有密切的相关性(r<0.811P>0.05只有气管分叉处的密度值与焦-片距之间有非常显著的负相关(r=-0.955P<0.01)。结论:考虑病人的吸收剂量和避免影像失真,摄影焦-片距的选择应与滤线栅的焦距相匹配。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应用16排螺旋C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时段为2016年1月~2018年6月,研究目标为研究时段内本院收治的332例急性阑尾炎患者,332例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诊断,在手术病理诊断前,均给予16排螺旋CT检查,分析16排螺旋CT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符合率、敏感度、特异度及其影像学特征。结果 332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诊断,确诊者321例,病理诊断为其他者11例;321例中单纯性、化脓性、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分别为28例、180例、91例,22例阑尾周围脓肿。16排螺旋CT检查后,确诊为急性阑尾炎者319例,病理诊断其他者13例,319例中单纯性、化脓性、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分别为28例、179例、90例,22例阑尾周围脓肿。诊断符合率相比,手术病理诊断与16排螺旋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敏感度为99.37%(319/321)、特异度为84.61%(11/13)。CT影像学表现:单纯性:阑尾增粗、增大,且直径超过6mm,管壁增厚,增粗阑尾部分边缘不清,且其周边组织与脂肪密度增高。化脓性:阑尾周边、盲肠系膜的脂肪密度不均匀,可见高密度影,回肠壁、盲肠顶端增厚,淋巴结增大,周围或盆腔有积液。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管壁出现损伤,边界不清,腔外可见粪石、积气。结论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应用16排螺旋CT可对病灶类型进行准确判断,临床诊断效果显著,可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