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1.
目的分析新生儿石骨症的诊断、治疗情况。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例新生儿石骨症患儿作为研究资料,对患儿的相关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于新生儿石骨症目前还无特效疗法,主要是对症治疗,控制感染,输血,加强护理,防止外伤性骨折等。唯一有效的治疗是骨髓移植,其近期疗效满意,但是远期效果还需要进一步观察。结论对于新生儿石骨症患者要在准确诊断的基础上进行对症治疗,以不断提升患儿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Pierre Robin序列征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和体会。方法结合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2例Pierre Robin序列征患儿的临床资料,讨论该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结果 2例患儿均以呼吸困难为主诉入院,表现为小下颌、呼吸困难、舌后坠及腭裂畸形,因腭裂引起反复呛奶导致吸入性肺炎及营养不良,因舌跟后坠导致患儿气促、呼吸困难,予吸氧及鼻饲奶后临床症状好转。但最终1例患儿院外死亡,1例患儿出院后失访。结论对于存在反复呼吸困难和喂养困难的患儿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应仔细追问病史、查体考虑Pierre Robin序列征,避免误诊、漏诊,做到早期诊断,通过积极治疗以提高患儿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4.
目的:系统评价针灸干预结直肠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有效性。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自建库至2021年5月关于针灸治疗对结直肠癌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作用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名研究者独立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及信息提取,再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8篇文献,其中中文文献17篇,英文文献1篇,包括1 52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对结直肠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11,95%CI为1.02~1.21,P=0.02);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1.07,95%CI为-1.31~-0.83,P<0.000 01);肠鸣音恢复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8.40,95%CI为-10.23~-6.57,P<0.000 01);首次肛门排便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1...  相似文献   
5.
失眠是以各种形式的睡眠障碍为主症的一种疾病。杨甲三辨治失眠,从“头三神”等头部腧穴入手,重调元神燮理阴阳,辨证论治以虚实为纲,补泻分明。推崇经络辨证,善用足太阳阳明腧穴,并配以独创单手进针法和补泻手法,具有层次分明,坚实轻灵的特色。临床应用杨甲三“调神针法”治疗失眠取得了较好疗效。现从杨甲三“调神针法”、杨氏针刺手法特点及优势,调神针法辨治失眠进行阐释,以期为针灸临床论治失眠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Batter 综合征(Bartter syndrome, BS )是在1962年由Batter等首次报道,临床以低钾血症及代谢性碱中毒为特征的隐性遗传性肾小管疾病。而新生儿Batter综合征(aBS)是1985年由Seyberth等⑵首次报道,据统计国外发病率为1/104~1/105,主要以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孕期羊水增多、伴有明显高前列腺E2血症为特点。目前国内报道新生儿的Batter综合征病例比较少,对病例的误诊及漏诊率也较高•因此结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例Batter综合征患儿对该病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
临床中周围性面瘫是常见的神经性病变,与中枢性面瘫具有明确鉴别要点。但脑干梗死导致周围性面瘫,易与Bell麻痹相混淆,两者在临床中的针刺治疗策略各有侧重,因此准确判断病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针灸在结肠癌术后康复,尤其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本文从结肠癌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病机研究、针灸作用机制以及临床治疗方法这3个方面对针灸治疗结肠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现状进行综述。针灸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机制主要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相互作用来调节神经通路、改善炎性反应、提高免疫功能、调节胃肠激素、促进肠动力、增加肠部血流量等。中医认为脾胃虚弱、气滞血瘀是本病的病机,主要致病因素为虚、瘀、湿、热,针灸治疗上应辨证取穴,标本同治,临床常用疗法包括针刺、电针、灸法、耳穴贴压、穴位注射、穴位贴敷等,取得显著疗效,为临床结肠癌术后康复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