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2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该文通过系统阐释肝病实脾理论,从中医学和现代医学角度共同分析,探讨了治未病思想,并通过金针王乐亭"老实针"方法,将肝病实脾理论与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有机结合,从而论证王乐亭"老实针"防治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理法,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实用性的优势。其中,中医"治未病"思想贯穿始终,体现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为临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更好地服务社会。  相似文献   
2.
针刺治疗突发性耳聋56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刘淹清  包永欣 《中国针灸》2008,28(7):530-530
突发性耳聋是耳鼻喉科常见病,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一般认为与病毒感染和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等有关。因其起病急暴,中医辨证属实证,以肝火上扰、痰热郁结者居多。针刺治疗多以取耳部及远端的少阳经穴为主,宣通耳络,疏调经气。然而临床所见,一些突发的神经性耳聋,其病理机制并不完全是听觉器官的功能异常,而往往与大脑听觉中枢的失调有关。自2000年以来,笔者运用醒脑与通络针法相结合的方法治疗突发性耳聋5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健脾清热化瘀中药对大鼠乙酸性胃溃疡愈合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冰醋酸注射法制备大鼠胃溃疡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雷尼替丁组(西药组)、健脾中药组、清热中药组、化瘀中药组、健脾清热化瘀中药组(合用组)和正常对照组(空白组)。于给药14d后在光镜下观察溃疡指数(UI)、再生黏膜厚度、黏膜肌层缺损宽度及囊状扩张腺体数量,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及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结果:健脾、清热、化瘀中药及其合方都能使再生黏膜厚度增加,黏膜肌层缺损宽度及囊状扩张腺体数量减少,与模型组比较P<0.01,中药合方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或P<0.01)。健脾清热化瘀中药可明显提高血清6-keto-PGF含量,与模型组比较P<0.01,接近空白组水平,明显高于雷尼替丁组(P<0.05)。中药各组及西药组血清EGF含量较模型组及空白组升高(P<0.01),且可明显增强胃溃疡黏膜EGFR的表达(P<0.05或P<0.01),尤以中药合方组疗效最为明显(P<0.01)。结论:健脾清热化瘀中药通过改善胃溃疡再生黏膜组织学成熟度和功能成熟度,可明显改善实验性胃溃疡愈合质量,有效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4.
扶突,为手阳明大肠经的腧穴.位于颈外侧部,结喉旁、胸锁乳突肌的前后缘之间.<针灸甲乙经>谓其"在人迎后一寸五分",今定位与其基本相同.扶突的解剖结构在甲状软骨上缘之外后方,胸锁乳突肌中部,肌下有颈血管鞘、膈神经、迷走神经等通过.因其局部解剖结构复杂,针刺治疗有一定危险性,临床较少应用.根据葛书翰主任的经验及其实验研究,笔者发现扶突穴对某些病症有较好的疗效.现将其临床应用和典型病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术后尿潴留系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妇科肿瘤术后因手术范围大、对患者损伤重、盆腔内操作累及膀胱等,影响膀胱的收缩力,反射性引起尿道括约肌痉挛,导致尿潴留的发生[1]。我们应用电针白环俞为主治疗妇科肿瘤术后尿潴留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老年性痴呆是一种以进行性认识障碍和认知能力损害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阿尔茨海默氏病(AD)约占50%,血管性痴呆(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MID)约为15%,AD与MID混合痴呆约为25%,其他约占10%[1].有资料表明,AD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及肿瘤之后,导致老年人死亡的第4位病因.因此,研究防治本病的方法已成为社会的迫切需要.但是,迄今为止治疗老年性痴呆尚无特效的药物,近年来资料显示,针灸治疗老年性痴呆具有一定的疗效,现将近年来针灸治疗老年性痴呆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健脾清热化瘀中药对大鼠胃溃疡愈合质量及胃黏膜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冰醋酸注射法制备大鼠胃溃疡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雷尼替丁组(西药组)、健脾中药组(中药A组)、清热中药组(中药B组)、化瘀中药组(中药C组)和健脾清热化瘀中药组(中药D组),设立正常对照组(空白组)。在光镜下观察大鼠溃疡指数、再生黏膜厚度、黏膜肌层缺损宽度及炎症细胞密度,应用ELLISA法检测血清及胃黏膜EGF及TNF-α含量。结果:健脾、清热、化瘀中药及其合方都能使再生黏膜厚度增加,溃疡指数、黏膜肌层缺损宽度及炎症细胞密度减少,与模型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中药合方组疗效优于西药组(P〈0.05或P〈0.01)。模型组胃黏膜TNF-α水平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血清TNF-α水平也有一定程度的上升(P〈0.05),健脾清热化瘀中药治疗组胃黏膜TNF-α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治疗组血清及胃黏膜EGF含量较模型组及空白组升高(P〈0.05或P〈0.01)。结论:健脾清热化瘀中药能减轻炎症细胞的浸润,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改善胃溃疡再生黏膜组织学成熟度和功能成熟度,从而提高胃溃疡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8.
逍遥散加减联合针灸治疗肝郁脾虚型月经不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逍遥散加减联合针灸为主治疗肝郁脾虚型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肝郁脾虚型月经不调的患者13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8例。常规组采用单纯的性激素类化学药物治疗,治疗组在使用化学药物的基础上采用逍遥散加减联合针灸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28 d)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7.1%,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8.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为11.8%,明显低于常规组的22.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逍遥散加减联合针灸为主治疗肝郁脾虚型月经不调,可改善下丘脑-垂体-卵巢生殖轴中性激素的分泌水平,在使患者月经周期规律的同时,能减轻单纯使用化学药物所带来的不良反应,提高了患者的耐受程度,是治疗肝郁脾虚型月经不调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近年来,随着针灸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的发展,针灸的免疫学方面作用日益得到针灸学术界的认可和重视,针灸的免疫学机理和作用成为一个意义重大的课题,如何发挥针灸免疫学效应的优势,并使其最大化地应用于临床,这是针灸的免疫学研究重点。该文通过对针灸免疫的古今进行探析,以及从笔者独特的视角对针灸免疫的阐释,旨在深化针灸免疫的基础理论和临床研究,为针灸免疫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从而服务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