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国产辛伐他汀(京必舒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国产组31例给予国产辛伐他汀治疗;对照组31例内服进口辛伐他汀。2组患者均连续用药2a。治疗前后采用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颈动脉结构及血流状态,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脂各参数,并与同期选择的30名健康人做对照分析。结果2组患者经辛伐他汀治疗1a,颈动脉IMT开始变薄(P〈0.05),2a治疗后显著变薄(P〈0.01)。用药后6,12,24个月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显著下降(P均〈0.01);组间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颈动脉IMT、血脂(TC、TG、LDL-C)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治疗期间未见国产辛伐他汀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国产辛伐他汀可作为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有效而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深圳市宝安区常住居民“五癌”(肺癌、肝癌、上消化道癌、结直肠癌和乳腺癌)高危人群流行状况,更好地开展高危人群的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工作。方法 利用高危人群风险评估模型(由国家癌症中心提供),问卷评估初筛五癌的高危人群,高危人群进一步临床检查。结果 2017—2019年共计完成问卷高危评估6072例,总体癌症高危率为55.55%,肺癌、肝癌、上消化道癌、结直肠癌和女性乳腺癌高危率分别为13.87%、19.60%、25.76%、15.27%和29.77%。单癌种、两癌种、三癌种、四癌种和五癌种高危率分别为31.35%、15.47%、6.19%、2.08%和0.56%。肺癌、肝癌、上消化道癌和结直肠癌高危率均为男性高于女性,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上消化道癌和结直肠癌在50~69岁年龄段人群高危率较高,肝癌和女性乳腺癌在40~69岁年龄段人群高危率较高,尤其是在40~49岁年龄段最高,总体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疑似肺癌检出率3.16%,肝脏占位阳性率为22.45%,上消化道息肉阳性率为22.09%,大肠癌检出率为0.33%,乳腺BI-RADS3级和BI-RADS4级检出率分别为17.62%和0.82%。结论 此分析初步揭示了深圳宝安区的5类癌症的人群高危风险率,阐明了临床筛查依从性和检出率等指标,为进一步优化人群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徐英  李志学  马艳  余卫军 《中国肿瘤》2022,31(12):959-966
摘 要:[目的] 分析1990—2019年中国成年人归因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癌症疾病负担情况。[方法] 利用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 2019年的数据,采用Joinpoint模型评估分析我国部分癌症归因于T2DM的疾病负担的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APC)。[结果] 2019年我国居民归因于T2DM的癌症死亡率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DALYs)率分别为8.712/10万和187.899/10万,较1990年分别增长110.54%和87.29%;归因死亡率和DALYs率除肝癌外,胰腺癌,卵巢癌,结直肠癌,气管、支气管和肺癌,女性乳腺癌和膀胱癌均呈现上升趋势;性别和年龄分组结果显示,25~49岁组归因死亡率和DALYs率的AAPC呈显著上升趋势的癌种为结直肠癌(男:3.59%和3.61%;女:0.88%和0.88%)、膀胱癌(男:1.53% 和1.68%)、胰腺癌(男:4.48%和4.40%;女:2.56%和2.49%)、卵巢癌(2.37%和2.33%);70+岁组气管、支气管和肺癌(男:1.89%和1.64%;女:1.62%和1.33%)和女性乳腺癌(1.06%和1.00%)归因死亡率和DALYs率的AAPC上升较快。[结论] 气管、支气管和肺癌,结直肠癌,女性乳腺癌归因于T2DM的疾病负担较重;除肝癌外,归因于T2DM的癌症疾病负担呈上升趋势,其中胰腺癌、卵巢癌、结直肠癌上升较快,且男性高于女性。要重点关注25~49岁人群结直肠癌、膀胱癌、胰腺癌、卵巢癌及70+岁组气管、支气管和肺癌与女性乳腺癌归因于T2DM的疾病负担,加强癌症风险防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大流行对深圳市青年人群膳食习惯改变意愿的影响。 方法2020年3月26-27日,采用匿名式网络方便抽样方法对深圳市22 459名15~45岁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基本人口学信息、疫情对个人的主观影响程度、疫情前的膳食习惯和疫情期间膳食习惯的改变意愿。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膳食习惯改变意愿的影响因素。 结果调查对象平均年龄(27.9±7.8)岁,其膳食改变意愿的平均得分为2.17分[得分范围为(-9~9)分],其中,女性、年龄≥35岁、本科及以上学历、已婚、非医务工作者、体质量指数(BMI)为(18.5~23.9)kg/m2者的平均得分较高,分别为2.84、2.96、2.52、2.70、2.19、2.34(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疫情对个人的主观影响(包括对疫情的关注度、疫情对心理的影响、疫情对工作或学习的影响)较高者,以及女性、高年龄、高文化程度、已婚、非医务工作者、BMI正常者的膳食习惯改变意愿得分更高。 结论COVID-19大流行期间,深圳市青年人群总体上呈现改善膳食习惯的意愿,应加强合理膳食的健康教育和促进工作。个体主观影响程度、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和BMI是影响改变意愿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2005年7月—2006年10月我们对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该药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作用,并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提高老年肺心病临床疗效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核黄素对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77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分为2组,其中40例内服核黄素治疗者为治疗组,37例应用硝酸异山梨酯治疗为对照组。连续用药4周,并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用药后ST段压低伴心绞痛的次数及其持续时间与无症状的ST段压低及其持续时间均有明显减少及缩短,与用药前比较,2组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均<0.01),2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患者无任何不良反应。结论:核黄素能减少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发作次数,并缩短其持续时间,是治疗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一种有效而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国产辛伐他汀(京必舒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国产组31例给予国产辛伐他汀治疗;对照组31例内服进口辛伐他汀。2组患者均连续用药2 a。治疗前后采用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颈动脉结构及血流状态,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脂各参数,并与同期选择的30名健康人做对照分析。结果2组患者经辛伐他汀治疗1 a,颈动脉IMT开始变薄(P<0.05),2 a治疗后显著变薄(P<0.01)。用药后6,12,24个月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显著下降(P均<0.01);组间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颈动脉IMT、血脂(TC、TG、LDL-C)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治疗期间未见国产辛伐他汀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国产辛伐他汀可作为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有效而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深入分析1990-2019年我国居民近三十年的膳食脂肪酸摄入情况的年龄和年份变化特征,为进行合理的膳食指导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中的关于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PUFA和反式脂肪酸(TFAS)我国居民1990-2019年的摄入数据的估计值,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摄入情况随年龄和年份的变化趋势特征。结果 近30年,我国居民n-3 PUFA、PUFA摄入情况均未达标。n-3 PUFA的摄入量和PUFA摄入能量占比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n-3 PUFA摄入量增加速度随着年份推移而增加,45~74岁组在2008-2019年间摄入量增加速度较其他年龄段要快;PUFA在1996-2009年左右上升速度较快且50~84岁年龄组较其他年龄组更快,1990-1996年和2009-2019年左右上升速度较慢。TFAS摄入能量占比总体呈现下降趋势,2001-2009年左右下降速度较快且35岁及以上相对其他年龄组下降更快。结论 除n-3 PUFA外,近10年PUFA和TFAS摄入情况向好的趋势减慢。建议继续加大营养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促进居民n-3 P...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