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中国医学   27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笔者用内外合治法,治疗乳腺病5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本文56例,年龄最大者42岁,最小者21岁,平均年龄34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8年,平均为3年。其中,乳房包块43例,呈条锁状或结节状者13例。本文56例,均经乳房包块穿刺和病理切片检查:镜下见有少量的成团的分化良好的腺细胞,确定慢性乳腺病。治疗方法1.内服药:乳腺增生汤:当归、赤芍、茯苓、炮山甲、三棱、大贝母、香附各15克,白术、红花、桃仁、青陈皮各12  相似文献   
2.
吕云钊  吕长青 《陕西中医》1989,10(7):296-296
作者以健脾为主,并辅以行气行水、温肾助阳、活血化瘀之法,拟制了健脾分消汤,同时配合西药支持、利尿剂治疗本病100例,自拟疗效,有效率为94%。  相似文献   
3.
泽漆汤出自《金匮要略·肺痈肺痿咳嗽上气篇》,由半夏、紫菀、泽漆、白前、黄芩、人参、桂枝、生姜、甘草组成,用治咳嗽、脉沉之症。药仅九味,而清温补泻俱备。自1986年以来,我们用本方加减治疗急  相似文献   
4.
韩××,男,19岁。1985年5月20日诊。月前患者肩胛骨下生一疖肿,近日,疮口向周围扩散,继之变色溃烂,并伴有高热(39.5~41℃)。化验室检查:白细胞28500,中性81%,淋巴34%,血压100/80,诊为“脓毒败血症”。两医予新青霉素,红氯霉素、氢化可的松等治疗,效果不佳。刻下:高热(39.5~  相似文献   
5.
通腑法治愈肺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痈是肺叶生疮,形成脓疡的一种病证。临床上以咳嗽、胸痛、发热、咯吐腥臭浊痰甚则脓血相兼为特征。在治疗上常以清热解毒,化瘀排脓为法。然喻昌对此病的认识则另有创见:“凡病治肺痈病,以清肺热……而清热必须涤其壅塞,分杀其势于大肠,令浊秽脓血日渐下移为妙,若但清解其上,不引之下出,医之罪也。”余师其言,以通腑法为主,辨证施治,拟大黄牡丹汤治疗此病一例而获痊愈。  相似文献   
6.
笔者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输卵管粘连30例,均经妇检,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确诊为输卵管粘连阻塞不通所致的不孕症。年龄25~30岁者21例;31~35岁者9例。病程:1~5年者14例,6~10年者16例。慢性盆腔炎9例,双侧附件炎21例;均有不向程度的气滞血  相似文献   
7.
8.
自1980年以来,我们采用内外合治法,治疗坐骨神经痛30例取得佳效。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64岁,病程半年以上7例,一年以上15例,三年以上8例。一、治疗方法: ①内服药:坐骨神经止痛汤(自拟) 黄芪30克,当归、赤芍、羌活、独活、防风各15克,乌梢蛇12克,蜈蚣2条,薏苡仁20克,细辛、甘草各6克。每日1剂,水煎服,15天为一疗程。②外用药:温经通络散(自拟) 麦麸粉1000克,食盐500克,花椒100克,食醋、黄酒各50克。先将轧碎的花椒、食盐、麦麸粉置铁锅内  相似文献   
9.
盗汗多责阴虚,然在临床上亦有伤寒邪循少阳,传于半表半里,邪正交争,逼津外泄而致者。故《伤寒明理论》说:“伤寒盗汗者,非若杂病之虚,是由邪气在半表半里使然也。”笔者曾治一例,辨证施拟小柴胡汤而获愈,现报道如下: 王××,女,43岁,农民。1984年2月28日诊。患者盗汗一  相似文献   
10.
<正> 自1987年以来,笔者采用阳和汤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2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17岁~40岁15例,41岁~60岁4例,60岁以上1例;病程:1年以内3例,1年~3年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