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1.
2.
<正> 医字在繁体字中有两种写法:一为醫,一为毉?赜谡饬礁鲆阶值姆治?在医史文献里有一些生动有趣的记载。一种说法是古代医术,分为四派:一日按跻,二日砭石,三日针灸,四日汤剂,故古之医字,系按四派组合而成。即“匚”,指按(足乔)也,“矢”,指砭石也,右侧之“殳”,说针灸也,下段之“酉”明汤剂也。在汤剂未发明之前,医字下从“巫”,所以篆书无下从酉的医字。另一种说法是古醫字左上从“匚”,表示一方形袋;“匚”中写“矢”,表示箭矢放置  相似文献   
3.
岐黄之术     
<正> 岐黄是岐伯与黄帝的合称.过去把岐黄之术常作为中医的代名词. 相传岐伯受业于僦贷季,是黄帝时期的名医,后世称他为岐天师.据《帝王世纪》等书记载,他是黄帝的臣子,曾受黄帝之命尝草木之味,研究医药,并著经方、本草、素问等书.这显然是旧史家的一种编造. 传说中的黄帝,还是我国医药的发明者.比较有代表性的黄帝就有伏牺氏和神农氏.史载伏牺氏制九针“以拯天枉”,神农氏“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还说“一日而遇七十毒.”由于黄帝是传说中医药的发明者,故我国古代许多医学著作,均在书名之前冠以“黄帝”二字,如《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即是典型例子.  相似文献   
4.
何首乌     
<正> 何首乌,中药名,出《日华子诸家本草》。别名地精、赤首乌、小独眼、红内消等,属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块根。入药有制首乌和生首乌之分。前者补肝肾、益精血;后者润肠通便、解毒、截疟。据《历代名医求蒙》记载,“何首乌”这药名,有着一个奇异的传说; 何首乌是顺州南河县人,祖父叫何能嗣,父名叫何延秀。能嗣平时爱慕道术,随师入山学道。有一天因喝醉了酒,露卧在山野,忽见有藤二株,相距有三尺多远,但“苗蔓相交,久而方解,解了又交”。能嗣感到非常奇怪,  相似文献   
5.
绍兴裘吉生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医事活动家。他认为当时中医界的一大弊端是:“方药矜奇,秘传世守,相习成风,致使书籍散失,孤本秘本鲜见。”“药称秘制,方有秘传,惟此秘字,足以知吾医家之无公。”而世上流通的医籍版本,有的“校刊不清,讹谬迭见”;有的“修理不明,名目所指,内容难详。”裘氏有鉴于此,决意以身作则,竭力想打破中医药界流传的陋习——“秘传世守”。裘吉生曾亲自为他主编的《绍兴医药学报》设计了一期封面,上面书  相似文献   
6.
刘寄奴     
<正> 中药“刘寄奴”,出自《新修本草》,相传是南北朝时的宋高祖发现的。据李延寿南史云,宋高祖刘裕,小字寄奴。在他没有发迹时,曾带兵伐荻于新州,路遇一条大蛇,刘裕拔箭射之。第二天再往一看,远闻杵臼之声,走近一看,只见童子数人,皆服青衣,他们在树林里捣药。刘裕问他们捣药何故?童子答曰,我主人被刘寄奴的箭射伤,叫我们捣药敷创。裕说,你主人看来是神仙,何不将刘裕杀掉。童子答,寄奴将要为王,不可杀也。裕叱之,童子皆逃散,裕收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