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皮肤病学   2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1.
目的研究救援行为对施救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参与救援的20名解放军战士(观察组)与普通人(对照组),填写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以及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DS、SAS),作为研究指标进行测验和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抑郁(f4)和敌对(f6)两个因子分上有显著差异。观察组EPQ的L分分值于地震一个月后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施救行为对于施救者心理状况有影响。主要表现为情绪抑郁和敌对态度,掩饰性增强。  相似文献   
2.
中医急症医学是中医学的一大特色,在历代医籍方书中包含了大量急症医学内容,它们是指导中医急症实践的基础,对于现代急救医学的发展起着抛砖引玉的作用。二十一世纪生命科学悄然兴起,中医急症医学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作为中医工作者,应当在继承中求发展,在实践中再创新,积极推动中医急症医学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3.
吴剑浩  熊为国 《河南中医》2016,(7):1120-1122
张仲景以六经作为辨证论治的总纲,分为三阴(太阴、少阴、厥阴)和三阳(太阳、少阳、阳明),认为人体生理、病理都存在着对立统一的阴阳两方面。论中遣方用药,结构规范,法度严明,丝丝入扣。其中承前启后、独树一帜的对立统一思想是《伤寒论》组方的一大特色,很多方剂皆是散收相协、寒热并用、升降互调、补泻兼施、表里同治、润燥共济、阴阳同调。对立统一规律是万事万物的基本规律,张仲景正是基于对此的深刻认识,创立了一系列千古名方,配伍组方充分体现了阴阳既对立,又统一的这一重要思想。深入研究仲景方剂中蕴含的对立统一观,对于探讨疑难杂症的治疗方法,指导临证组方用药,提高临床疗效,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救援医学会会长李宗浩教授撰文指出:“作为现代中国医学工作者,尤其从事急救医学的医务工作人员,在熟悉历史、学习了解我国古代关于呼吸、心跳骤停抢救理念和技能后,充分肯定其在医学领域中心肺复苏的历史性贡献,既是科学工作者实事求是的职业品德,也是引以自豪的民族精神的体现。”中国古代对急症最早的论述,从现有文献资料查证有据者,  相似文献   
5.
吴俊彩老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剑浩 《四川中医》2007,25(11):8-9
介绍吴俊彩主任医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经验。吴老认为,风寒湿热四邪为RA发病的外因,阴阳气血亏虚为本病发病的内因,痰瘀是其病理产物。临证善于灵活运用丹溪上中下通用痛风方;扶正重视养阴,顾护脾胃,调补气血。  相似文献   
6.
抑郁症从心论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历来有"心藏神,主神明"之说,本文从古代文献、现代研究、辨治特点和临床应用四个方面,阐述抑郁症与心的关系,探讨抑郁症从心论治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从《伤寒论》抵当汤谈老年痴呆症从络病论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剑浩 《中医杂志》2007,48(7):657-659
老年痴呆症是典型的“络病”病证。《伤寒论》抵当汤证以“喜忘”为主症,而“喜忘”又往往是老年痴呆症最早出现的症状,为老年痴呆症的重要临床指征。通过对《伤寒论》237条原文以及抵当汤用药特点的分析探讨,认为张仲景对于“喜忘”症的“络病”观点和“络病”治法,为老年痴呆症从“络病”论治奠定了理论基础和临床基础。深入研究张仲景的“络病”思想,对于提高老年痴呆症的理论认识水平和临床防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清代著名医家吴鞠通,以擅长温病而著称于世,后世对吴氏在温病学方面的成就阐述颇多,而较少提及他对中医心理学的贡献。本文择选吴氏运用意疗的典型案例,对吴鞠通的意疗方法进行了初步整理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9.
吴剑浩 《河南中医》2007,27(10):3-4
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大枣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方证之中,或调和营卫,或扶正祛邪,或培土制水,或缓急止痛,或养血补中,或缓和药性,虽是寻常食饵之品而每用之必寓有深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