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6 毫秒
1.
目的比较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用于小儿扁桃体摘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4~10岁的患儿随机分为丙泊酚、瑞芬太尼组(P—R组)与静吸复合组(I—E组)。麻醉诱导后,P—R组持续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I—E组吸入安氟醚维持麻醉。术中根据生命体征调整丙泊酚、瑞芬太尼的输注速度及安氟醚的吸入浓度,记录术中循环变化,术后麻醉恢复情况。结果与I—E组相比,P—R组术中MAP下降明显(P〈0.01),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对语言命令反应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缩短(P〈0.01)。结论与I—E组相比,P—R组术中生命体征控制平稳,术后清醒迅速、完全、平稳,拔管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2.
笔者自1984~1988年,运用手法折骨治疗陈旧性桡骨下端骨折38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8例,男18例,女20例;左侧10例,右侧22例;年龄最小7岁,最大79岁,平均43岁;病程3~4周30例,~5周6例,~6周2例;伸直型36例,屈曲型2例;粉碎型波及腕关节面者9例;合并尺骨茎突骨折者9例。2 治疗方法麻醉一般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个别不能合作的儿童用全麻。按摩由助手固定前臂下端,术者用两手分握患手大小鱼际,进行腕关节的弯曲、背伸、环旋等活动。力量由轻到重,范围由小到大,逐步松解粘连和瘢痕组织,使腕关节部软组织松软柔顺。  相似文献   
3.
半导体砷化镓激光穴位照射镇痛效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 临床和动物实验证明,激光穴位照射对人体和动物有显著的镇痛效应,并且具有全身性镇痛和镇痛后效应特点。以往激光穴位照射代替传统针刺镇痛效应的研究多采用氦-氖激光,而对半导体砷化镓激光穴位照射镇痛效应的研究国内尚未报道。为此,我们以家兔痛阈为指标进行了半导体砷化镓激光或加低频电脉冲穴位照射镇痛效应的实验研究。同时对经穴与外周神经的关系和镇痛机理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雷米芬太尼与丙泊酚复合麻醉在腹腔镜胃肠穿孔修补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将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74例腹腔镜胃肠穿孔修补术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术中予以雷米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麻醉,对照组予以芬太尼麻醉。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麻醉前、插管后即刻、插管后5 min、手术开始后10 min、拔管后即刻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与心率(heart rate,HR)变化、术后麻醉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等。结果:插管后即刻、插管后5 min、手术开始后10 min,实验组MAP、HR均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胃肠穿孔修补术中应用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阻断手术刺激、维持循环稳定方面优于芬太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李子尧  刘德民 《癌症》1990,9(6):513-514
顺氨氯铂(Cis—Diammi nedi chl oropl ati num(Ⅱ),简称顺铂)是一种过渡金属络合物,其抗癌作用机制为:在顺铂进入机体后,在细胞内DNA的d(GPG)处产生链内或链间的交叉连接(Cross linking)。这种作用涉及铂的络合物与DNA中反旋氮原子的共价结合,从而破坏DNA的复制,抑制细胞分裂。本文根据顺铂的光谱特性,测量了顺铂在体外培养的人喉癌细胞(HEP—2)中的荧光,并提示这个荧光可用于癌症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6.
<正> 患者韩××,女,64岁,社员。住院号50,X 线号404。患者于入院前2个月始觉右面颊部渐肿胀,继而出现右侧耳颞区及下齿槽神经分布区剧烈疼痛并伴右侧口角及下唇麻木感。曾先后就医于兴城县医院,解放军204医院及锦医附院口腔科,分别怀疑,诊断为口腔恶性肿瘤和三叉神经痛。给予止痛抗炎及苯妥英钠等药物口服均不好转,于1986年7月14日来我科治疗。  相似文献   
7.
ARC-G(牛蒡子苷元)为中药牛蒡子中常见的主要活性物质,通过众多学者的潜心钻研,使得ARC-G在药用方面的作用逐渐凸显出来。目前对其药理作用的研究比较深入,有抗炎及增强免疫力、抵御病毒、抗白血病、抑制肿瘤细胞活性和调节血糖等作用。已进行初步研究的药理活性包括抗菌、抵御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受体、调节血压稳定以及对于心脏病的调节。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关于牛蒡子苷元药理作用的文献,以期为更深入地研究ARC-G药理作用以及扩大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异种神经移植后去神经支配骨骼肌运动终板的再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复冰冻、融解的成年狗神经移植至成年兔的胫神经,用9/0无损伤缝合线将兔胫神经的近、远断端与植入的狗神经缝合。异种神经移植术后7、15、31周兔的腓肠肌AchE呈阳性反应,孵育液加iso-OMPA后亦观察到上述结果,孵育液不加底物或加毒扁豆碱和移植神经未经冰冻、融解处理的对照组AchE为阴性。AchE结合镀银染色切片中可见再生神经终末与运动终板相连,表明先期处理的异种神经移植后,宿主的再生神经纤维  相似文献   
9.
我们对76例,子宫全切患者使用芬太尼咪唑安定以期达到镇静、遗忘及消除手术中牵拉反应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丙泊酚-咪达唑仑-氯胺酮靶控静脉麻醉与传统的地西泮-氯胺酮麻醉的优越性.方法:选择148例患儿,随要分为Ⅰ组丙泊酚-咪达唑仑-氯胺酮复合麻醉和Ⅱ组地西泮-氯胺酮复合麻醉.结果:Ⅰ组麻醉起效时间和清醒时间明显快于Ⅱ组.结论:小儿手术靶控丙泊酚-咪达唑仑-氯胺酮复合液安全可性,副作用小,麻醉恢复快,可控性强,优于常规使用的地泮-氯胺酮复合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