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 研究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吞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患者预后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1年8月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吞咽康复训练;干预组60例,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吞咽康复训练。统计分析两组标准吞咽功能评价(SSA)量表评分、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及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数据。结果 干预组SS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SWAL-QO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t=3.725;4.504,P<0.001);干预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χ2=4.729,P=0.030);干预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57/60),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1.67%(49/60),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χ2=4.108,P=0.043)。结论 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更有利于改善患者吞咽功能,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予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临床脑疝高危患者瞳孔观察以及各类吸痰技巧对及时监测患者病情变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神经内科126例脑疝高危患者瞳孔观察和吸痰管理护理方法。结果 126例研究对象中,97例患者康复出院,死亡24例,5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抢救成功率76.9%。结论通过对脑疝高危患者的瞳孔进行观察,可以早期发现脑疝;同时利用不同吸痰和气道湿化方法对脑疝患者进行正确护理,有利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共情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12月间本院神经内科收住的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132例,按随机数字表发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为6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抑郁药物治疗,对照组实施脑卒中病房普通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共情理论为指导的共情护理干预,观察时间为4周。干预前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住院患者护理观察量表、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评定两组临床及护理效果。结果共情护理干预后,对照组和实验组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HAMD评分分别为(21.3±3.2)分、(18.4±3.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情护理干预后,对照组和实验组NOSIE中社会能力因子评分分别为(9.53±3.03)分、(7.64±3.12)分,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验组NOSIE中社会兴趣、个人卫生、抑郁因素评分也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共情护理能够改善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给药器     
正脑卒中患者多有肢体活动障碍,焦虑、抑郁情绪等应激反应,均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使胃肠蠕动减慢,排便习惯和姿势改变,饮食改变,食欲不振,摄入食物及水分不足以刺激正常蠕动,引起便秘。目前,主张癌症无需忍痛,但很多止痛药口服后对胃黏膜的刺激又使癌症患者忍受着另一种折磨,同时某些晚期癌痛患者甚至无法自主服药,因此纳肛成为一种比较理想的给药方式。纳肛,即直肠给药,将药物塞入肛门内2cm以上,通常为5cm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喂养指导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诊治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40例为受试者,依据目的抽样法将40例受试者分为对照组(n=20)及观察组(n=20).对照组患者接受喂养指导干预,观察组患者则进行喂养指导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对比干预后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情况及营养指标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SIGN118指南中关于患者心境、情绪和行为的干预措施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并观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抑郁患者发病后及3、9个月时的干预效果,探讨SIGN118指南与抑郁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均有降低,采用SIGN18指南制定护理干预措施的研究组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的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结合SIGN118指南早期对抑郁患者进行干预,利于疾病的恢复,可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7.
余乐华 《全科护理》2014,(24):2229-2230
[目的]探讨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分析。[方法]将住院的112例PSD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早期心理护理干预。两组病人干预前后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日常生活自理能力(MBI)评分、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两组病人进行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前HAMD、MBI、F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HAMD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BI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MA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对照组为6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6,P0.05)。[结论]早期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改善PSD病人的抑郁情绪,促进病人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