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五味消渴方对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嘉兴市中医医院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患者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二甲双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五味消渴方,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肠道菌群和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分配均衡,基线状况良好,可比性强。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30%、78.26%,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拟杆菌、乳杆菌以及双岐杆菌群数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肠球菌、肠杆菌以及酵母菌群数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水平降低均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 五味消渴方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调节肠道菌群,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壮药香茅退热外洗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退热效果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外感发热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腋温小于38.5℃时,对照组采用温水洗浴,对照组采用壮药香茅退热外洗方洗浴;腋温大于等于38.5℃时,两组均给予布洛芬混悬液。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腋温变化,记录起效时间、退热时间、退热药使用情况并进行中医证候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分配均衡,基线状况良好,可比性强。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44%、69.64%,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可明显改善发热、恶寒、流涕、咳痰、鼻塞、咽红、纳呆症状;治疗组的起效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退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使用退热药患者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壮药香茅退热外洗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疗效显著且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正小儿厌食症为小儿时期常见的脾胃病症之一,临床上以较长时期的食欲不振、食量减少、见食不贪甚至拒食为特征,是一种以影响食欲为主要表现的慢性障碍性疾病~([1])。该病相当于西医的"消化功能紊乱""消化不良"等疾病。儿童各个年龄段均有发病可能,但以1~6岁小儿多见~([2])。该病任何季节都可发病,尤为夏季,暑湿当令的季节,湿常困脾,常使患儿症状加  相似文献   
4.
2型糖尿病为常见慢性病,《内经》云:"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指出糖尿病基本病机为"五脏柔弱",据此以脏腑辨证理论为指导,在与五味、五脏相联系的基础上提出五味消渴方治疗2型糖尿病,对其药物组成、配伍意义、药性特点及前景展望等进行了阐述,为中医药个体化防治糖尿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正>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传统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作为其基本病机。邓小敏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及教学20余载,博采众长,学验俱丰。邓师根据临床经验,提出五脏柔弱为糖尿病的重要病机,基于脏腑辨证理论,总结前人经验,结合现代药理成果,自拟五味消渴方加减治疗糖尿病,取得满意疗效。余跟师二载,收益良多,现将邓师治疗糖尿病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药内服复方配伍规律.方法 检索收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知网、维普、万方4个数据库中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内服复方文献,检索时间为2006年1月至2016年7月,将文献整理得到符合要求的中药内服复方进行术语规范化等处理,抽取信息,建立Excel表,应用开源软件包R i386 3.3.0对数据进行频数、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 筛选出311首方,208味中药进行分析,发现配伍频数较高的中药为白术、甘草、防风、黄芪、太子参、茯苓、陈皮等;强关联规则提示以黄芪、白术、防风等核心药物组成的玉屏风散加减为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基本方;聚类分析结果发现黄芪-龙骨-牡蛎、白术-茯苓-甘草-黄芪-党参等中药配伍.结论 通过对药物频数、强关联规则、药物聚类的分析,可以揭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防治组方的配伍规律,为临床优化处方、提高疗效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挖掘壮医内服方药治疗小儿咳嗽(勒爷奔唉)的配伍规律,为壮医药的继承发展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壮医壮药治疗小儿咳嗽(勒爷奔唉)内服方剂177首,进行术语规范化等处理,抽取信息,建立Excel表,应用SPSS Clementine 12.0数据挖掘软件对数据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方药配伍规律。结果:筛选出177首壮医内服方,252味壮药,分析发现配伍频数较高的壮药为鱼腥草、枇杷叶、土甘草、蜂蜜、不出林、百部、罗汉果、十大功劳等;符合最小支持度和置信度的二联规则13条,三联规则7条,四联规则5条。结论:通过对药物频数、关联规则的分析,可揭示壮医壮药治疗小儿咳嗽(勒爷奔唉)的组方配伍规律。  相似文献   
8.
正手足口病为小儿急性传染病,一般表现为手、足、口腔、臀部及膝、肘关节斑丘疹或疱疹,多发于学龄前儿童,尤以夏秋季多见[1]。患儿可同时出现发热、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或腹泻等症。多数患儿病势较浅,疱疹仅现于手足肌肤及口咽部,全身症状较轻,但个别严重者病情进展迅速,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炎、脑膜炎、肺  相似文献   
9.
正柴胡桂枝汤出自《伤寒论》146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由柴胡、桂枝、黄芩、人参、炙甘草、半夏、白芍、大枣、生姜组成,为小柴胡汤合桂枝汤各取半量而成,有疏风解表、散结和胃、表里双解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太阳与少阳同病。农志飞教授从事于儿科临床、教学工作近30年,潜心  相似文献   
10.
五味消渴方治疗气阴两虚证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五味消渴方治疗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28例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64例),治疗组采用五味消渴方+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安慰剂+基础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症状、体征变化,检测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2 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安全性指标(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中医证候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分配均衡,基线状况良好,可比性强。中医证候方面,两组患者口渴喜饮、多食易饥、气短懒言、倦怠乏力、心悸失眠、五心烦热、舌红少津、脉细数无力均明显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中医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3.55%,76.19%,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BG,P2 hBG,HbA1c,FINS,HOMA-IR均较治疗前改善,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五味消渴方治疗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疗效显著且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