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8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抗氧化剂姜黄素(Cur)与选择性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NS-398两种药物同时联用或分时联用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生长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株HSC-T6,接种96孔板,分为5组。I:单独姜黄素系列浓度组(0、20、30、40μmol/L);单独NS-398系列浓度组(0,20,40,80μmol/L);Ⅱ:单独NS-398系列浓度组(ABS1)和NS-398系列浓度组+姜黄素20μmol/L(,4BS2)对大鼠HSC增殖的影响。Ⅲ:两种药物同时加药组;Ⅳ:两种药物先后6h加药组:先加姜黄素20μmol/L作用HSC6h后加NS-398系列浓度组(0、20、40、80wmol/L);先加NS-398系碉浓度(0、20、40、80Vunol/L)作用HSC6h后加姜黄素20μmol/L组,V:析因分析组。各组设不加药物的细胞对照组,与HSC共同培养,以MTT法检测姜黄素、NS-398单用或同时、分时联用对HSC生长的影响。LDH法检测各组对HSC的细胞毒性舴用。[结果]单独NS-398系列浓度组和单独姜黄素系列浓度组有抑制HSC的作用,但姜黄素的作用比NS-398强;同时加两药组比分时加药组有明显不同,先加NS-398作用HSC6h组比先加姜黄素作用HSC6h组的抑制率明显降低。【结论】时间因素导致两药联用是双向调节,同时加药或先加姜黄素作用HSC6h组后加NS一-98时呈正调节作用,抑制率升高,而先加黼98作用ItSC6h后加姜黄素呈负调节作用,抑制率降低。NS-398对HSC作用一定时间后有抑制姜黄素对HSC起生物效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姜黄素预防大鼠肝纤维化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舒建昌  叶国荣  何雅军  吕霞  方力 《中药材》2006,29(12):1347-1349
目的:明确姜黄素对实验性肝纤维化的预防效果。方法:以四氯化碳制作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同时按每100g体重分别给予20mg、10mg、5mg姜黄素灌胃处理,设立正常组、肝纤维化组和阳性对照组;8周后处死大鼠,取血检测血清ALT、AST、HA、PC-Ⅲ、TGF-β、TNF-α水平;肝脏组织HE及Masson染色观察病理改变,根据SSS计分系统评估肝纤维化程度。结果:姜黄素可以减少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中明显升高的ALT、AST、HA、PC-Ⅲ、TGF-β、TNF-α水平,明显减轻肝纤维化程度,SSS计分在姜黄素组明显降低,接近正常(P〈0.05),以上作用均随着姜黄素用量增大而加强。结论:善黄素可以预防四氯化碳所致的大鼠肝纤维化,改善肝功能.具有一守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由G~+球菌/G~-杆菌引起血流感染患者的CD表型变化。方法选择血流感染为阳性的患者,应用流式细胞仪对G~+球菌/G~-杆菌感染患者的外周血进行CD表型检测,采用SPSS20.0进行数据分析和比较。结果收集63例细菌感染者(感染组)和4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共103例。与对照组比较,感染组总T细胞(P=0.049)、Th细胞(P=0.005)降低,B细胞(P=0.018)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中G~+球菌感染者相对G~-杆菌感染者Ts细胞(P=0.021)升高,Th/Ts比值降低(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SBL与非ESBL感染者各免疫细胞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G~-杆菌感染者,G~+球菌感染者的免疫功能受抑制更明显。ESBL和非ESBL大肠埃希菌引起血流感染者的免疫功能改变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姜黄素诱导肝星状细胞凋亡的相关分子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姜黄素诱导肝星状细胞HSC-T6凋亡的作用,并探讨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姜黄素作用于HSC-T6,应用流式细胞术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HSC凋亡,以SABC细胞免疫化学法检测HSC凋亡中相关基因Fas、P53、Bcl-2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20、30、40μmol/L姜黄素作用HSC-T6 24 h后,琼脂糖凝胶电泳可见明显的DNA梯度带;流式细胞术检测到HSC凋亡,各组凋亡指数分别为(11.61±2.79)%、(52.03±4.38)%和(87.11±12.62)%,与对照组的(3.81±0.6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20μmol/L姜黄素作用HSC-T6 24 h后,凋亡相关蛋白Fas、P53、Bcl-2的阳性细胞百分率分别为(87.40±2.84)%、(43.14±7.33)%和(28.73±5.91)%,与对照组的(33.12±3.13)%、(20.61±7.22)%和(95.41±3.6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姜黄素可能通过上调凋亡相关基因Fas、P53表达,下调Bcl-2表达等机制而发挥诱导HSC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蛤提取物对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的双向免疫调节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蛤提取物及文蛤多糖对受环磷酰胺抑制的DH反应具有明量上调作用,而对受环境酰胺所致过高的DH反应具有明显下调作用。提示文蛤提取物及文蛤多糖有双向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全自动Hb电泳法与Hb F碱变性试验法对Hb F含量的检测结果 ,探讨全自动电泳法对Hb F定量检测的意义。方法 :采用全自动Hb琼脂糖凝胶电泳与Hb F碱变性试验分别同时对同一标本进行Hb F含量测定 ,比较二种方法对Hb F含量的检测结果。