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某某,男,56岁,1988年5月就诊。每餐进食后即满头隐隐作痛已旬余,约半个时晨自行缓解,而其他时间无头痛之苦,饮食、两便如常,苔白舌质淡白,脉缓。据东垣“太阴头痛,必有痰”之说,辨此例属脾虚失运,痰浊阻遏,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拟健脾化痰升清降浊之法,投香砂六君子汤加味:蔓荆子、广木香、缩砂仁各7克,西党参、漂白术、法半夏、云茯苓、广陈  相似文献   
2.
西医体外碎石后服用排石汤治疗泌尿系结石临床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在临床对泌尿系结石先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然后服用排石汤,效果很好,现报告如下: 1 病因与临床症状 现代西医学认为泌尿系结石是一些晶体物质(钙、草酸、尿酸)和有机物质(基质、酸性粘多糖),在泌尿系异常聚集.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导致血液报废的常见原因,进而采取针对性措施,减少血液的浪费。方法统计2007~2008年无偿献血血液的报废情况,对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在转氨酶(ALT)、HBsAg、抗-HCV、抗-HIV、梅毒及脂血、过期、溶血、破袋各项原因报废的血液中,目前ALT不合格血液所占的比例最高。结论 ALT不合格是目前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对献血者进行献血前ALT初筛,能够有效地减少血液报废。  相似文献   
4.
吴志民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6):2149-2150
献血不良反应是指在围采血期与采血有关的不良反应,它是一个复杂的生理功能紊乱过程。其以心理、生理上的因素致使植物功能紊乱为特征,出现一系列功能性改变,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无力、恶心呕吐、头晕,甚至一过性晕厥等症状,经过简单处理,恢复较快,不会有严重后果。献血不良反应可给献血者带来不适,挫伤献血者本人及周围献血者的积极性,不同程度地影响无偿献血的招募。现将引起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预防和处理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刘芳  吴志民  王峰  许淑春 《中外医疗》2009,28(17):68-69
目的通过对无偿献血机器单采血小板采集量的统计分析,探讨单采血小板采集量的影响因素。方法汇总统计全年所有单采血小板的采集量,以及献血员的血小板计数及相关的系数,对影响因素逐一分析,确定权重因素。结果单采血小板的采集量不仅与献血员的血小板计数(PLT)极其相关系数有一定相关性,而且献血员的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也影响着采集量。结论单采血小板采集量的保证要从献血员的多项指标来综合分析,只有数量高,形态好,采集量才能达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和血清一氧化氯在慢性酒精性肝病大鼠的表达状况及丹芪保肝汤对慢性酒精性肝病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4-04/11在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部及中心实验室完成。Wistar大鼠96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25),酒精性肝病模型组(n=38),丹芪保肝汤防治组(n=33)。酒精性肝病模型组用梯度酒精定量灌胃的方法制备酒精性肝病模型。丹芪保肝汤防治组造模同时给予丹芪保肝汤口服;正常对照组动物给予相同容积的生理盐水,于开始灌胃4、8、12周末分别处死酒精性肝病模型组12、16、lO只大鼠,丹芪保肝汤防治组10、14、9只及正常对照组动物9、8、8只大鼠,下腔静脉取血,经心脏灌流固定,取肝组织-70℃保存。分离血清,-20℃保存。取肝组织作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变性、坏死状况,免疫组化检测肝内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表达,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清一氧化氯含量。 结果:各组实验动物全部进入结果分析,如有因为起初呛咳窒息和酒精的耐受性差的及时补充。①各组大鼠一般情况:酒精性肝病模型组大鼠同正常对照组相比,一般状态差,毛色无光泽,易激惹,体质量减轻(P〈0.01),丹芪保肝汤防治组与酒精性肝病模型组体质量相比差异显著(P〈0.01)。②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光镜下观察结果:正常对照组肝细胞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向外周呈放射状分布;酒精灌胃4周末,局限性肝小叶中央静脉区脂肪变性及空泡变性小于1/3,肝细胞点片状坏死,炎细胞浸润;8周末,肝小叶中央静脉区脂肪及空泡变性明显增多且小于2/3,肝细胞呈大片状坏死;12周末,大于2/3肝小叶形成弥漫性以大空泡变性为主的混合性脂肪变,肝细咆坏死增多。③肝组织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免疫组化染色结果:酒精性肝病模型组、丹芪保肝汤防治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肝脏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胞浆、肿瘤坏死因子的胞质的表达均明显增加(P〈0.01),酒精性肝病模型组与丹芪保肝汤防治组相比亦有显著差异(P〈0.05);随着乙醇刺激时间的延长和剂量的不断加大,各酒精性肝病模型组及丹芪保肝汤防治组之间肝脏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的表达也逐渐增加(P〈0.01)。