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多螺旋CT胸部低剂量扫描在肺结节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10例肺结节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期给予CT常规剂量和30~50mA低剂量多螺旋CT胸部扫描,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①常规剂量检出肺结节165枚,低剂量检查肺结节163枚,两种剂量检查方法检出肺结节数量比较无明显差异(χ2=0.538,P>0.05);②不同剂量扫描肺结节不同形态特征包括钙化、空洞、毛刺征、分叶征、支气管征、胸膜粘连等数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多螺旋CT胸部低剂量扫描与常规剂量扫描对肺结节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相似,且前者可降低辐射危害及经济成本,是临床筛查肺结节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磁场MRI对合并椎体内裂样变骨质疏松压缩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合并椎体内裂样变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X线平片及MRI资料,评价低磁场MRI对椎体内裂样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低磁场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均对骨质疏松压缩骨折并发椎体内裂样变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其中增强MRI对合并椎体内裂样变骨质疏松压缩骨折的诊断具有高的敏感性,而非增强MRI对合并椎体内裂样变骨质疏松压缩骨折的诊断具有高的特异性。结论:低磁场MRI对经皮椎体成形术前的合并椎体内裂样变骨质疏松压缩骨折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椎体成形手术前后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低场 MRI 信号特点跟术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对36例椎体压缩性骨折行椎体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骨髓水肿在 MRI 所见分为3组,治疗组(12例)为骨髓完全水肿患者;观察组(12例)为部分骨髓水肿患者;对照组(12例)为无骨髓水肿受检者;观察3组患者手术前后功能障碍指数的评价以及视觉模拟疼痛评分。结果:术前3组患者视觉疼痛模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椎体成形术前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3组患者功能障碍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椎体成形术前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成形术治疗压缩性椎体骨折疗效显著;低场磁共振信号所显示的骨髓水肿情况可以对该病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一定程度的预测,对比无骨髓水肿和有骨髓水肿患者的临床疗效,有骨髓水肿患者的效果较好,受累椎体骨髓水肿范围越大,椎体成形术临床疼痛缓解的程度越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少见部位脂肪瘤的CT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少见部位脂肪瘤的CT资料。结果:(1)13例脂肪瘤;颅内4例,纵隔内3例,肌肉组织3例,右肱骨旁1例,腹膜后1例,盆腔内1例;(2)脂肪瘤边缘清楚,锐利,大部分为均匀脂肪样密度肿块。(3)颅内脂肪瘤位于颅内中线部位,可有点状钙化及脑积水,脑发育不良。(4)肌肉组织内脂肪瘤长轴与肌束方向较一致,瘤体内可见索条状肌纤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MRI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拟为临床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方法将10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螺旋CT及MRI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情况。结果 CT扫描检出率为80.5%,MRI扫描检出率为100%,MRI扫描骶髂关节病变检出率显著高于CT扫描(P<0.05)。在≤Ⅱ级病变中,MRI发现例数显著多于CT扫描,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提示MRI能发现更多Ⅱ级前病变;≥Ⅱ级病变,二者之间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中,MRI显示明显优于CT,可用于其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检查在肺结核临床诊断及治疗转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5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82例细菌学治愈的涂阳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并比较治疗前、治疗后及随访6个月时的CT检查征象变化,探讨CT检查在肺结核诊断与转归中的应用价值。结果①8种活动性肺结核征象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活动性肺结核征象明显减少,具有统计学意义。②5种转归肺结核征象治疗后与随访6个月时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随访6个月时转归肺结核征象明显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T检查能够较准确的判断肺结核的临床转归,对临床诊断及制定治疗计划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