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耳鼻咽喉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吴焕革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3,21(12):2127-2127
慢性咽炎系耳鼻咽喉科常见病 ,多发病。笔者在 2 0 0 2年 10月~ 2 0 0 3年 10月间采用研制的咽舒灵气雾剂治疗慢性咽炎 30例 ,收到较好的疗效 ,观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 ,男 72例 ;女5 8例 ,年龄 15~ 6 0岁之间 ,平均 32例 ;病程 1~ 13年 ,平均4年。本组病例的诊断、疗效评定标准均按卫生部制定发布的《中药新药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执行。临床表现 主要以咽干舌燥、咽痛咳嗽、痰少或干咳无痰 ,咽咳肿痛 ,或咽部有异物患。专科检查见咽粘膜不同程度的充血 ,咽后壁有散在的淋巴滤泡肿大…  相似文献   
3.
<正> 副鼻窦炎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又因其发病的急缓,病期的久暂而有急慢性之分.现代医学治疗本病多以抗炎为主.有的窦区亦采取穿刺冲洗法,甚者需手术清除窦腔中的病变组织.由于某些疗法易使患者产生恐惧心理,故有部分患者求治于中医.我科陈开泰老师据多年来的临床经验,自拟中药方,鼻窦炎Ⅰ号、鼻窦炎Ⅱ号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声频共振治疗仪治疗神经性耳聋耳鸣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神经性耳聋亦称感音神经性耳聋,为耳蜗及蜗后的病变致使不能或难以感受声音;神经性耳鸣为患者在耳部或头部的一种声音感觉,但外界并无相应的声源存在;神经性耳聋、耳鸣为耳部常见疾病,两者常用时出现.  相似文献   
5.
<正> 嗜酸粒细胞增多性非变态反应性鼻炎又称非变态反应性鼻炎伴嗜酸粒细胞增多性综合征.它具有变态反应性鼻炎的症状,即发作性大量喷嚏、鼻塞和流水样涕.鼻分泌物中有大量嗜酸粒细胞.本病多在早晨起床前后发作,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症状的发作与气候、温度、机械性刺激等有关,不是由于特异性的致敏物质所致.笔者用中药治疗25例,都收到满意的效果.25例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22~60岁,病程2~8年;鼻分泌物检查嗜酸粒细胞最多达80%,最少40%;服药最少9剂,最多  相似文献   
6.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是根据蒲地蓝消炎片原方改革剂型后研制成的新剂型,由黄芩、蒲公英、苦地丁、板蓝根4味中药组成。根据其原方具有清热解毒、抗炎消肿的功能,作者选择急性扁桃体炎(肺胃实热型风热乳蛾证)、急性咽炎(肺胃实热型风热喉痹证)共180例(其中60例为对照组)病人进行疗效观察。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中药外敷配合超短波治疗耳廓假性囊肿35例高伟吴焕革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沈阳110032)耳廓假性囊肿为外耳常见病。笔者在临床上采用中药水调散外敷,配合超短波治疗该病35例,收到较好疗效。资料与方法本组35例均为门诊患者;男26例,女9例;均为单耳患...  相似文献   
8.
例一,王××,男,辽中县人,45岁,来诊日期:83年2月23日。患者于来诊前一天因饮酒过度而跌倒,随即右鼻孔出血,经当地医院填塞后血止,但擤鼻涕后右下眼睑迅即肿起,妨碍视物,且觉目胀而来诊。  相似文献   
9.
呕吐是由于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而致胃内容物吐出的一种病症。笔者在临床上运用人参利膈丸治愈三例气郁久吐患者,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例一、王××,男,62岁,社员。病史:于一年前因与人吵架后情志不舒,自觉气逆胸闷,呕吐,逐渐加重,久之食后即吐。经当地治疗一年余效果不佳,随来我院求治。患者形体消瘦,面色憔悴。自述胃脘不舒,两胁胀痛,食后即吐,大便干燥,舌红苔燥,脉弦数。人参利膈丸原方配料成丸,每服一丸,一日三次。服药三天后大便通畅,呕吐减轻。服  相似文献   
10.
0.5%鼻炎清滴鼻液是以中药甜瓜蒂为主要成份提取而成.作者自1991年11月~1992年8月,用本药观察急性鼻炎10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以门诊病人作为主要观察对象,并按随机表设对照组.观察对象的年龄在12~62岁之间.治疗组102人,其中男48人,女53人.平均年龄35.5岁,病程3~7天.平均5.5天.对照组33人.其中男8人,女25人,平均年龄33岁,病程4~6天,平均5天.二、药物与治疗方法(一)治疗药物:0.5%鼻炎清滴鼻液(由辽宁朝阳制药厂提供)为黄棕色液体,pH:7.0,药液经60例正常人鼻粘膜纤毛运动试验观察证实.对鼻粘膜纤毛运动无影响.(二)对照药物:1%麻黄素滴鼻液(由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制剂室提供)(三)用药方法及注意事项病人坐位,头后仰,每次滴入鼻腔1—2滴,日2次.用药期间停用与本病治疗有关的一切药物和疗法.三、治疗结果诊断标准和疗效判定标准:参照高等医学院教材《耳鼻咽喉科学》、《耳鼻咽喉科学》和《中医耳鼻咽喉口齿科疾病诊断和疗效标准》拟定如下:(一)诊断标准1.有因受凉、受潮等感冒病史.2.鼻塞、伴喷嚏,水样鼻涕或少许粘液脓性鼻涕.3.局部检查:鼻粘膜充血、干燥,下鼻甲肿胀,鼻腔底少量水样及粘液脓性分泌物.(二)疗效判定标准以下鼻甲肿胀程度、鼻腔通气量、鼻粘膜颜色为主要观察指标.临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