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实现QR码信息管理,提高临床药学信息管理效率。方法基于临床药学软件和QR码生成模块,利用具有扫描功能的终端设备,实现二维码生成和读取工作。结果建立QR码生成模块和图像读取界面;通过临床药学软件,实现了不良反应、药品说明书、用药咨询、持续改进、处方点评和病历点评等临床药学信息的QR码图像转换。结论 QR码技术符合临床药学信息的传播和储存要求,实现临床药学信息图像化和移动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开发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点评系统,提高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水平,降低细菌耐药率。方法:利用易语言和数据库技术,建立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合理性评分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点评系统。对2010年1-6月和2013年1-6月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病历的越级使用情况、病原微生物送检情况、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药物选择、用法用量、联合用药)、会诊单例数、平均使用金额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进行回顾性统计并分析。结果:系统实现了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功能,系统应用后抗菌药物越级使用率从14.9%下降至2.3%(P=0.000);病原微生物送检率从47.3%提高至93.9%(P=0.000);抗菌药物选择合理率从88.1%上升至96.9%(P=0.000);会诊单申请率从40.2%提高至97.3%(P=0.000)。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从164.3下降至84.2(P=0.042);平均使用金额从1 210.4元下降至964.1元(P=0.032)。结论: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点评系统提高了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管理水平,有效地降低了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费用支出。  相似文献   
3.
1例45岁男性患者因咽痛自行服用萝芙木煎剂(250 ml相当25 g),3次/d.服药第4天出现尿黄,第7天出现恶心、呕吐、乏力、纳差、皮肤和巩膜黄染,第9天入院.实验室检查:丙氨酸转氨酶(ALT)1 735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 682 U/L.诊断为药物性肝炎.立即停用萝芙木,给予茵栀黄口服颗粒剂和谷胱甘肽、苦参碱、甘草酸二铵静脉滴注治疗.入院第12天复查肝功能:ALT 97 U/L,AST 32 U/L,患者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分析,探讨ADR发生的特征,挖掘预警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收集到的690例ADR有效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ADR程度、药品类型、ADR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60岁以上个案占38.4%,ADR发生频率与年龄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无性别差异;涉及药品12类351种,主要为抗感染药(占25.07%)和中成药(占14.53%),引起严重ADR的药物主要为抗感染药和抗肿瘤药;静脉给药方式是引发ADR的重要给药途径(占56.5%);30.29%ADR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应进一步加强对抗感染药、中成药及抗肿瘤药的安全性监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减少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二维码在临床药学信息系统中的作用和优势,提高临床药学信息管理水平.方法 利用易语言编译软件,基于临床药师工作站开发QR码转换模块.结果 系统实现了对药品说明书、住院处方点评信息、临床药师查房记录和用药咨询信息的二维码转换功能.结论 二维码技术实现临床药学信息图像化,促进临床药学信息跨平台传播.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医院骨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为指南,随机抽取2012年1月-2012年12月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骨科I类切口手术757例,填写患者基本情况和用药情况调查表,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率为43.3%,无高危因素的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为2.1%,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合理率为88%,抗菌药物用药时机合理率为88.2%,抗菌药物用药疗程合理率为83.7%。结论:该院骨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较合理,但是仍存在一些抗菌药物品种选择不当,用药时机不当,术后用药时间过长以及极少数无高危因素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等问题,有待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7.
目的:开发抗菌药物分级管理评价系统,提高抗菌药物分级管理水平,减少不合理应用。方法:根据WHO-ATC/DDD(世界卫生组织-药物系统分类/限定日剂量)抗菌药物分类表建立药品数据库。通过“计次循环”语句和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计算公式统计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自动统计分级抗菌药物送检率。对2010年1-6月和2013年1-6月抗菌药物使用病历的越级使用情况、抗菌药物平均使用金额、使用强度和病原微生物送检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系统应用后越级使用例数从应用前的125例下降至38例(P=0.00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从87.6下降至44.3(P=0.002);平均使用金额从872.4元下降至659.3元(P=0.001)。非限制类抗菌药物的病原微生物送检率从25.1%提高至40.8%,限制类抗菌药物的病原微生物送检率从32.8%提高至55.5%,特殊类抗菌药物的病原微生物送检率从47.3%提高至93.9%。结论:抗菌药物分级管理评价系统能自动统计与监控抗菌药物分级信息;可提高各级抗菌药物送检率,减少越级使用例数,并降低抗菌药物平均使用金额和使用强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医院临床不同类型药品的不良反应(ADR)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以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29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为例,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9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新发严重不良反应占14例,新的一般不良反应占8例,严重不良反应占57例,一般不良反应占220例。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以消化系统和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男、女性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未见明显差异。中老年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最易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为抗肿瘤药物和抗菌药物。结论: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合理用药是降低ADR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COVID-19的发病特征为发热、干咳、乏力,严重者可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甚至危及生命。SARS-CoV-2可通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入侵细胞并导致ACE2表达下调。ACE2表达下调会导致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失衡,从而引起后续病理状态发生,RAS在ARDS中也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总结了RAS系统在COVID-19发病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作用,以及基于RAS对于COVID-19的治疗可能,为优化治疗及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布加综合征是下腔静脉肝段和(或)肝静脉阻塞或狭窄导致门静脉及下腔静脉高压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群,常见于凝血机制不良、妊娠、口服避孕药、感染、外伤和肿瘤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