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1.
“胃不和则卧不安”是胃肠疾病致失眠的中医理论基础。功能性消化不良、炎症性肠病、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肠易激综合征等消化系统疾病常伴有失眠症状。魏玮教授基于“胃不和则卧不安”理论,认为胃肠疾病伴失眠的病机为气血不化、营卫失和;胃肠不和、神明不安;肝胃不和、上扰心神;升降失常、阴阳失交。提出从补气血以助睡眠、调营卫以促安寐、和胃肠以安神明、和肝胃以安心神、调升降以复阴阳5个方面调和胃肠、调节睡眠,为此类疾病的诊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探讨清热化湿调枢方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的作用及机制。方法:36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C57BL/6小鼠随机选取6只为正常组,其余小鼠均给予2.5%葡聚糖硫酸钠(DSS)水溶液建立UC小鼠模型。模型评价后,30只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美沙拉嗪组、清热化湿调枢方高、中、低剂量组。后3组分别给予3.38、1.69、0.845 g/(kg·d)清热化湿调枢方混悬液0.5 mL灌胃;美沙拉嗪组给予0.52 g/(kg·d)美沙拉嗪混悬液0.5 mL灌胃;其余小鼠给予0.5 mL纯水灌胃,均1次/d,干预10 d。干预过程中测量小鼠体质量,干预结束后计算疾病活动指数(DAI),测量小鼠结肠长度,苏木精-伊红染色后观察远端结肠组织病理学形态,Western Blotting测定结肠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和磷酸化NF-κB p65(p-NF-κB p65)水平,计算p-NF-κB p65/NF-κB p65值,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结肠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趋化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改变,探讨清热化湿调枢方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的作用机制。方法 在36只C57BL/6小鼠中随机选取6只作为正常组,其余小鼠自由饮用2.5%的葡聚糖硫酸钠(DSS)溶液7 d制作UC模型小鼠,造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美沙拉嗪组、清热化湿调枢方高、中、低剂量组,每组6只。美沙拉嗪组给予0.52 g·kg-1·d-1混悬液灌胃,清热化湿调枢方高、中、低组分别用3.38、1.69、0.845 g·kg-1·d-1混悬液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用等体积纯净水灌胃10 d。干预结束后,对比6组小鼠的一般状况、体质量、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结肠长度。使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对结肠组织进行病理分析,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组织中Ki67表达情况,使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结肠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剪切的胱天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Caspase-3蛋白表达量。结果 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美沙拉嗪组、清热化湿调枢方高、中剂量组可更好缓解UC小鼠腹泻、便血、体质量下降等症状,降低DAI评分(P<0.05),恢复结肠形态(P<0.05)。美沙拉嗪组和清热化湿调枢方高、中剂量组结肠黏膜缺损及炎性细胞浸润较轻,具有较多完整隐窝干细胞。通过Western blot测定可以发现与模型组比较,美沙拉嗪组和清热化湿调枢方高剂量组MMP-9、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量明显减低(P<0.05),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清热化湿调枢方高剂量组Caspase-3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结论 清热化湿调枢方可以有效缓解DSS诱导的UC,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MMP-9、cleaved Caspase-3、Caspase-3的表达,促进肠黏膜屏障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4.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 UC)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为主要临床表现。根据“无湿不成泻”“泻痢皆本于脾”的前人经验,结合“湿邪致病”理论,魏玮教授认为UC的病机涉及内湿和外湿,内外湿邪合而导致大肠传导功能失司,湿久化热,湿、热久羁肠腑不去,损伤肠膜脉络。因此,“湿热致病”是UC病情反复、迁延难愈的关键环节。在对UC认识过程中,“湿热”不论是在UC的发病还是治疗上都是极为重要的。临证中魏玮教授以清热化湿为基本治则,辅以健脾祛湿,而健脾又细分为健脾消食、疏肝健脾、温肾暖脾,灵活选用,效如桴鼓,将其总结如下,以期为中医治疗UC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动物粪便类药物是由哺乳动物的排泄物加工而成,作为天然的肠道菌群调节剂,是经过实践检验确有疗效的药物,但因该类药物来源的特殊性而导致其发展受到一定的阻碍。近年来肠道微生态和粪菌移植的研究为粪便类药物提供了现代支持,助推了该类药物的发展。临床上配伍使用粪便类药物可靶向调节肠道微环境,为临床脾胃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