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景源 《中国骨伤》1995,8(3):48-48
中国国际针灸考试中心与国际中医按摩推拿中医骨伤专业人员水平考试的组织实施中国国际针灸考试中心(北京100029)刘景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89年决定成立由政府部门直接领导的、国家唯一的针灸与中医按摩推拿、中医骨伤考试机构─-中国国际针灸...  相似文献   
2.
温病学的形成与发展及文献版本源流(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景源 《中医教育》2003,22(2):47-51
清代自乾隆以后是温病学理论体系形成的阶段,也是温病学成熟、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研究温病学的学者日多,著述甚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四大家。3.7《外感温热篇》———温病学体系形成的标志《外感温热篇》的作者叶桂,字天士,号香岩,又号上津老人,生于1667~1746(康熙至乾隆)年间,江苏吴县人(祖籍安徽歙县),祖与父均业医。天士一生勤奋好学,14岁丧父后,从其父之门人朱某学医。闻有擅长医学者即往投师,10年间从17师,博采众长,成名甚早,毕生忙于诊务,故著述不多。其…  相似文献   
3.
热入营分是温病的危重阶段,其治疗亦较复杂.叶天士在<外感温热篇>第四条中详细地论述了温热夹风、夹湿逆传营分的病机与证治,并在第五条中进一步指出了"斑出热不解"的病机与治法.  相似文献   
4.
在<外感温热篇>第一至第七条中,叶天士分别择要地论述了温病卫、气、营、血4类证候的病机、临床特点及传变规律.在第八条中则以高度概括的语言,精炼地对前文加以总结,指出卫气营血四类证候的传变规律与治疗大法.从其内容来看,本条主要是对温热病而言.也可以说,本条内容突出地体现了叶天士对温热病辨治的学术思想,因而从理论上和临床上对后世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温热病的辨证论治有着重大指导意义.他说:"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如犀角、元参、羚羊角等物;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加生地、丹皮、阿胶、赤芍等物.否则,前后不循缓急之法,虑其动手便错,反致慌张矣".  相似文献   
5.
清代吴瑭(字配珩,号鞠通)所著的《温病条辨》一书,是一部理法方药系统完整的温病学重要文献。这部著作成书于1798年,刊刻于1813年。它是吴鞠通继承了前人特别是清代初期著名温病学家叶天士的理论和经验,经过自己数十年的研究和实践写成的。也可以说,它是温病学的集大成之作。它丰富了中医学宝库的内容,推动了温病学说的发展,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6.
《温病条辨》评介--吴鞠通学术思想探讨(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温病条辨>的主要内容及其学术思想的核心 <温病条辨>一书的主要内容在三焦篇.在三焦篇中,吴鞠通将各种温病按病变性质分为温热病和湿热病两大类别,分别论述其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脉学,与生理合,与解剖不合,故当心知其意,不可泥于迹象。奇经八脉,医者类都以为难治。若从形态上着想,求其神理,不求其迹象,则心与神会,古说皆可通。若从阳路、阴路、横行、直行,从解剖上求其起迄,则杳不可得,盖本无其物,自难晓也。奇经凡八脉,不拘制于十二正经,无表里配合,故谓  相似文献   
8.
刘景源 《中国中药杂志》1995,20(10):635-637
国际中药专业人员水平考试结果分析刘景源(中国国家中医药考试中心北京100029)中国国家中医药考试中心(以下简称考试中心)于1994年9,12月进行了两期国际中药专业人员水平考试(以下简称考试),结果较为满意。本文仅对两期考试结果进行分析如下。1一般资料1.1考试科目、考试分级及合格分数标准按照《国际中药专业人员水平考试办法(试行》(以下简称《考试办法》)的规定,考试科目分为理论考试(5科)与实践技能考试(1科)两部分。考试水....  相似文献   
9.
10.
外感温热邪气而导致的湿病,称为温热病。其特点是:起病急、传变快、变化多、热象偏重、易伤津液。如何针对温热病的性质和特点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辨治,首先就涉及到温热病的辨证纲领及治疗原则与禁忌问题,本文旨就此展开论述。1温热病的辨证纲领——卫气营应辨证温病的辨证有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两个辨证纲领。卫气营血辨证为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叶天士所创,按温病发展过程中对人体损伤机制的不同而将其划为卫、气、营、血四个阶段,从而揭示了温病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由轻转重、由实致虚、由功能失常到实质损伤的发展传变规律。三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