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篇
  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154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天  熙呈 《健康之友》2006,(7):88-89
感冒的发生是不分季节的,但它给我们的感觉却是如此的不同:有时,它会让我们感觉天寒地冻;但有时,它会让我们觉得七窍生烟,这就是夏天感冒和冬季感冒的区别。[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木木  熙呈 《健康之友》2006,(6):78-81
据报道,有一个因咳嗽去医院就诊的病人,医生在给他试过多种抗生素后都显示无效,最后终于因感染失去了生命。究其原因:原来他觉得在外面吃饭不干净,每天回家后都要再吃几片抗生素,久而久之,很多药物对他就“英雄无用武之地”了。药,是可以这样吃的吗?[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背景:为了长期预防心血管疾病,目前美国有5千万以上的成年人定期服用阿斯匹林,所用剂量通常为81mg/d或325mg/d。关于长期服用阿斯匹林的最佳剂量目前仍有争议。 目的:复习阿斯匹林的作用机制,对论述阿斯匹林剂量、效果和安全性相互关系的临床文献进行系统回顾。证据获取:使用MEDLINE和EMBASE(至2007年2月)对相关英文文献进行系统回顾。所用检索词为:阿斯匹林或乙酰水杨酸和剂量。检索限于临床试验,通过审查相关原始资料报告和综述文章的参考文献进一步扩展检索范围。已发表的关于心血管患者使用不同剂量阿斯匹林的前瞻性研究亦纳入分析。 证据综合:尽管药理学数据证实长期服用30mg/d阿斯匹林足以充分抑制血小板血栓烷生成,但是目前批准使用的剂量高达1300mg/d。在美国,最常采用的剂量为81mg/d(60%),其次为325mg/d(35%)。现有证据(主要来自二级预防观察研究)支持下述观点:阿斯匹林剂量大于75至80mg/d并不提高疗效,更大剂量反而增加出血事件发生率,后者主要与胃肠道毒性有关。 结论: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现有临床数据并不支持常规、长期使用大于75~81mg/d剂量阿斯匹林。较高剂量的阿斯匹林虽然常用,但是并不能更好地预防心血管事件,而且发生胃肠道出血的危险增加。  相似文献   
4.
背景:儿童和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正迅速增加。在该人群,单纯行为疗法减肥及维持体重下降的效果有限,但是对药物治疗尚未进行广泛的研究。 目的:确定奥利州他(Orlistat)在青少年体重治疗方面的效果及其安个性。 设计、地点和病例:于美国和加拿大32个中心、539例肥胖青少年(12—16岁;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在第95百分化之上≥2单位)进行的多ln0、54剧(2000年8月至2002年10月)随机双盲研究。 干预:给予奥利司他(n=357)或安慰剂(n=182)120mg,每口3次,持续1年;加适度低热卡饮食(脂肪占30%)、运动和行为治疗。 主要观察指标:BMI变化;二级指标包括腰围和髋用、体重下降、脂质测量以及机体对口服葡萄糖的血糖和胰岛素反心。 结果:至12周时,两组BMI均有下降;此后,奥利司他组体重维持稳定而安慰剂组则超过基线。研究结束时,奥利司他组BMI下降0.55。而安慰剂组则增加0.31(P=0.001)。与安慰剂组的15.7%相比,奥利司他组26.5%的病例BMI下降≥5%(P=0.005);BMI下降≥10%者分别为4.5%和13.3%(P=0.002)。在研究结束时,奥利司他组体重增加0.53kg,安慰剂组增加3.14kg(P〈0.001)。双能X线吸收测量娃示,这种差异可用脂肪体再的变化解释。奥利司他组腰围下降,安慰剂组腰围上升(-1.33cm比+0.12cm;P〈0.05)。奥利司他组发生轻至中度胃肠道不良事件者为9%-50%,安慰剂组为1%~13%。 结论:与安慰剂比较,奥利司他与饮食、运动和行为改善联合可显著改善肥胖青少年体重的治疗。在这个青少年人群,连续使用奥利司他1年并无重要安全问题,尽管奥利司他组胃肠道不良事件较为常见。  相似文献   
5.
