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目的 探讨鼻内镜术后鱼腥草滴鼻液与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联合局部应用对黏膜组织修复与重塑的影响。方法 将46例行鼻内镜手术的慢性鼻-鼻窦炎伴和不伴鼻息肉患者,通过随机数表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鱼腥草滴鼻液+糠酸莫米松鼻喷联合治疗组(16例)、单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组(15例)及单用鱼腥草滴鼻液组(15例),在鼻内镜术后给予相应治疗,3个月后评估患者术后治疗有效率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评估鼻黏膜上皮细胞损伤分级,并分别计数鼻黏膜上皮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FGF-2)、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阳性细胞数。结果 治疗3个月后,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病情完全控制率优于单药治疗组(P 均<0.05),联合治疗组患者中无鼻黏膜损伤比例显著高于单药治疗组,且基底膜厚度较单药治疗组薄,TGF-β1阳性细胞数较单药治疗组少(P 均<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鼻黏膜上皮细胞中FGF-2阳性细胞数和MMP-9阳性细胞数较单药治疗组明显减少(P 均<0.05)。结论 鼻内镜术后鱼腥草滴鼻液与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联合局部应用,较局部单用以上两种药物有更好疗效,可促进黏膜上皮化,能明显减缓鼻黏膜重塑过程的发生与发展,促进鼻黏膜功能恢复,对鼻内镜术后鼻黏膜修复及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何庆文  李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13):2077-2077,2080
该文通过阐述富裕、和谐、自由的关系,结合医院管理的实际情况,提出医院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在管理中重视和满足富裕、和谐、自由三大价值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常使用粉笔演板(或黑板书写)教学的52例基层中小学教师运用鼻腔冲洗器冲洗鼻腔并配合穴位按摩治疗鼻-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武汉多家医疗机构的52例经常使用粉笔演板教学且患有不同程度鼻-鼻窦炎的教师进行鼻腔冲洗和穴位按摩:鼻腔冲洗,每天至少冲洗2次,每次最好课后立即冲洗;穴位按摩:揉印堂、点迎香、揉素髎、搓鼻旁、啄承泣、四白、浴面、捏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敲膀胱经和足阳明胃经,每天按揉1~2次,每次50~100下。另选取52例具有可比性的不愿接受任何治疗的使用粉笔演板教学且患有不同程度鼻-鼻窦炎的教师作为对照组,一年后观察临床发病就诊检查情况,并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运用鼻腔冲洗器冲洗鼻腔并配合穴位按摩的52例教师鼻塞、鼻腔干燥和涕中带血等症状明显好转,检查鼻腔创面糜烂面情况明显减少,有鼻窦炎的患者行鼻-鼻窦CT检查,鼻窦尤其是上颌窦炎症状也明显减轻,而未经治疗的教师症状有明显加重的趋势。结论长期在粉尘污染环境里的工作人员,使用鼻腔冲洗同时坚持穴位保健按摩是防治鼻部疾患的重要方法,也是改善鼻部血液循环,增强机体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的重要措施。日常合理及时使用鼻腔冲洗及坚持穴位保健按摩是预防和治疗鼻炎-鼻窦炎发生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4.
武汉城区不同季节空气中真菌含量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武汉城区空气中真菌的种属及季节性飘散规律。方法 2007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每天进行曝片,显微镜下将曝片进行孢子种类鉴定和数量统计,同时记录每天气象情况。结果武汉城区空气中全年均有真菌飘散;2007年曝片共收集真菌孢子26 734株,其他(菌丝及不知名真菌)686株,合计27 420株,2008年共收集真菌孢子26 531株,其他730株,合计27 261株;收集真菌孢子鉴定种类有17种,空气中优势真菌为交链孢菌、黑粉菌、小窦氏菌、锈菌,其中交链孢菌最多;2007、2008年空气中真菌的种类和数量在3-12月两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1、2月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气中各种真菌数量在2007、2008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空气中真菌飘散的高峰期主要集中在4-6月份和9-10月份;2007、2008年度空气中真菌含量不同季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武汉城区空气中真菌飘散种属、数量有明显的季节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5.
