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8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药用植物学知识点多且分散,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野外实习又安排在理论课之后。笔者在教学中结合实际,利用校园常见植物引发学生兴趣,在实验课部分增加一次实践课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其他交叉学科知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广藿香悬浮细胞原生质体分离与纯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方法 以广藿香悬浮细胞为材料,采用酶解法分离原生质体,结合过滤法和离心沉降法进行纯化,测定原生质体产量和活力,考察酶液组合、酶解时间、渗透压调节剂甘露醇浓度、悬浮细胞继代培养时间、不同孔径滤网和离心条件的影响.结果 将继代培养9~14d的悬浮细胞在质量浓度分别为1.5%纤维素酶、0.8%果胶酶、0.5%半纤维素酶,渗透压调节剂甘露醇浓度为0.4 mol/L条件下,避光振荡酶解12h,可分离出大量原生质体,依次经40→100→200目滤网过滤,600 r/min离心5 min,得到杂质少、形态正常的广藿香悬浮细胞原生质体,产量为13.05x 105个/g,活力达到80.98%.结论 建立了广藿香悬浮细胞原生质体的分离及纯化方法,获得高产量高活力的原生质体,可用于培养、原生质体融合等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烟樨Pluchea indica(Linn.)Less.进行生药学研究.方法 采用宏观(植物形态)、微观(显微组织)方法对烟樨的鉴别特征进行研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研究了烟樨挥发油的成分.结果 烟樨根和茎的皮层均含有分泌腔,叶为等面叶;初步确定了烟樨挥发油的成分.结论 确定了烟樨的显微特征及其挥...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和居群结构,为何首乌种质资源的保护及合理利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SRAP分子标记方法,利用Structure 2.3.4、NTSYSpc、Popgen 32和MEGA 7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获得何首乌居群的多样性水平、遗传距离、遗传分化程度、聚类结果和群体分析结果。结果 何首乌野生居群遗传多样性大于栽培居群,多样性主要来自居群间。野生居群中,四川和重庆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较高,何首乌样品间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无明显相关性;何首乌样品的邻接法(neighbor joining,NJ)聚类结果与地理分布相符,相同采集点样品可聚在一起。结果还显示农户栽培品亲缘关系近,说明品种间存在相互引种情况。居群结构分析表明,大部分何首乌样品的血缘组成较为单一,且K=16时,样品分类效果最佳,而分类结果则与NJ聚类基本一致。结论 SRAP分子标记是何首乌遗传多样性估计和种群关系的有效分析工具,而地形复杂性可能是影响何首乌遗传多样性程度的重要因素,另外,广西所产棱枝何首乌在何首乌种群中表现出特异性,与其他种源遗传距离大,支持将其列为何首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使用MSAP技术对2种化学型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的基因组DNA进行甲基化分析。方法使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ethylation sensitive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MSAP)技术检测2种化学型、共计197个广藿香样本的DNA甲基化程度。结果 4类MSAP位点信息的Shannon多态性指数的最高值或较高值均在阳春、德庆、高州大垌、禄步、广宁5个产地中产生;石牌广藿香(酮型)与其余产地的广藿香(醇型)形成2个分支;广藿香居群间的变异所占百分比远大于居群内变异所占百分比,达60.66%;共筛选出10条石牌产地与其余产地的差异性片段并进行测序分析,其中一条属于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家族。结论可通过MSAP技术在不同来源的样品中鉴别出石牌产地的广藿香;广藿香不同化学型的形成与其DNA甲基化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尚需更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区分胜红蓟及其混淆品——假臭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及GC-MS法。结果描述了假臭草的性状特征和显微特征,测定出其挥发油成分及含量。结论该方法可将假臭草与胜红蓟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7.
何梦玲  戚树源  胡兰娟 《中草药》2010,41(2):28-284
目的研究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中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方法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诱导沉香色酮类化合物的产生,采用HPLC法进行诱导物的测定。结果从白木香离体侧根中诱导出2-(2-苯乙基)色酮化合物。结论黄绿墨耳真菌提取物能诱导白木香中沉香特征化合物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发根农杆菌诱导广藿香毛状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筛选诱导广藿香毛状根的最佳条件,建立广藿香毛状根诱导体系,并以此体系作为下一步研究的基础.方法 采用共培养法,用发根农杆菌ATCC15834和C58C1,经预培养、侵染、共培养和除菌操作诱导广藿香外植体产生毛状根.结果 预培养时间为2d,乙酰丁香酮质量浓度为15 mg/L,侵染时间为25 min,共培养时间为2d,发根农杆菌ATCC15834和C58C1诱导率均达到最高,分别为83.3%和80.5%;PCR扩增结果证实,发根农杆菌Ri质粒的T-DNA部分已在广藿香毛状根的基因组中整合及表达,说明广藿香毛状根已经被成功诱导.结论 成功诱导并建立了广藿香毛状根诱导体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 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是中国特有的、具有极高经济价值的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由于人类对其自然资源的长期过度开发和生态破坏,白木香现仅有零星散生的野生资源,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白木香,现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方法 采集了中国14个地区的232份白木香样本,并利用ISSR标记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评价。结果 ISSR标记具有较高的多态性(100%),表明ISSR是检测白木香遗传多样性的有效方法。对所有样本进行遗传分析,在相似系数为0.71时,可将其聚为4个类群。期望杂合度(He)、Shannon’s信息指数(I)在XL群体中最高,而61.84%的遗传变异发生在群体之间。种群结构分析表明,14个种群能够按照区域和来源进行严格划分,说明种群间的基因交换很少。结论 白木香种源有较好的遗传多样性,但野生资源大幅减少,需加强白木香资源的保护、繁育和利用。  相似文献   
10.
非编码 RNA,包括以 miRNA、siRNA 和 piRNA 等为代表的短小 RNA 和长链非编码 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长链非编码 RNA,有别于其他小分子非编码 RNA,是目前非编码 RNA 研究的热点。随着研究的不断推进,人们发现 lncRNA 与物种进化、胚胎发育、物质代谢以及肿瘤发生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1]。miRNA 是一类长度为21~25个核苷酸(nt)的单链 RNA,属于非编码蛋白 RNA,广泛存在于生物界,miRNA 调节人类1/3基因的表达,miRNA 是一类新发现的基因调节剂,可以在转录水平或转录后水平调节基因的表达,在肿瘤的发生与发展中扮演着“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角色[2]。前列腺癌基因表达标记1(prostate cancer gene expression marker 1, PCGEM1)全长1643 nt,在前列腺组织及前列腺癌组织中呈特异表达的长链非编码 RNA,但其表达调控网络目前未知[3],本文旨在运用生物学软件对其进行生物学信息分析,为下一步实验验证其表达分子调控网络机制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