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4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某 ,男 ,5 4岁。发作性胸闷、双下肢水肿 18年 ,发作性心悸 11年 ,偶有晕厥。该患 2 0年前患“急性心肌炎” ,2年后出现胸闷、双下肢水肿。曾做心肌活检 ,诊断为“心肌病”。11年前出现心悸 ,ECG示室性心动过速 ,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可以终止。此后多次发作 ,剧烈运动可为诱因。体格检查 :颈静脉曲张 ,双肺呼吸音清 ,未闻及干、湿罗音 ,心率 80次 分 ,三尖瓣听诊区可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肝肿大 ,双下肢水肿。ECG :电轴右偏 ,右室肥大。UCG :右室明显扩大 ,右室流出道增宽 ,收缩期室壁运动明显减弱 ,收缩期可见到右室心尖部、侧壁…  相似文献   
2.
同型半胱氨酸对血管内皮细胞NF-κB的激活及其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对血管内皮细胞核因子-κB(NF-κB)的激活及其机制,以明确HCY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从人脐静脉分离血管内皮细胞;用电泳迁移率和免疫荧光方法检测NF-κB的活性;用免疫印迹实验检测κB抑制蛋白(IκB-α)的磷酸化。结果电泳迁移率变动实验(EMSA)证明HCY可以时间依赖性和浓度依赖性地激活血管内皮细胞NF-κB;免疫荧光共聚焦显微镜可见在HCY刺激后的血管内皮细胞,大量的NF-κB-P65蛋白从细胞质转移入细胞核内,故NF-κB-P65蛋白染色在细胞核内呈强阳性,而细胞质内染色较弱;Western blot证明HCY能明显地诱导血管内皮细胞IκB-α的磷酸化。结论HCY可能通过增强IκB-α的磷酸化,抑制血管内皮细胞IκB-α的活性,从而激活NF-κB,在转录水平对下游的趋化因子和黏附因子产生调节作用,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Heutzutage ist die TACE die am haufigstenangewandte palliative Therapieform bei HCCs[1].Obwohl sich die Chemoembolisation in den letztenJahren als palliative Therapie der Wahl etablierthat ,ist die Frage nach der effektivsten Methodiki m Rahmen der TACE nach wie vor offen.Es liegen bereits Daten vor , die eine effekti-vere Therapie des HCC durch kombinierte Behand-lungen i m Rahmen der TACE postulieren[2]. DasZiel unserer vorliegenden Arbeit war die Evalua-tion der Effektivitat e…  相似文献   
4.
对17例神经衰弱患者和16例抑郁症患者进行TRH兴奋试验发现二者的神经内分泌活动有差异、从而认为二者属不同的疾病类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薯蓣皂苷对心肌细胞的抗氧化保护作用。方法对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造成缺氧/复氧损伤模型,比较正常对照组、缺氧/复氧损伤组、以及薯蓣皂苷各组(10ml/L、30ml/L、100ml/L)培养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缺氧/复氧损伤组SOD活性明显降低,MDA和NO含量较正常显著升高;而薯蓣皂苷中、高剂量组上述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薯蓣皂苷对缺氧/复氧造成的心肌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并呈现剂量依赖关系,作用机制与增强细胞抗氧化作用、减轻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物导致的细胞膜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结合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治疗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的疗效。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80例,两组均常规西药治疗,并在发病1周内行PCI术,治疗组再加用丹参多酚酸盐200mg,每天1次治疗,两组均以10天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观察两组血清肌钙蛋白I(TNI)、高敏C反应蛋白(hCRP)、脑钠肽(BNP)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TNI、hcRP、BNP均明显降低(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能够对抗NSTEMI患者的心肌细胞坏死,消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改善心功能,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哮喘大鼠模型肺组织中COX-1和COX-2mRNA表达随致敏时间变化的关系以及糖皮质激素对COX-1和COX-2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90只成年雌性SD大鼠分为卵清蛋白致敏组,激素预处理卵清蛋白致敏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最后一次卵清蛋白激发后分别于1、3、6、24、48h处死,测量各时段肺组织中COX-1和COX-2mRNA含量。结果:3组大鼠COX-1mRNA表达均不随时间变化,组与组之间表达差异无显著性;卵清蛋白致敏组COX-2mRNA于激发后1h较对照组升高[(56.23±6.78%)%vs(13.65±8.33)%,P<0.05)犦,3h达到高峰[(110.26±13.34)%,P<0.05)犦,以后迅速降到基础水平;激素预处理卵清蛋白激发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COX-2mRNA表达不随时间变化,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在卵清蛋白致敏的哮喘大鼠模型肺组织中COX-2mRNA表达一过性上调,且这种上调可被糖皮质激素所抑制。COX-2可能在哮喘的发病机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前,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被公认为治疗不可切除性肝癌的一种重要手段,但肝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并未因此得到明显的延长,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即TACE术后残癌的复发和转移.肿瘤转移是一个多步骤的复杂进展过程,而肿瘤细胞在整合素的介导下黏附于正常组织细胞基底膜是其浸润和转移的关键步骤,近年来,针对整合素的治疗正逐渐成为抑制肿瘤复发和转移的研究热点.本研究旨在通过建立大鼠肝癌模型,据此动物模型评价经肝动脉灌注GRGDSP(Gly-Arg-Gly-Asp-Ser-Pro)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大鼠肝恶性肿瘤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参多酚酸盐200 mg,加入5%葡萄糖静脉滴注,1次/d,14d为1个疗程;对照组只采用常规治疗。结果治疗过程中治疗组脱落病例1例,对照组脱落病例2例。心绞痛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18例,有效23例,无效8例;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19例,无效17例,两组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400,P〈0.01)。心电图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15例,有效22例,无效12例;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19例,无效16例,两组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464,P〈0.05)。两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变化比较:治疗组显效14例,有效24例,无效11例,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18例,无效18例,两组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462,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能有效缓解不稳定型心绞痛,并减少硝酸酯类药物的用药剂量,表现出与硝酸酯类药物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下为一肥厚型心肌病家族的临床资料 :Ⅰ1男患 ,70岁 ,身高 1 70m ,体重6 0kg。曾发生心前区不适 ,休息后可缓解。查体 :血压 10 5 / 75mmHg(1mmHg=0 .133kPa) ,心率 6 7r/min ,胸骨左缘3~ 4肋间未闻及杂音。心电图 :左室肥厚。超声心电图 :左室收缩内径 35mm ,舒张内径 5 0mm ,左房内径 45mm ,附图 一肥厚型心肌病的系谱室间隔厚度 16mm ,左室后壁厚度 10mm ,左室流出道 19mm ,室间隔 /左室后壁为 1 6 ,无SAM现象。  Ⅱ2 为先证者 ,女患 ,40岁 ,身高 1 5 6m ,体重 5 0kg。以快速性房颤 ,心前区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