加强医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结合中国高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十年来的实践,针对医学教育和医学生的实际特点,借鉴西方国家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的情况,提出加强医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要进一步深化认识,始终贯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形成立体交叉的文化素质教育载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IL-35在变应性鼻炎中对炎症反应和T细胞反应性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间本院收治的37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观察组)及35例行变应性鼻炎过敏原检测后排除变应性鼻炎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集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外周血液,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IL-35水平。建立小鼠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收集小鼠外周血液,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IL-35及IgE水平。小鼠鼻切片后组织染色检测嗜酸性粒细胞;分离小鼠脾脏细胞后加入卵清蛋白抗原,加入或不加入IL-35至培养基中,检测卵清蛋白特异性T细胞反应性;ELISA检测T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IL-2、IL-4、IL-5、IL-10、IL-13,IL-17、 IL-23、IL-27以及TNF-α含量;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培养T细胞中IL-2、IL-4、IL-5、IL-10、IL-13、IL-17、IL-23、IL-27以及TNF-α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 检测培养T细胞JNK、Erk1/2及p38信号途径的激活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IL-35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变应性鼻炎组小鼠组织染色结果显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数量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而血清IL-35水平则显著低于正常小鼠(P<0.05); 卵清蛋白特异性T细胞反应性检测显示IL-35能显著抑制其反应性;ELISA及Real-time PCR结果均显示,IL-35能够显著下调IL-4、IL-5、IL-13、IL-17、IL-23及TNF-α的表达,上调IL-2、IL-10及IL-27的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IL-35能够显著抑制卵清蛋白特异性T细胞中JNK、Erk1/2及p38信号途径的激活水平。结论:IL-35能够调控炎症反应中的炎症因子表达和T细胞的反应性,从而减轻变应性鼻炎,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JNK、Erk1/2及p38信号途径的激活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噪声对机体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检测噪声暴露厂企业工人(噪声暴露组,n=80)和其他非噪声暴露企业工人(对照组,n=80)血清SOD和MDA表达水平,同时对两组工人进行纯音听阈测试。结果噪声暴露组工人接噪强度显著高于对照组[(87.5±2.7)dB vs(82.2±2.4)dB](P<0.05);噪声暴露组血清SOD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MD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语频听力与高频听力损失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MDA与SOD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双耳高频听力损失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SOD表达水平对噪声所致机体氧化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21世纪是一个充满挑战与竞争的时代,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与人才的竞争,而这一切又都取决于教育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取决于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高校作为直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级人才的摇篮,不仅要使培养人才的数量增加,更重要的是要提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探讨不同鼻腔冲洗剂在鼻内镜鼻窦手术后鼻腔冲洗的疗效分析观察,认为鼻腔冲洗剂的合理选择是鼻内镜鼻-鼻窦手术后恢复期治疗的重要临床措施。方法:选取100例择期鼻部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不同阶段使用不同冲洗液,依次为海水,地塞米松与庆大霉素注射液药水,中药水,最后生理盐水或清水(纯净水),半年为期限;对照组:生理盐水。追踪半年观察比较其手术疗效即观察其粘膜修复情况和鼻腔粘连情况。结果:结果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且术后粘膜修复时间和鼻腔粘连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鼻-鼻窦炎患者术后不同阶段使用不同冲洗液进行鼻腔冲洗,既缩短了治愈时间,又提高了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突发性聋的中西医结合等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江汉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突发性聋患者63例及武汉市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第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磨山社区卫生服务站突发性聋患者21例,共计84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取银杏达莫注射液及甲钴胺及激素进行全身治疗,治疗组采用银杏达莫注射液及甲钴胺及激素全身治疗,疗程14 d,同时局部采取耳周等穴位针灸治疗,疗程10 d,随访1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84例患者治疗后痊愈23例(27.38%),显效21例(25.00%),有效16例(19.05%),无效24例(28.57)。总有效60例(71.43%)。治疗组显效率为34.88%,对照组显效率为14.63%,两组有效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愈率和有效率和总有效率虽无统计学意义,但临床疗效观察治疗组仍优于对照组。结论突发性聋采取综合治疗(中西结合,全身和局部治疗)疗效较只用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好。采取综合治疗方案治疗突发性聋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