背景:长寿个体年龄相关疾病的发病率较低且发病时凤明显后延,其家族成员可能遗传有某些调节衰老过程或疾病敏感性的因子。  相似文献   
6.
呈爱红  邹芳 《中原医刊》1996,23(6):19-21
本文对产科并发症的分类及其与妊娠周数、围产儿死亡和分娩方式作了统计与分析,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1 临床资料 1.1 资料来源:本文收集我院产科1990年1月~1991年12月住院孕产妇3252人,伴有产科并发症844人,占25.95%。其中许多孕产妇同时合并几种并发症。 1.2 并发症的分类:844例孕产妇合并产科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肿瘤细胞冻存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肿瘤细胞的培养是开发新的抗肿瘤新药的常规手段.肿瘤研究中移植性肿瘤又称瘤株传代也是最基本的常用技术.瘤细胞培养后和瘤株建成后如何将细胞系和瘤株保存好是很值得探讨的.现将我们摸索出一套简便易行、冻存效果好的肿瘤细胞冻存方法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胃三冲剂对大鼠实验性胃溃疡的作用。方法 应用大鼠水浸应激性,幽门结扎型,乙醇损伤型和乙酸烧灼型等胃溃疡模型,观察胃三冲剂抗实验性胃溃疡的作用。结果 胃三冲剂对大鼠应激性、幽门结扎型、无水乙醇型胃溃疡模型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并能促进乙酸烧灼型胃溃疡的愈合。结论 胃三冲剂对实验性胃溃疡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晚期肿瘤患者营养状况与焦虑、抑郁不良情绪的相关性。方法 筛选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重庆市 巴南区人民医院肿瘤科住院的晚期肿瘤患者,调查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评分、体质指数(BMI)、血液学指标(总蛋白、 白蛋白、血红蛋白);用住院患者焦虑抑郁量表(HADS)对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进行评估;分析晚期肿瘤患者营养状况与焦 虑、抑郁之间的关系。结果 1501例晚期肿瘤患者中 22.39%(336/1501)的患者 BMI<18.5 kg/m2,NRS 2002≥3 分发生率为 56.70%(851/1501)。存在营养风险患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以及BMI更低;比较不同癌种,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营养不 足及存在营养风险比例最高。焦虑症状阳性率为78.61%(1180/1501),抑郁症状阳性率为69.62%(1045/1501),NRS 2002评分 与焦虑、抑郁呈正相关;BMI与焦虑、抑郁呈负相关。结论 晚期肿瘤患者营养不足、营养风险发生率高,焦虑、抑郁不良情绪普 遍,NRS 2002评分越高,BMI越低,焦虑抑郁程度越重。针对营养风险高、营养不足的晚期肿瘤患者我们应加强营养治疗以及 对焦虑、抑郁不良情绪的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骨桥蛋白(OPN)表达水平对多房棘球蚴原头节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从感染多房棘球蚴的长爪沙鼠体内分离原头节,体外培养3 d后,分为沉默EmOPN (LV-EmOPN-734)组、沉默对照(LV3-NC)组、过表达EmOPN (LV-EmOPN-0423)组、过表达对照(LV5-NC)组等4组,每组设置3个平行孔,每孔含原头节约5 000个。LV-EmOPN-734组中加入LV-EmOPN-734慢病毒稀释液(终浓度为1.4×107 TU/ml)、LV-EmOPN-0423组中加入LV-EmOPN-0423慢病毒稀释液(终浓度为4.83×10~8拷贝/ml),相应对照组加入等量的慢病毒稀释液(空质粒)。感染后72 h,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原头节的荧光强度,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原头节中OPN的相对表达量,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3 (Caspase-3)检测试剂盒检测原头节Caspase-3活性,EdU细胞成像试剂盒检测原头节增殖能力。感染后72 h,将原头节与大鼠肝癌细胞共培养8~12周,扫描电镜下观察多房棘球蚴囊泡生发层的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