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1.
<正>发热是骨折手术后最常见的症状,现代医学认为术后发热可分为感染性发热与非感染性发热[1]。有研究表明,大部分的术后发热为非感染性因素造成,究其原因乃术前创伤或手术本身造成人体组织受损、瘀血内蕴、阴阳失调、气血紊乱所致,患者多有一定不适感,西药治疗效果不佳。我科自2012年12月—2013年11月采用小柴胡汤处理四肢闭合性骨折术后非感染性发热,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我们从1990年10月~1995年12月采用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股骨干骨折326例,术后失败30例,占9.21%。现拟对30例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26例,女性4例。年龄19~45岁,平均30岁。左侧6例,右侧24例。损伤原因:车祸伤22例,重物压砸伤5例,高处坠落3例。骨折部位:中上段3例,中段18例,中下段9例。骨折类型:闭合性骨折24例,其中粉碎骨折18例,斜形骨折4例,横形骨折2例;开放性骨折6例,其中粉碎性骨折5例;斜形骨折1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复杂型Pilon骨折的内固定方式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Pilon骨折,根据“四柱理论”选择手术入路和内固定的方式,在复位固定过程中提倡后柱优先原则.结果 32例均获得6~30个月的随访,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8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2例出现断端轻度外翻畸形,按AOFAS踝-后足评分法评定疗效:优20例,良7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84.4%.结论 根据“四柱理论”原则,对复杂型Pilon骨折可选择合理、可靠的内固定方式,允许踝关节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正>发热是骨折手术后最常见的症状,现代医学认为术后发热可分为感染性发热与非感染性发热[1]。有研究表明,大部分的术后发热为非感染性因素造成,究其原因乃术前创伤或手术本身造成人体组织受损、瘀血内蕴、阴阳失调、气血紊乱所致,患者多有一定不适感,西药治疗效果不佳。我科自2012年12月—2013年11月采用小柴胡汤处理四肢闭合性骨折术后非感染性发热,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髓内钉联合钢丝环扎治疗骨折近端向前移位的斜行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3月-2013年12月,21例骨折近端向前移位的斜行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髓内钉联合钢丝环扎治疗。结果:随访12~25个月,本组21例患者骨折端均愈合,未出现髋内翻病例。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优15例、良6例。结论:采用髓内钉联合钢丝环扎治疗骨折近端向前移位的斜行股骨转子间骨折能获得更满意的复位,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自1998年2月~2002年2月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108例,共出现并发症16例22例次,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90例,女18例,年龄19~63岁。新鲜性闭合性骨折82例,开放性骨折20例;陈旧性骨折6例;其中多段骨折15例。开放性骨折根据Gustilo分类Ⅰ型12例,Ⅱ型8例。1.2 手术方法 小切口切开复位有限扩髓交锁髓内钉固定  相似文献   
8.
吴成专 《中医正骨》2007,19(12):41-42
胫骨骨折是创伤骨科的常见病,在全身骨折中发生率最高,约占13.7%。选择疗效确切的固定方法,对提高该病冶愈率具有重大意义。自2001年6月-2004年6月,作者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7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舟骨骨折是腕部常见的骨折,仅次于桡骨远端,发生于腰部的占65%。而骨折端错位>1mm的移位骨折,合并血管损伤的可能性极大,不愈合率达92%,仅次于股骨颈骨折。早期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对预防骨不愈合与缺血性坏死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于2001年~2005年采用带血管蒂骨膜转移术治疗5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