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观察分期辨治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分期辨治,观察治疗期间2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68.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对照组为46.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分期辨治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症状,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
中枢神经损伤的修复是目前医学的难题。嗅鞘细胞具有促进神经再生的作用,通过对其生物学功能的研究,神经再生的机理已被证明。从嗅粘膜获得的嗅鞘细胞能够避免伦理问题,且取材方便,又接近临床;目前嗅鞘细胞的培养方法主要有差速贴壁法、阿糖胞苷法、化学药物法与免疫亲和吸附法及多种方法结合的综合法。嗅鞘细胞的研究已获得了一定的成就,特别是脊髓损伤后嗅鞘细胞移植的治疗,成功建立了动物模型,有的学者已应用于临床研究。根据目前研究嗅鞘细胞获得的成就,不久的将来,嗅鞘细胞将会为我们解决很多现在无法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有创颅内压(ICP)监测在创伤性颅内多发血肿患者术后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分析32例创伤性颅内多发血肿患者术后有创颅内压监测的资料. 结果 ICP≦15 mmHg者3例,16~20 mmHg者12例,21~40 mmHg者14例,>40mmHg者3例.颅内压3~5天到达高峰值25例,6~8天到达高峰值5例,2例于8天后到达高峰值.根据颅内压监测结果及时发现术后颅内血肿形成4例,无1例脱水剂引发的并发症,发生颅内感染1例. 结论 颅内多发血肿术后有创颅内压监测,对及时发现术后颅内血肿形成、指导脱水治疗等方面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嗅黏膜中嗅鞘细胞的培养方法.方法:取成年大鼠嗅黏膜,采用差速贴壁法获得较高纯度的嗅鞘细胞,并采用免疫荧光法进行鉴定与形态学观察.结果:通过差速贴壁法纯化,可获得纯度约为80%的嗅鞘细胞,并通过GFAP免疫荧光及P75和hoechst双重免疫荧光鉴定;相差显微镜下细胞形态以梭形、双极及三极细胞为主,有少量的多极细胞.结论:从成年大鼠嗅黏膜中成功分离培养出嗅鞘细胞,为从人鼻腔嗅黏膜中培养嗅鞘细胞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80年代初期以前,硬膜下积脓并不少见,其致死率和致残率都较高。随着现代治疗技术的发展和抗生素的不断升级换代,硬膜下积脓越来越少,而且只要治疗及时得当,预后较前有明显好转。同时正因为发病率明显降低,使年轻的神经外科医师对硬脑膜下积脓认识不足,尤其是对于那些无中耳炎或副鼻窦炎、无手术、外伤史的隐源性患者,常容易误诊。笔者现在报道1例误诊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病例,并复习了相关文献,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锥颅治疗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神经外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发生率占颅脑损伤的1.5%[1],老年患者所占的比例相对更高[2].目前治疗多主张开颅及钻孔引流治疗,一般对配合不佳及不能配合或意识不清者采用全麻手术.由于老年患者多有意识障碍,常配合不佳,加之多有心肺功能减退,全麻手术并发症较多,对此,我院采用局麻下经头皮直接锥颅引流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嗅鞘细胞移植入大鼠脑出血模型后,观察偏瘫大鼠功能恢复以及移植细胞后30 d内的形态学变化。方法:差速贴壁法培养出高纯度的嗅鞘细胞,制作38只大鼠脑出血模型,分三组:第1组10只为空白组,第2组10只为HBSS移植组,第3组18只为嗅鞘细胞移植组;三组大鼠分别在术后3 d、7 d、14 d和30 d用forelimb placing方法进行评分,判断嗅鞘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脑出血模型的作用。结果:hoechst示踪及电镜观察结果,均证实嗅鞘细胞能在大鼠体内存活;对三组大鼠进行评分,嗅鞘细胞移植组的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其他两组。结论:从成年大鼠嗅黏膜用差速贴壁法能成功培养出嗅鞘细胞,并用于细胞移植,移植细胞能存活;嗅鞘细胞移植能改善大鼠脑出血后偏瘫肢体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胚胎神经干细胞出血性脑卒中大鼠脑内移植对神经功能缺损改善作用.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配到单纯脑出血组(A,10只)、培养液移植组(B,10只)及NSCs移植组(C,10只).制作脑出血模型后3d,C组将神经于细胞经Hoechst标记后移植到病灶区,B组注射等量培养液.通过移植前后神经功能评分检测神经功能缺损修复情况,以及冰冻切片后组织免疫荧光检测移植神经干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 实验中分离、培养的神经干细胞经标记移植人大鼠脑内后,经免疫荧光检测证实能够在血肿腔周边分化成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移植术后2周内3组间大鼠神经功能改善无明显差异.但从移植术后第21天到第28天,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大鼠的神经功能改善显著好于培养液移植组和单纯脑出血组P<0.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神经干细胞移植入脑出血大鼠脑内后能够存活并分化为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促进改善大鼠的神经功能,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治疗方法,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脑出血模型自建立至今已有近40年时间,模型制作方法及研究方向均有巨大的变化。目前,大鼠脑出血模型主要用于细胞移植治疗中枢神经损伤方面的研究。胶原酶与自体血注入大鼠尾状核建立的脑出血模型是常用的方法;胶原酶具有制作方法简单的特点,自体血模型的特点是其更接近临床过程。脑出血模型制作成功后可以从大鼠行为学和组织学变化两方面来评价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脑出血的疗效。脑出血模型无论从疾病的发生率和严重性来讲,还是该模型的稳定性及重复性角度来讲,都是细胞移植治疗中枢神经损伤的重要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0.
脑出血在脑血管疾病中虽然其发病率只占20%左右,但其病残死亡率都很高。细胞移植治疗脑出血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嗅鞘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脑出血具有其自身的优点,如取材方便,从嗅黏膜即可获得嗅鞘细胞,能够避免伦理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