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3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28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4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经典名方当归饮子首见于宋代《严氏济生方》,全方由当归、白芍、川芎、生地黄、荆芥穗、防风、白蒺藜、何首乌、黄芪、甘草组成,主治血脉不理、内蕴风热所致的疮疥、赤疹??。当归饮子历代文献记载丰富,后世医家将此方广泛运用于各类常见的皮肤疾病中,临床价值毋庸置疑。采用文献计量学研究方法,系统梳理当归饮子的古今文献,考证该方历史源流、病机与方义内涵、药材基原与炮制、药物剂量、煎服方法等关键信息,以期为当归饮子复方制剂的研发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治疗牙痛方药中医文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24首治疗牙痛方剂的药物进行比较研究,揭示了历代医家治疗牙痛的用药特色、证治规律,阐述了首选止痛中药的镇痛原理,为临床治疗牙痛提供了一定的思路,也为临床寻找更有效的止痛中药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吴承艳 《中医杂志》2003,44(12):948-948
总结历代医家关于疼痛的论述和多年的临床实践,认为疼痛总的属性不外乎实痛和虚痛,基本病理可归纳为“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疼痛在人体各个部位均可发生,但其涉及的主要病变脏器重在心、肝、脑。兹就其主要病变脏器阐述如下,以期对疼痛治疗临床用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重在心者:由于心主血脉,《素问·痿论》曰:“心主身之血脉。”心和脉直接相连,互相沟通,血液在心和脉中运行不息,环周不休,流布全身,全赖心气、心阳之鼓动。若心气不足,行血无力,或心血不足,均使气血不充,脉道因之而虚涩,脏腑组织器官失于濡养,而致疼痛。即《素问·举痛论》所说:“脉泣则血虚,血虚则痛。”《临证指南医案·诸痛》亦云:“营气日虚,脉络枯涩”、“络虚则痛”。胸为清阳之府,心体阴而用阳,为“阳中之太阳”(《素问·六节脏象论》),故心之血脉又最易被寒邪所伤发为疼痛。临床实际中,不论是寒邪外侵,抑或七情之内伤,及痰  相似文献   
4.
[目的]系统梳理中药养生文化的历史源流与发展脉络。[方法]利用文献学研究方法结合数据统计,通过对中药养生文献进行系统整理、归纳,阐述中药养生文化的历史源流与发展脉络。[结果]中药养生文化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其源流与发展萌芽于先秦,初成于秦汉,丰富于晋唐,渐趋完善于宋金元,鼎盛于明清,于近现代进入改革和创新时期。中药养生思想在先秦两汉时期初用于临床,开中药养生文化之先河;魏晋至隋唐时期,佛道及民间各流派的养生理论和经验使其内容进一步充实;宋金元时期其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繁盛景象;明清时期医家不仅整理、继承前代既有成果,更形成众多独特理论;现其已成为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中的重要部分。[结论]各时期的中药养生文化丰富和完善了中医养生学,为中医药养生文化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6.
7.
对张景岳的八阵分类新法进行了研究,同时对186首新方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张氏组方师古不泥,善于补阙创新;治疗上擅长补虚,并倡导阴阳两调,精气并补两法。对于虚实夹杂之证,主张以扶正为要;用药与配伍上,强调用药以精一为贵,运用灵活,加减有则,并善于配合药物的升降动静等以纠正病气之偏,立法精当,配伍严谨。作者认为,这些特色不仅反映了张氏对方剂研究的创新,更重要的是启迪人们对待前人之方,既要掌握其制方之理,又要通晓其权宜之变。《新方八阵》是《景岳全书》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积数十年临床经验,研究方剂的代表作,成书于崇祯十三年(公元1624年)。该书首创了八阵分类法,并创立了新方186首,历代医家对其进行了不少研究,然大部分侧重于某一方、某一法的研究,而系统论述张氏研究方剂学术思想的尚不多见。因此,本文拟从景岳新方的分类、立法、用药诸方面对其作一粗浅探讨,以冀对学习古代医家制方经验,发掘古方之精华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8.
9.
桑柏生发方的体外抑真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桑柏生发方的体外抑真菌效果。方法通过稀释法测定了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桑柏生发方搽剂对3种常见致病真菌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和糠秕马拉色菌有一定的抑菌作用,MIC均为31.25 mg/mL,但无杀菌作用。结论桑柏生发方搽剂在体外对3种常见致病真菌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金水六君煎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研究,发现该方以二陈汤、贞元饮为基础创制,尤其是在燥湿化痰时,增加熟地、当归温补真阴而治虚寒,突出反映调补元气,温脾固肾的制方思想.该方被张氏应用于19种病证,也被后世医家灵活加减,广泛使用.研究金水六君煎的配伍特点和制方思想,对后世理解张氏和法的含义,研究张氏温补真阴的学术思想,拓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