④各组大鼠血清一氧化氮水平:丹芪保肝汤防治组与酒精性肝病模型组皿清一氧化氮水平在4周、8周、12周逐渐升高,各组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酒精性肝病模型组、丹芪保肝汤防治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酒精性肝病模型组相比,丹芪保肝汤防治组能有效抑制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表达,降低血清一氧化氮水平(P〈0.01—0.05)。 结论:血清一氧化氮的水平、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的表达与酒精性肝损伤的程度相平行且有密切关系;丹芪保肝汤通过降低一氧化氮水平,减轻内毒素血症,阻断细胞内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表达,可能是该药物作用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吴志民  郎红玉 《河北医学》2016,(9):1521-1523
目的:观察射频热凝加臭氧横突尖部注射治疗术配合自拟腰痛速愈汤内服治疗顽固性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顽固性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患者行射频热凝加臭氧横突尖部注射治疗术,术后常规应用抗菌素治疗3d;观察组5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自拟腰痛速愈汤口服,每日1剂,连服7日。结果:全部104例患者中,治疗后2月随访观察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15%、痊愈率为92.3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62%、痊愈率为76.92%,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及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1年后随访,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23%、痊愈率为84.6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77%、痊愈率为63.46%,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及痊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射频热凝加臭氧横突尖部注射治疗术配合中药自拟腰痛速愈汤治疗顽固性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具有创伤小,方法相对简单,安全性高,疗效确切及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SCL-90、EPQ、社会支持和社会期望值量表对263名小学教师进行评定。结果①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各因子检出率排前几位的为强迫、偏执、抑郁、人际关系,躯体化和精神病性两因子所占比较最小。②在心理健康各因子及总分上,骨干教师和普通教师存在显著差异;除偏执因子呈明显性别差异,其它各症状因子性别差异不显著;已婚和未婚不呈现显著性差异。③心理健康总分及各症状因子与神经质、精神质、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教师类型等因素关系较大且较普遍。结论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心理卫生工作者应根据其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加强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
1999年 6月绥棱县在为特需人群补碘过程中发现一起因故吞服碘油胶丸 6 7粒 ,总含碘量为 6 .7g的急性中毒病例 ,现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  李晓娜 ,女 ,13岁 ,在校学生 ,教师之女。 6月 12日母亲领回分发给全校学生的碘油胶丸 2瓶 ,每瓶 10 0粒 ,每粒含碘 0 .1g。当日下午李晓娜与母争吵后寻机 1次吞服碘油胶丸 6 7粒。 2 0min后 ,李感到胃部不适 ,有灼烧感 ,恶心 ,急饮冷水 2 0 0 m l,症状减轻。 40 min后症状进一步加重 ,开始呕吐 ,胃区灼烧疼痛 ,继之开始腹痛、出汗、烦燥、神志模糊、并伴有咳嗽、呼吸困难、心率加快等症状和体征。2 h…  相似文献   
10.
180例乳头溢液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总结分析乳头溢液的外科治疗经验和方法。为临床更合理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分析1986年至1999年间,我院外科住院手术治疗180例乳头溢液病例。结果:1)在非哺乳期间发生乳头溢液多属病理性溢液,常见病有导管内乳头状瘤(51.1%),乳腺癌(13.9%),囊性增生症(10.0%),导管扩张症(9.4%),炎性疾病(2.2%),乳腺增生(13.3%),其中导管内乳头状癌加上乳腺癌占65.0%。2)通过美蓝法或平针头指示法行区段切除术,病理检查,安全准确。结论:1)对乳头溢液特别是血性溢液外科治疗应持积极态度,对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乳腺癌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乳头溢液伴肿块者,不论年龄大小和溢液性质如何均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