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测定坎地沙坦酯原料药中8种有机溶剂甲醇、乙醇、乙腈、丙酮、乙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与四氢呋喃残留量的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gilent HP-5毛细管柱,以(5%)苯基-(95%)甲基聚硅氧烷为固定液,柱温采用程序升温,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温度为250℃;载气为高纯N2;顶空进样,加热温度为100℃,加热时间为30 min。结果:8种有机溶剂在各自的检测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0.999 9),平均回收率均为99.6%0.999 9),平均回收率均为99.6%100.3%(RSD=0.89%100.3%(RSD=0.89%1.98%,n=3);定量限分别为0.09、0.15、0.12、0.3、0.6、0.18、0.45、0.21 ng;检测限分别为0.03、0.05、0.04、0.1、0.2、0.06、0.15、0.07 ng。样品中只检出了丙酮。结论: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精密度高,可有效控制坎地沙坦酯原料药中残留的8种有机溶剂。  相似文献   
2.
冯光玲  冀东  王迎春 《齐鲁药事》2008,27(5):280-281
目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法测定依诺沙星注射液含量。方法本品采用Phenomenex C18(250mm×4.6mm,5μm),0.025mol·L-1磷酸溶液(用三乙胺调节pH值至3.0)-甲醇-乙腈(80∶10∶10)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69nm。结果及结论依诺沙星在0.3509~0.6016mg·mL-1范围内峰面积与进样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该方法准确率高,精密度好,专属性强,适用于依诺沙星注射液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魏酸钠注射液含量。方法本品采用Phenomenex色谱柱(250mm×4.6mm,5μm),甲醇-水-冰乙酸(69∶30∶1.5)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322nm。结果阿魏酸钠在0.07196~0.86352mg.mL-1范围内峰面积与进样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结论该分析方法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阿魏酸钠注射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侧壁横切口小动脉端侧吻合法张绪生,冯光珍,白兰新侧壁纵切口小动脉端侧吻合通畅率高,受区血管不需切断,不受供区吻合动脉口径的限制,术后吻合口不易发生痉挛等,均被实验及临床证实。但受区血管侧口制作及吻合操作较为繁琐。我科于1990年对侧壁横切口小动脉端侧...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测定米铂原料药中乙醇、丙酮、异丙醇、乙腈与二氯甲烷残留量的方法。方法: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gilent~管柱(6%氰丙基苯基-94%二甲基硅氧烷为固定液),柱温采用程序升温;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温度为250℃;载气为高纯Nz;进样口温度为200oC,分流比为20:1;采用顸空进样法测定,加热温度和时间分别为90℃、30min。结果:乙醇、丙酮、异丙醇、乙腈与二氯甲烷在各自的检测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1%~102.9%(RSD≤2.03%,n=3);3批样品中只检出乙醇。结论:建立的方法快速、灵敏,可用于米铂原料药中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7.
<正> 抗癌新药——盐酸比生群结构式为化学名:9,10—蒽二羧醛双(4,5—二氢—1H—咪唑—2—基)胺分子式及分子量:C_(22)H_(22)N_8·2HCl=471.47 本品由美国氰胺公司研制开发,1991年首次在美国上市,商品名为:Zantrene。药理作用 比生群为细胞生长抑制剂,抗肿瘤谱类似于阿霉素,但心脏毒性比阿霉素低。本品对乳腺癌、骨髓癌及各种转移的实体肿瘤如恶性肾细胞癌、复发的急性白血病及胃癌均有效,可完全缓解非淋巴细胞白血病。药理实验表明:利用新药人体肿瘤克隆系统的体外试验,本品对以下肿瘤有抗肿瘤活性:人体乳房癌、卵巢癌、肾癌、小细胞或大细胞肺癌、淋巴癌、急  相似文献   
8.
<正> 斯帕沙星是喹诺酮类抗感染药,本品由日本大日本制药公司开发,1993年上市,商品名:Spara。[结构式][化学名]5-氨基-1-环丙基-6,8-二氟-1,4-二氢-7-(顺式-3,5-二甲基-1-哌嗪基)-4-氧-3-喹啉羧酸[分子式及分子量]C_(19)H_(22)F_2N_4O_3=392.4[性状]本品为结晶性粉末,M.P.258-260℃。[药理作用]本品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分枝杆菌、厌氧菌以及支原体、衣原体均具有强大的活性。本品对革兰氏阳性菌MIC为0.025-0.78μg/ml,优于环丙沙星,比氧氟沙星、依诺沙星  相似文献   
9.
10.
<正> 厄多司坦由意大利的Edmond Pharma公司开发,1993年在意大利获准上市,现已在法国(1995年)和瑞士上市,开发剂型有胶囊(300mg/粒)、粉剂、糖浆、气雾剂和栓剂。 本品是一类与半胱氨酸有关的新的巯基(-SH)衍生物,可有效的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老的半胱氨酸类药物因结构中的游离巯基会吸附胃肠道粘蛋白,口服时可导致局部损伤,故限制了该类药的长期口服治疗。而厄多司坦结构中含封闭的巯基,通过在体内被代谢为活性的游离巯基衍生物而发挥作用。[化学名称](±)—N[2—(羧甲基巯基)—乙酰基]—高半胱氨酸硫内酯。[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