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8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栽培条叶龙胆各形态类型龙胆苦苷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研究条叶龙胆栽培种群中形态变异与根中龙胆苦苷含量之间的相关性 ,探讨条叶龙胆有效成分高含量育种的可行性。方法 :自条叶龙胆栽培种群中选出 5个形态类型 ,即正常 (野生 )型、白花型、粗根型、宽叶Ⅰ型和宽叶Ⅱ型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根中龙胆苦苷含量。结果 :不同类型之间的龙胆苦苷含量差异较大 ,以粗根型为最高 ,其他依次为正常 (野生 )型、宽叶Ⅰ型、白花型、宽叶Ⅱ型 ;而同一类型的根系中龙胆苦苷含量与根龄呈正相关 ,即 3龄根 >2龄根 >1龄根。结论 :栽培条叶龙胆在形态上发生明显变异的同时有效成分含量亦发生显著变化 ,进行高含量育种是可行的 ,可以以某一形态性状作为高含量育种的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2.
关于黑龙江省区药材生产发展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黑龙江省地处寒温带,纬度较高,东西部环境差异较大,分布多种常用道地药材,如东部山区的人参、五味子、刺五加,西部草原区主产的龙胆草、防风、黄芩等。这些药材无论是国内应用还是在出口创汇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人口增多,野生药材日益减少,对药材的需求也在增多,药材种植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我国黑龙江省区连年丰收,增产不增收对依大田农作物的农民来说已是一个公认的事实,我国成功加入WTO,对我们传统农业是一个严重冲击,我国农民更加顺应市场,这更加增强了农民种植药材的积极性,药材种植将是振兴农村经济,弥补药材短缺,减少资源破坏的一项重要措施。本人将对黑龙江省区的主要几种药材的种植发展问题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柴胡皂甙含量的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不同发育期的栽培和野生南、北柴胡中柴胡皂甙a、d和总皂甙的含量,结果北柴胡含量均高于南柴胡;两种柴胡的栽培品含量高于或接近于其野生品;均以营养期含量为最高。  相似文献   
4.
通过不同年龄不同发育时期的栽培人参珍珠疙瘩的系统研究并与山参比较,弄清了珍珠疙瘩的生物学本质是人参季节性吸收根的基础。指出晚撤防寒物和保证春季土壤的适当水分,对防止冻害和促进吸收根生长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正> 山芍药为芍药属植物,在我国常与草芍药统称为卵叶芍药。后经刘鸣远研究,证明该植物与产于日本的山芍药paeonia japonica是同一个种。为了探求其药用价值,我们首次对其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根的甲醇提取物经硅胶柱层析分离,鉴定了三个化合物。晶I光谱数据经与文献  相似文献   
6.
兔毛蒿Filifolium sibiricum(L)Kitam,又名线叶菊,西伯利亚艾菊。中药大辞典以“兔子毛”名收载。系菊科兔毛蒿属植物。该植物的挥发油经药理实验证明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并有止咳、平喘等其它生理活性。临床曾制成针剂试验治疗小儿肺炎、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及扁桃腺炎等疾病。该植物的水溶性成分虽已有报道,但尚未见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分析研究。为了进一步配合药理及临床研究,阐明有效成分,我们进行了该挥发油成分分离工作。初用化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生物药材的质量是由其物种的遗传性和环境条件决定的,规范药材生产过程,保证药材的质量,首先要用植物分类学来界定药材的种质来源,发现生态环境因子与药材生长发育的关系,探索道地药材的成因,使药材在适宜的环境中生长,达到最佳质量。在药用植物栽培过程中,研究种子的生物学特性和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根据不同物种在不同时期的特殊需要提供必要的种植条件和管理措施。按照植物的生长发育节律,综合有效成分含量和产量两方面来考虑,以植物自身的阶段性性状发育特征为指标,客观判断药材的最佳采收期。掌握时间、空间环境条件对药材质量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制定药材的适宜加工方法和贮藏条件,使其在外观性状和内在质量上达到优质标准。  相似文献   
8.
药材生物学研究是GAP研究的前提和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药材的质量是由其物种的遗传性和环境条件决定的,规范药材生产过程,保证药材的质量,首先要用植物分类学来界定药材的种质来源,发现生态环境因子与药材生长发育的关系,探索道地药材的成因,使药材在适宜的环境中生长,达到最佳质量。在药用植物栽培过程中,研究种子的生物学特性和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根据不同物种在不同时期的特殊需要提供必要的种植条件和管理措施。按照植物的生长发育节律,综合有效成分含量和产量两方面来考虑,以植物自身的阶段性性状发育特征为指标,客观判断药材的最佳采收期。掌握时间、空间环境条件对药材质量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制定药材的适宜加工方法和贮藏条件,使其在外观性状和内在质量上达到优质标准。  相似文献   
9.
甘草中有效成分积累动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动态的观点对甘草有效成分的积累做了研究,对于甘草的采收期和引种栽培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关龙胆”原植物及药材的鉴别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鸣远  周瑛  王代运 《药学学报》1981,16(4):294-297
龙胆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已有记载,是清肝胆实火、除下焦湿热的常用中药。东北三省是我国龙胆的主要产区,商品通称关龙胆(亦称东胆草),由于产量大、质量高,国内外颇负盛名。关龙胆的原植物包括龙胆(Gentiana scabra Bunge)、三花龙胆(G.triflora Pallas)和东北龙胆(G.manshurica Kitagawa)三种。本文根据野外调查、栽培实验及室内研究,对原植物形态和药材的外形、解剖及化学方面提出了一些新发现的鉴别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