结果 :采用全自动Hb电泳法进行Hb F测定 ,对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 ,完全可以分辨出清晰的Hb F区带 ,且扫描定量与Hb F碱变性试验相符。对于成人 ,如Hb F碱变性试验Hb F测定稍高者 (含量 >3 1% ) ,电泳仍隐约可辨Hb F区带 ,扫描定量Hb F含量与Hb F碱变性试验基本一致 ;如Hb F碱变性试验测定Hb F含量在正常范围者 (1 0 %~ 3 0 % ) ,电泳便分辨不出Hb F区带 ,与Hb A一起组成Hb (A F)区带。结论 :全自动Hb琼脂糖凝胶电泳法能够分辨出Hb F含量异常者 ,为地中海贫血的诊断提供重要数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标本在4℃放置不同时间对化学发光检测血清胰岛素浓度的影响。方法用真空分离胶采血管抽取21例血标本,冷冻离心分离血清,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即时检测胰岛素浓度,将标本于4℃分别放置1小时、3小时和24小时后重复检测,并与即时检测结果相比较。结果标本采集后即时检测与4℃下放置1小时、3小时、24小时后检测胰岛素浓度分别为(6.88±4.38)mIU/L、(6.87±4.44)mIU/L、(7.05±4.68)mIU/L、(7.57±4.60)mIU/L,经配对t检验,血清标本在4℃放置1小时和3小时所测结果与即时测定结果无统计学差异,而放置24小时后所测结果与即时测定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09)。结论标本放置时间对胰岛素测定有影响,血清胰岛素在4℃条件下不能放置24小时以上。  相似文献   
8.
秦娟  何雅军 《广东医学》2012,33(16):2415-2417
目的比较不同心脏标志物及不同标志物试验组合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诊断效能,探索心脏标志物联合检测在AM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急诊就诊的急性胸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就诊时即抽血,定量测定每例患者血浆中的心脏标志物即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CTnT)、肌红蛋白(myoglobin,Myo)、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的浓度。根据WHO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AMI患者和非AMI患者,然后绘制3种心脏标志物的ROC曲线。通过ROC曲线来确定3种心脏标志物诊断AMI的最佳截断点(Cut-off值),设计出3种诊断AMI的试验组合(CTnT+Myo、CTnT+NT-proBNP、CTnT+NT-proBNP+Myo),并对各标志物及各试验组合的敏感度、特异度及诊断符合率进行比较。结果 3种标志物诊断AMI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AUCCTnT=0.853、AUCMyo=0.752、AUCNT-proBNP=0.811;CTnT、Myo、NT-proBNP诊断AMI的敏感度分别为0.793、0.721、0.767,特异度分别为0.961、0.679、0.808,诊断符合率分别为0.901、0.694、0.793。CTnT+Myo、CTnT+NT-proBNP、CTnT+NT-proB-NP+Myo诊断AMI的敏感度分别为0.954、0.954、0.954,特异度分别为0.782、0.936、0.782,诊断符合率分别为0.843、0.942、0.843。在3种心脏标志物以及3组试验组合中,"CTnT+NT-proBNP"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结论 NT-proBNP对诊断AMI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在AMI的早期诊断中,组合"CTnT+NT-proBNP"表现出较高的诊断符合率,优于传统常用的心脏标志物组合"CTnT+Myo"。组合"CTnT+NT-proBNP"将为临床诊断AMI提供更好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9.
吕霞  舒建昌  何雅军  方力 《广东医学》2006,27(12):1796-1798
目的观察秋水仙碱抗肝纤维化作用中活化肝星状细胞(HSC)的数量、分布、凋亡等的变化,从而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四氯化碳诱导发生肝纤维化的同时给予秋水仙碱,8周后检测ALT,AST,HA,PC-Ⅲ,TGF-β,TNF-α等指标;观察肝脏病理改变并评估肝纤维化程度;观察肝内活化HSC数量及分布;双染色了解HSC凋亡情况。结果秋水仙碱可以明显降低肝纤维化时异常升高的血清指标(P<0.05),减轻肝纤维化程度(P<0.05),减少活化HSC数量(P<0.05),可增加HSC的凋亡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秋水仙碱抑制活化HSC的活化、增殖,可能是其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泌尿系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我院常见泌尿系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收集我院泌尿系感染患者尿标本分离出的262株病原菌,采用美国MICROSCANAS-4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泌尿系感染主要病原菌前5位依次为:大肠埃希菌82株(31.30%),真菌65株(24.81%),肠球菌(粪肠球菌21株,8.02%;屎肠球菌14株,5.34%),肺炎克雷伯菌22株(8.40%),阴沟肠杆菌21株(8.02%),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分别为26.83%,50%.除真菌外5种主要病原菌的药敏结果表明: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对泰能保持较高的抗菌活性,对其他的抗生素,后两者耐药分别>54%和80%,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吩的耐药高达82.93%和81.82%;肠球菌对万古霉素保持100%敏感性.结论 泌尿系感染最多见的是大肠埃希氏菌,真菌性尿路感染明显增多,病原菌耐药严重,临床医生应重视尿培养检测,根据药敏报告合理地选用抗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