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目的 探究氨磷汀对急性辐射损伤小鼠的防护作用机制。方法 3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氨磷汀组(150 mg/kg),每组10只。照射前30 min氨磷汀组小鼠腹腔注射氨磷汀,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然后模型组和氨磷汀组小鼠予4 Gy X射线一次性全身照射致急性辐射损伤。检测照射前2 h和照射后第1、4、7、10、14天小鼠外周血中白细胞、血小板和红细胞计数,分析照射后第7天各类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的比例变化;采用16S rRNA扩增子测序技术分析照射后第7天小鼠粪便中肠道菌群结构,并与各类白细胞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氨磷汀组小鼠白细胞计数在照射后第1、4、7、10天,血小板计数在照射后第10天,红细胞计数在照射后第1天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肠道菌群β多样性发生改变,厚壁菌门相对丰度升高,拟杆菌门相对丰度降低;氨磷汀逆转了上述肠道菌群β多样性以及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相对丰度的变化。模型组有异芽孢杆菌属、丹毒丝菌纲、丹毒丝菌目和丹毒丝菌科4个差异性物种,其丰度与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Cu~(2+)、Zn~(2+)、Pb~(2+)三种重金属离子对蚂蟥急性毒性效应。方法:通过静水停食实验法。结果:Cu~(2+)、Zn~(2+)、Pb~(2+)对蚂蟥96 h的半致死浓度依次为0.194 mg/L、8.113 mg/L、1.659 mg/L,蚂蟥对Cu~(2+)、Zn~(2+)、Pb~(2+)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019 mg/L、0.811 mg/L、0.166 mg/L。结论:三种重金属对蚂蟥的毒性大小依次为Cu~(2+)Pb~(2+)Zn~(2+),蚂蟥中毒时表现为游动加快、身体扭曲翻滚、畸形、头部有出血点等症状。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氮硫配施对苗期菘蓝生长,营养状况及活性成分的影响,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氮素水平(N:5,15,25mmol·L~(-1)),硫素水平(S:0.00,1.25,2.50,5.00,7.50 mmol·L~(-1))对盆栽砂培菘蓝生物量,营养物质,活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硫2种元素配施对苗期菘蓝生长,营养物质及次生代谢物的积累具有显著效应。N_2水平下菘蓝叶片和根干重处于最高水平,在相同的氮素浓度下,菘蓝叶片和根干重均随着硫素浓度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其中以S2浓度的硫素较有利于菘蓝生长及干物质积累。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以N_1,N_2,N_3水平下最高,硫素对营养物质的影响基本随着硫素浓度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但不同氮素水平下各营养物质峰值存在差异。氮硫互作对次生代谢产物总黄酮,靛蓝,靛玉红,(R,S)-告依春含量影响规律不明显,分别以N_1S_3,N_1S_2,N_3S_0,N_3S_1最高。综合考虑,氮素浓度在15 mmol·L~(-1),硫素浓度在2.50 mmol·L~(-1)时较适合菘蓝叶及根的生长,活性成分也处于相对较高水平。该研究可以为菘蓝的合理施肥及优质栽培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黄精与霉变黄精的气味差异,建立一种快速、准确、无损鉴别黄精霉变的方法。方法 采用电子鼻对黄精样品进行气味分析,提取传感器最大响应值作为特征参数,分别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逐步判别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建立黄精霉变快速判别模型。结果 黄精霉变前后气味有显著性差异,霉变黄精在12根传感器上的响应绝对值均高于黄精;电子鼻联合化学计量学方法能够实现黄精霉变的快速判别。结论 电子鼻技术能够实现黄精霉变的快速无损鉴别,为中药霉变快速检测提供一种新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黄精蒸制过程中气味成分的物质基础及其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清蒸法和酒蒸法分别制备不同蒸晒次数的黄精炮制样品,建立黄精的超快速气相电子鼻分析方法,对黄精蒸制过程中的气味成分进行定性分析,并分析气味成分的动态变化。运用主成分分析(PCA)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结果生黄精识别出19个气味色谱峰,清蒸九蒸九晒黄精识别出16个气味色谱峰,酒蒸九蒸九晒黄精识别出17个气味色谱峰。