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4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目的探讨百草枯中毒患者外周血管血栓形成的原因。方法观察近2年我科收治的百草枯中毒病例,观察有大血管血栓形成的病例,从病例的毒物接触史,临床发病特点及治疗,分析百草枯中毒后患者血栓形成的原因。结果有3例患者出现典型的下肢血栓形成,1例为右侧股总静脉血栓形成,1例为双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形成,1例为右小腿浅静脉血栓形成伴右小腿肌间静脉形成。结论百草枯中毒后血液呈高凝状态,长期卧床可能增加血栓形成风险。  相似文献   
2.
正1我国中毒救治模式的变迁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中毒医学学科伴随着职业病专业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20世纪50年代随着工农业大生产的发展,职业中毒及农药中毒病例增多,全国各省、市、地区及大型企业相继成立职业病防治院(所),有条件的地区在综合医院成立职业病科(学组),建立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职业病防控体系。急性中毒救治的临床工作主要由职业病科或内科承担,劳动卫生学检测及毒物分析已达到较高的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BiPA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将53例COPD急性加重期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抗感染、祛痰、平喘、鼻导管吸氧等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BiPAP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4、24h两组动脉血气、呼吸频率、心率及气管插管率、住院天数。结果治疗组治疗4、24h后PaO2、PaCO2、pH值、呼吸频率、心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0.01)。治疗组插管率、住院天数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减少(P〈0.05)。结论BiPAP是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并Ⅱ型呼吸衰竭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不同糖耐量患者血清Vaspin水平变化与胰岛素敏感性等相关因素的关系. 方法 89例研究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糖耐量减低和2型糖尿病3组.检测人体测量参数和生化指标,留取血样测FPG、FIns、血脂、HbA1c、Vaspin水平,采用稳态模式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分析这些参数在各组人群间的关系. 结果 (1)2型糖尿病组女性血清Vaspin水平显著高于男性(1.22±0.35 vs 1.01±0.27,P<0.05);(2)三组人群血清Vaspin水平无明显差异(1.13±0.47 vs 1.09±0.33 vs 1.11±0.33,P>0.05);(3)在对性别、年龄、身高、体重、BMI进行校正后,血清Vaspin与FIns成正相关(r=0.244,P<0.05)与LDL-C呈负相关(r=-0.266,P<0.05).FIns、HOMA-IR、BMI是影响血清Vaspin的独立相关因素. 结论 空腹血清Vaspin水平正相关于空腹胰岛素,负相关于LDL-C;FIns,HOMA-IR和BMI是影响血清Vaspin的独立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3起百草枯中毒事件的调查与救治经过,认为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主要表现为肺及肾脏损害,毒物检测对于中毒病因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经过积极治疗,7例中毒患者均临床治愈。百草枯突发中毒事件并不罕见,会导致多器官严重损害,目前尚无解毒药。民众应了解相关知识,防止中毒的发生;临床医生应加强培训,具备早期甄别能力,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正脓毒症是指宿主对感染的反应失调引起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损害~([1]),由其造成的低血压经容量复苏后仍不可逆,称为脓毒症休克,临床表现以面色苍白、表情烦躁或淡漠、四肢厥冷、尿少、脉细数或脉微欲绝为主要特征,是ICU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脓毒症休克属于中医学中厥证、脱证、厥脱证等范畴。参附注射液源于中医古方参附汤,具有回阳救逆固脱的作用,适用于阳气暴脱的厥脱证。本文结合脓毒症休克的  相似文献   
7.
8.
益肺胶囊治疗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动物实验表明益肺胶囊对 L ewis肺癌小鼠局部肿瘤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 ,并能延长荷瘤小鼠生存期、提高 NK细胞活性 ,首次从分子水平观察到该药能抑制肿瘤细胞 DNA合成并影响其细胞核形态 ,与环磷酰胺有协同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