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运动疗法对小腿截肢患者康复训练的影响。方法 采用运动疗法对小腿截肢患者进行功能训练,以FIM(功能独立性评定)评测表为依据,对小腿截肢患者的运动疗法前后情况进行了评定。结论 运动疗法对此类患者有确切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推拿配合肩胛控制训练治疗偏瘫患者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偏瘫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30例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进行推拿治疗及肩胛骨的控制训练。治疗前后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对患者的上肢功能、肩手疼痛及手指肿胀程度进行评定。结果训练后2组患者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观察组上肢功能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训练后2组患者肩手疼痛及手指肿胀程度较训练前明显减轻,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结论推拿配合肩胛控制训练治疗偏瘫患者肩-手综合征疗效好。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脑卒中的发生率呈不断增多的趋势.其中90%以上都留有不同的后遗症.上肢屈肌痉挛是最为常见且不易治疗的临床体征.缓解痉挛的常用方法有药物、运动疗法、理疗、局部神经阻滞术以及外科手术等。我院根据肌肉牵张可使亢进的牵张反射活动降低的原理.白行设计伸肘伸腕位矫形器.用于脑卒中后期偏瘫上肢痉挛患者.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综合促通技术引入中式手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4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1例。分别进行引入中式手法的综合促通技术治疗和传统综合促通技术治疗。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对应用不同治疗技术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1个月和3个月进行评价。结果:①两组患者治疗后运动功能均有显著提高,较疗前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②1个月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3个月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运动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初期.综合促通技术引入中式手法较传统综合促通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可起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肩胛控制训练对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肩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肩胛控制训练对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肩痛的影响.方法 60例偏瘫患者分成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训练方法 ,观察组在对照组训练方法 的基础上加入肩胛骨控制训练.于治疗前后对患者的上肢功能及肩痛程度进行评定.结果 训练后两组患者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观察组上肢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训练后两组患者肩痛症状较训练前明显减轻(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 肩胛控制训练对改善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缓解肩痛有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6.
亚健康研究现状及其非药物治疗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亚健康"已成为当今社会十分热门的话题之一,据国内专业网站的统计报告,2000-2008年发表在医学专业期刊上的以"亚健康"为题名的论文文献已达2272篇,其中2008年即为452篇,与2000年相比增长将近10倍;另外各级基金资助的项目论文达到454篇[1].足见社会对"亚健康"问题的关注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五官超短波结合砭石疗法治疗方案对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效果、疗程情况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80例急性发作的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实验组予砭石+超短波治疗,对照组仅予超短波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0 d(急性期末)及60 d(康复末期)进行康复评定,评定标准采用House-Brackmann分级法及面部残疾指数(FDI)法。结果实验组神经功能分级、FDI评分及预后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周围性面瘫患者应用五官超短波结合砭石疗法治疗方案疗效显著,能缩短疗程,利于预后康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