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2006年10月以来,我们采用导师沈舒文教授治疗慢性胆囊炎的自拟疏肝清胆汤治疗慢性胆囊炎属肝胆湿热型患者6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0例均为门诊或病房转诊病例,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20~60岁;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10a。1.2诊断标准参照全国中  相似文献   
2.
<正>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多因骨量流失和骨微结构的改变,引起骨脆性增加而导致临床表现为骨痛、腰痛甚至骨折等症状的代谢性骨病~([1])。该病好发于老年男性人群以及绝经后妇女,逐渐成为危害老年人身体健康的重大慢性病~([2])。常规的西医疗法多采用补充雌激素或补钙等治疗,但存在毒副作用大、价格昂贵等缺点。本研究对"中国知网"近十年来所发表的关于中医药补肾疗法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文献进行了整理,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理气健脾和胃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F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予理气健脾和胃法治疗,方选五磨饮子合六君子汤;对照组加例,予以多潘立酮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结果: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理气健脾和胃法治疗FD在改善消化不良症状方面有效。  相似文献   
4.
肠梗阻是一种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肠道内容物不能顺利通过肠道,从而引起肠道解剖与功能的改变, 继而导致全身生理功能紊乱的疾病.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 .肠梗阻的确切病因诊断、治疗方法选择与手术时机的选择对于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极为重要.我们自2004年10月~2006年8月收集陕西省兴平市408医院及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肠梗阻患者共37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获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伴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中医症候与肝功能、血脂、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关系。方法筛选NAFLD伴CAS患者60例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以单纯NAFLD 30例为对照组,测定血清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甘油三酯(TG)、脂联素(APN)、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白细胞(WBC)等指标进行检查,并比较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不同证型NAFLD伴CAS患者TBIL、ALT、AST、TG、APN、Hs-CRP等指标均较单纯NAFLD对照组显著上升或降低(P<0.05),2组TBIL、ALT、T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瘀互结证组Hs-CRP、APN均较脾虚痰湿证、湿热内蕴证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 NAFLD患者血清胆红素降低、TG升高与CAS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NAFLD伴CAS患病者的Hs-CRP、APN可以作为痰瘀互结证辨证论证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肝胃郁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半夏泻心汤水煎剂,对照组口服多潘立酮、雷尼替丁。治疗1月后对中医证候疗效、胃镜疗效做出评价。结果 2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93.3%,高于对照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疗效治疗组83.3%,对照组76.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味能改善反流性食管炎肝胃郁热证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平息愈疡汤联合胃镜下射频电切术治疗胃息肉疗效.方法 98例患者经胃镜及病理确诊为胃息肉,胃镜直视下以射频灼除息肉,术后口服泮托拉唑肠溶胶囊及自拟平息愈疡汤,观察其疗效.结果 97例治愈,仅1例复发,术后未出现并发症,治愈率99%.结论 该方法 是一种治疗胃息肉创伤小、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平肝煎剂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并从血脂及炎症介质方面探讨其疗效机制。方法:筛选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伴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90例,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治疗组45例,予以口服平肝煎剂(生黄芪、生蒲黄、姜黄、黄连、黄芩、女贞子、菟丝子等),对照组45例,口服血脂康胶囊,两组疗程均为12周,治疗后对患者症候积分、总体疗效、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颈动脉内斑块、总胆红素(TBIL)、ALT、AST、胆固醇(CHOL)、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C)、WBC、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治疗1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症候积分均明显降低(P<0.01或P<0.05),治疗后两组TG、TC、L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或P<0.05),HDL水平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的IMT较治疗前明显变薄(P<0.01),斑块个数明显减少(P<0.01),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治疗后两组的ALT、AST、CPR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平肝煎剂有阻碍或延缓CAS斑块进展并稳定斑块的作用,调节脂质代谢、抑制炎症反应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清瘟退热方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效果。方法收治的60例甲型H1N1流感留观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奥司他韦(达菲)抗病毒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予自拟清瘟退热方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退热时间及主要症状消失时间。结果治疗组平均退热时间为(14.13±9.73)h,主要症状消失时间平均为(65.07±21.22)h;对照组平均退热时间(19.53±13.28)h,主要症状消失时间平均为(78.40±22.05)h。结论清瘟退热方治疗甲型H1N1流感可缩短退热时间,改善咳嗽、咽痛、头痛等主要症状,缩短流感病程。  相似文献   
10.
郎志存  王烨  刘怀跃 《新中医》2010,(11):67-68
目的:观察加味导赤散结合穴位敷贴治疗小儿疱疹性口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疱疹性口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口服加味导赤散(黄连、竹叶、通草、栀子、牡丹皮各6g,当归、生地黄各5g,石膏12~30g,鸡内金9g,甘草3g)配合黄萸散敷贴于双足心涌泉穴治疗;对照组予利巴韦林、维生素C注射液加入5%葡萄糖溶液100mL中静脉滴注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对照组为73.3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加味导赤散结合穴位敷贴治疗小儿疱疹性口炎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