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4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目的:对比分析骨痛停气雾剂联合针刺与单纯针刺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满足本研究纳入标准的膝骨关节炎患者50例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采用骨痛停气雾剂联合针刺进行治疗,对照组以单纯针刺进行治疗,观察并记录每位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疼痛评分、关节运动功能评分以及关节积液量的改变。结果:①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在治疗4周后症状评分、疼痛评分、关节运动功能评分以及关节积液量均有较为明显的改善,与同组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症状评分、疼痛评分、关节功能评分以及关节积液量指标均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痛停气雾剂联合针刺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拔罐运动疗法是将传统拔罐和康复运动有机结合的一种新特色疗法,具有疗效卓越,耗时少,操作简单等特点。推拿是一种绿色疗法,其安全、无毒副作用,患者易于接受。通过推拿联合拔罐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疗效显著,为临床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对改良Hulth法造模大鼠膝骨关节炎软骨形态的影响,从形态学角度探讨独活寄生汤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2月龄SD大鼠66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正常组(18只)和造模组(48只)。应用改良Hulth法复制大鼠膝骨关节炎模型,造模2周后,从正常组和造模组中随机抽取3只大鼠进行小动物MRI观察,鉴定造模是否成功。造模成功后,采用抽签法分为模型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5只。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0.9%生理盐水,治疗组给予独活寄生汤,对照组给予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灌胃。治疗12周后,切取左侧胫骨平台内侧软骨组织,固定、脱钙、石蜡包埋,行HE染色与番红O-固绿染色,并分别采用Mankin软骨组织学评分、OARSI关节病理评分评价染色结果。结果 MRI显示:正常组可见关节间隙正常,关节面平整、光滑;造模组关节间隙增宽,关节软骨面不平整、软骨层变薄、局部缺损,结缔组织增生,骨赘形成,关节肿胀积液明显。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软骨形态病变严重,Mankin评分、OARSI评分显著增高(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软骨形态病变较轻;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软骨形态病变较轻,Mankin评分、OARSI评分明显降低(P<0.01)。结论改良Hulth法可成功复制大鼠膝骨关节炎模型。独活寄生汤能延缓软骨退变,促进软骨生长与修复,保护膝骨关节炎大鼠软骨形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洗腿又方联合推拿和单纯推拿治疗瘀血阻滞证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4例瘀血阻滞证膝骨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观察组采用洗腿又方联合推拿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单纯推拿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治疗前后疼痛评分、运动功能评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48%,优于对照组的80.95%(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运动功能评分改善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洗腿又方联合推拿治疗瘀血阻滞证膝骨关节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含药血清对大鼠退变软骨细胞PERK/Bip信号通路关键调控蛋白的影响。方法采用IL-1β诱导建立体外退变软骨细胞模型,分别采用空白血清和独活寄生汤含药血清干预24 h、48 h、72h后,收集软骨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退变软骨细胞中PERK、Bip、eIF-2α、ATF-4、GADD153、Caspase-9和Caspase-3蛋白表达变化。结果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空白血清组和含药血清组PERK、Bip、eIF-2α、ATF-4、GADD153、Caspase-9、Caspase-3蛋白表达均逐渐降低,含药血清组降低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独活寄生汤可能是通过调控PERK/Bip信号通路,抑制软骨细胞凋亡,从而起到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对膝骨关节炎(KOA)大鼠软骨基质的影响,探讨独活寄生汤治疗KOA的作用机制。方法 2月龄清洁级雄性SD大鼠80只,喂养1周后分为正常组20只和造模组60只。造模组分别在第1、4、7天右膝关节腔注射0.2 m L 4%木瓜蛋白酶。成功造模后,造模组分为模型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只。正常组、模型组按照10 m L/(kg·d-1)的剂量灌服生理盐水;治疗组按照9.3 g/(kg·d-1)的剂量灌服独活寄生汤;对照组按照0.15 g/(kg·d-1)的剂量灌服奥泰灵。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每2个疗程后,处死一批动物,腹主动脉采血,ELISA法测定Ⅱ型胶原C端肽(CTXⅡ)和Ⅱ型胶原C前肽(CPⅡ);取右侧胫骨平台于4%多聚甲醛中固定、包埋,甲苯胺蓝染色观察糖胺聚糖变化;Masson染色观察胶原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糖胺聚糖含量减少,Ⅱ型胶原表达降低,CTXⅡ显著升高(P<0.05),CPⅡ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糖胺聚糖含量增加,Ⅱ型胶原表达增加,CTXⅡ含量降低(P<0.05),CPⅡ含量升高(P<0.05)。结论独活寄生汤可通过抑制软骨基质主要成分丢失,有效减轻KOA大鼠关节软骨基质破坏。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检测颈型颈椎病患者位于督脉和膀胱经颈、背段穴位/部位的压痛阈并与自身及健康受试者对比,定位与之相关的压痛敏化穴位。方法 采用数显机械压力测痛仪分别对颈型颈椎病患者35例和健康受试者30名的督脉和膀胱经颈、背段循行路线上的穴位/部位进行压痛阈测定,通过与自身非敏化部位、健康组相应部位的对比来确定压痛敏化穴位。结果 与颈型颈椎病相关的压痛敏化穴位/部位的定位分别为膀胱经颈段第二侧线的C1 ~ C5棘突下水平位置、第一侧线的C3 ~ C5棘突下水平位置和督脉颈段的C3棘突下水平位置;精选最优与次优的敏化穴位/部位分别为膀胱经颈段第一、二侧线的C3和C4棘突下水平和督脉颈段的C3棘突下水平位置。督脉和膀胱经背段未探及压痛敏化穴位/部位。结论 颈型颈椎病患者督脉和膀胱经颈项段存在与之相关的压痛敏化穴位/部位,其定位可为针灸临床治疗颈型颈椎病精确取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