黄精蒸制过程中有多处色谱峰发生明显变化,丙醛、乙酸甲酯、3-己醇、乙醛的色谱峰峰面积在清蒸与酒蒸后均降低;糠醇的色谱峰峰面积随着蒸晒次数的增加,整体呈增加趋势;糠醛、5-甲基糠醛的色谱峰峰面积均随着蒸晒次数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在PCA模型中,生黄精与黄精炮制品明显分为两个不同区域。结论 Heracles Neo超快速气相电子鼻可以快速分析黄精蒸制过程气味变化的物质基础,可应用于生、蒸黄精的气味差异标志物快速识别,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分析rpl20-rps12trnL-trnFpsbA-trnH序列变异特点,评价其对3种不同基原黄精的鉴定能力。方法 分别提取3种基原黄精总DNA,以rpl20-rps12trnL-trnFpsbA-trnH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和测序。采用MEGA 5软件寻找其特异位点,计算样品K2-P(Kimura 2-parameter)遗传距离,并构建邻接(neighbor-joining,NJ)系统聚类树。结果 rpl20-rps12trnL-trnFpsbA-trnH序列长度分别为722~737、293、457~531 bp,简约信息位点占比分别为0.4%、1.0%和2.4%。rpl20-rps12psbA-trnH序列中种内最大遗传距离均小于种间最小遗传距离。基于3个序列构建的NJ树显示,3种基原黄精都表现出良好单系性,能明显区分。结论 从序列特点和种内、种间变异性综合分析,rpl20-rps12序列更适宜黄精的基原鉴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黄芪药材进行产地判别与多指标综合质量评价研究。方法 收集4个产地的86批黄芪样品,测定黄芪中毛蕊异黄酮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苷、芒柄花素、黄芪皂苷I、黄芪皂苷II、黄芪皂苷III、黄芪甲苷8种活性成分,以及Zn、Mn、N、B、Ti、K等51种矿质元素含量,运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PLS-DA)和熵权逼近理想解排序法(熵权TOPSIS)对反映药材质量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活性成分中芒柄花素、芒柄花苷、黄芪皂苷III及矿质元素中Mg、Sr、Rb、Tl、Ca、B、Mo、As、Cd、K、La、N、Pr、P、Ce、S的含量差异可用于不同产地黄芪的区分;收集的4个产地样品中,甘肃产黄芪质量最优,其次为陕西、山西、内蒙古。结论 PLS-DA结合熵权TOPSIS分析法结果合理、客观、有效,可应用于黄芪质量的多指标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陕西和山西仿野生栽培蒙古黄芪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和结构差异,研究两地土壤元素分布特征和对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两地2至6年生蒙古黄芪根际土壤中真菌群落进行测定。采用电极法、电感耦合等离子分析等方法测定土壤pH和20种元素含量。结果山西蒙古黄芪根区土中N、Na、Mg、P、Ti、Mn、Fe、Se、Mo、La、Ce、Cl元素含量高于陕西(P <0.05),Ca、B、Al、Sb元素含量低于陕西(P <0.05)。两地蒙古黄芪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随种植年限增加呈现下降趋势。子囊菌门、担子菌门和被孢菌门是真菌优势种群。不同产地同年生蒙古黄芪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P <0.05)。土壤pH和16种土壤元素影响真菌群落结构变化,其中,pH、B、Mo、Fe和Cl对真菌群落结构变化影响最大。结论 陕西和山西蒙古黄芪土壤元素分布特征、变化趋势以及真菌群落多样性和结构均存在显著差异,为研究不同道地产区仿野生种植蒙古黄芪差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不同霉变程度的黄精进行气味指纹分析,探究黄精霉变过程中的气味变化规律与其霉变程度的关系,根据电子鼻的响应强度建立判别黄精是否霉变的快速判别模型。运用α-FOX3000电子鼻对不同霉变程度的黄精进行气味指纹分析,利用雷达图解析电子鼻挥发性化合物的主要贡献成分,通过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最邻近分类法(KNN)、序列最小最优化算法(SMO)、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朴素贝叶斯(naive Bayes)对特征数据进行处理。根据电子鼻的雷达图可以得出,随着黄精样品的霉变程度不断加深,传感器T70/2、T30/1、P10/2的响应值一直在增强,说明霉变后的黄精产生了烷烃类和芳香族类化合物;根据PLS-DA,3类黄精样品可以很好地被区分,对传感器进行变量重要性分析,筛选出对分类贡献较大的传感器有5根:T70/2、T30/1、PA/2、P10/1、P40/1;在KNN、SMO、random forest、native Bayes 4个分类模型中,4个模型的分类准确率均达到90%以上,其中KNN为最佳分类模型,准确率为97.2%。霉变前后的黄精具有明显气味变化,产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