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低钾血症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症状,主要诊断指标是血清钾浓度低于3.5 mmol/L.目前临床上普遍应用的补钾方法是10%氯化钾液加入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液中稀释后,缓慢静脉滴入.我科在补钾时用微泵输液代替普通输液,效果显著,现将应用方法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淋必治即注射用盐酸大观霉素,为链霉菌产生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主要用于淋病奈瑟菌所致的感染及对青霉素、四环素等耐药菌株引起的感染。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注射前每2g需加入0.9%苯甲醇注射液3.2mL振摇,使之呈混悬液而供肌内注射。临床上用常规法肌内注射易发生针头阻塞现象,笔者尝试了一种新的肌内注射法(下称改良注射法),可明显减少针头阻塞率,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促醒效果和生存质量的护理干预研究.方法 7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n=35例)和常规护理组(n=35例),两组均予以常规内科治疗,如降低颅内压、控制血压血糖、药物止血、营养对症支持等.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分别予以常规护理与综合性护理,干预时间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促醒效果、并发症和生存质量的变化.结果 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的GCS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护理干预组上升值明显大于常规护理组(P<0.05);护理干预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χ2=4.79,P<0.05);同时两组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等四项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护理干预组上升值明显大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 综合性护理能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GCS评分,促进患者的早期苏醒,避免或减少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QCC活动在神经内科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医院进行神经内科疾病工作的50例护理人员,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加入QCC活动进行健康教育,通过调查研究分析比较两组的综合素质和教育评价。结果:观察组在科室团队协作、护士QCC手法应用、解决问题的能力及PPT制作能力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人员对于疾病知识、护理知识、责任意识满意度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QCC活动的加入,可以帮助神经内科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提高健康教育的水平和效果,增加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促进医院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信微格教学法在中医操作技能强化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医院神经内科在2021年内对所有科室护理人员展开中医操作技能强化培训,随机选取参加培训的28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名,对照组接受常规传统培训法,观察组则实施微信微格教学法。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的培训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成绩考核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的个人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教学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信微格教学法应用于医院护士中医操作技能强化培训中效果显著,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还能提升护士个人能力和教学满意度,对促进临床护士中医操作能力全面提高有积极意义,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脑卒中患者社区护理需求情况以及影响因素,为提高社区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于2013年6~1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次整群抽样调查方法 ,对浙江省丽水市30个社区22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日常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对社区护理的需求情况等,分析影响社区护理需求的因素。结果在社区护理需求的各维度中,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最高,分值为(32.1±3.6)分,其次为提高自强我护理能力的护理需求,分值为(19.1±4.2)分。患者对社会支持的需求最低,分值为(10.2±3.1)分。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arthel指数、工作状态、职业、经济收入、脑卒中类型是患者对社区护理的影响因素(P<0.05或P<0.01)。结论脑卒中患者社区护理需求较强,其中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最强。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工作状态、职业、经济收入、脑卒中类型是患者对社区护理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注射用果糖二磷酸钠(FDP)主要用于心肌缺血、休克、缺氧、组织损伤的辅助治疗。氟罗沙星为喹诺酮类抗菌药,对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均有抗菌作用。临床上各种急、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感染时常合用这2种药,疗效较好。然而2004年10月,笔者在输注氟罗沙星与FDP时,发生配伍反应1例。现将配伍反应及实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各种因素下发生的脑血管受损,导致局部或整体性脑组织受损,包括出血性和缺血性卒中。脑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复发率均较高,发病后多数患者出现失语、运动功能障碍等后遗症,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能力及生存质量[1-2]。目前,临床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多采用药物治疗、早期康复治疗、康复护理等干预措施,具有一定效用,但整体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升[3]。近年来,中医根据脏腑、经络等理论辨证施术对脑卒中患者的干预效果逐渐受到关注。中药湿热敷、循经推拿是中医疗法与现代康复治疗相结合的干预技术,资料显示,二者结合可改善脑组织微循环,刺激神经功能,促进肌力恢复[4]。但有关二者联合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效果鲜有研究。鉴于脑卒中患者65%~85%遗留上肢功能障碍,而卒中后日常生活能力及生存质量的提升主要取决于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基于此,本研究探讨中药湿热敷结合循经推拿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肩关节活动度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