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血脂异常在现代临床研究中的选穴规律.方法:参考医学主题词表(MeSH)中与血脂异常及针灸相关的主题词并将其进行组合,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SinoMed及PubMed数据库中1979年1月-2019年12月针灸治疗血脂异常的文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筛选出合格文献164篇,涉及92个俞穴,共使用916次.常用穴位为足三里、丰隆、三阴交、中脘、内关、脾俞、天枢、肝俞、肾俞、太冲.选用经络以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任脉、足太阴脾经为主;选穴部位以下肢、胸腹部为主;针灸方法以针刺疗法为主.关联规则分析显示穴位间相关性最高的是三阴交一足三里、丰隆一足三里.通过聚类分析,可得到6个聚类群.结论:针灸治疗血脂异常注重远近配合、循经取穴、随证配伍,选穴方法多有调理中焦脾胃之气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手厥阴心包经五输穴相关古代文献的整理分析,归纳总结古代手厥阴心包经五输穴主治疾病谱。方法:以《中国医籍大辞典》《中华大典·医学分典》及《中华医典》中引用的先秦至清末相关古代医籍为检索范围,对中冲、劳宫、大陵、间使、曲泽等五个腧穴的单穴主治病证条文进行归纳整理。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条文1 976条,中冲穴主治条文287条,涉及34种病证,频次最高的是神经系统及精神病证;劳宫穴主治条文478条,涉及42种病证,频次最高的是消化系统病证;大陵穴主治条文365条,涉及46种病证,频次最高的是心血管病证;间使穴主治条文386条,涉及53种病证,频次最高的是神经系统及精神病证;曲泽穴主治条文460条,涉及41种病证,频次最高的是呼吸系统病证。结论:手厥阴心包经五输穴皆可主治的病证共5种,依次是胸痹、心悸、癫证、狂证和郁证。心血管病证和神经系统及精神病证是心包经五输穴组穴主治的优势病种。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方法,探讨现代文献中针灸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经穴应用规律。方法:对1966年至2020年在CNKI、VIP、CBM、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用针灸或以针灸联合其他疗法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文献进行检索,收集有用数据,建立数据库,运用关联规则、复杂网络及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探讨现代文献中治疗本病的经穴运用特点及其规律。结果:共纳入有用文献76条,涉及64个经穴,腧穴应用频次共计493次,提取出76条处方,单穴处方7条,配穴处方69条,拆分出配穴1039对。三阴交、关元、气海为应用频次前3的经穴,三阴交又为配穴处方的核心节点,其次为血海、隐白,大敦-中极、太溪-命门、大敦-地机、地机-命门、大敦加地机加中极-命门加太溪、大敦-太溪、大敦-命门、地机-中极、命门-中极为具有强链接关系的腧穴配伍,聚类分析可将高频用穴分为四类。结论:现代文献中针灸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多为配穴处方,可以三阴交、血海、隐白为基础用穴,选取关联度最强的腧穴配伍形式进行辨证加减,并结合关元、气海等局部高频用穴,从治血、治气、补肾等治则入手,局部选穴与远处取穴相互结合,使针灸处方更加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5.
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针刺心包经穴治疗脑卒中后睡眠倒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睡眠倒错患 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普唑仑口服,观察组给予醒脑开窍针法联合 针刺心包经穴治疗。治疗10 d为1个疗程。治疗10 d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SQI)和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分的变化情况,以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的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0、 8、16点皮质醇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的PSQI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PSQI评分方 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AIS、HAMD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 在改善AIS、HAMD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0、8、16点皮质醇水平 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0、8、16点皮质醇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 组总有效率为86.67%(26/30),对照组为80.00%(24/30)。观察组疗效稍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醒脑开窍针法联合针刺心包经穴治疗脑卒中后睡眠倒错,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近10年来文献研究中关于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穴位及靶点研究,利用网络针灸学方法,探究针刺治疗缺血性卒中的有效穴位及生物学机制。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2009年7月—2019年7月针刺治疗缺血性卒中的相关实验研究文献,获得针刺选取穴位及其归经、有效治疗靶点,建立经脉-穴位-靶点数据库,运用cytoscape 3.6.1软件建立经脉-穴位-靶点网络模型,通过基因功能富集平台DAVID进行GO分析及KEGG富集通路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437篇,涉及腧穴65个、靶点371个,筛选出18个关键靶点及8个有效穴位,得到8条主要富集结果及8个关键通路。结论:通过分析推测针刺可能通过调节相关关键靶点而影响TNF、NOD等信号通路,从而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细胞凋亡等过程,达到治疗脑缺血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关联规则及复杂网络数据挖掘方法,探讨古文献中针灸治疗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腧穴应用规律。方法:以“崩”“漏”“崩漏”“断绪”“妇人下血”等34个与无排卵性功血主症对应的古代病名为检索词,对先秦至清末针灸著作进行古文献检索,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进行频次分析以及采用SPSS Modeler 18.0构造出置信度高的腧穴之间的关联规则,运用Gephi 0.8.2建立复杂网络模型并分析选穴特点及其规律。结果:共纳入古代文献816条,涉及45个腧穴,腧穴应用频次共计1 049次,提取出920条处方,单穴处方843条,配穴处方77条,拆分出配穴257对。石门、阴交及三阴交为应用频次最高的3个腧穴,太冲+阴谷-三阴交、三阴交+阴谷-太冲为具有强链接关系的腧穴配伍,五输穴-募穴-交会穴为具有强链接关系的特定穴配伍,三阴交、中极及气海为配穴处方的核心节点。结论:古文献中针灸治疗无排卵性功血的高频用穴有石门、阴交和三阴交,其中石门、阴交具有绝孕风险,处方用穴较精简,腧穴配伍以三阴交、中极和气海为核心节点,太冲+阴谷-三阴交、三阴交+阴谷-太冲具有最强关联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