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虚实证型与T淋巴细胞关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医学认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的气道、肺实质和肺血管均存在着慢性炎症 ,巨噬细胞、T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细胞参与了炎症过程〔1〕,我们在辨证治疗本病的临床实践中 ,发现本病的虚证和实证与 T淋巴细胞的变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现探讨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 :所测试的 3 9例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COPD)诊治规范 (草案 )”〔2〕的诊断标准 ,同时根据“慢性支气管炎中西医结合诊断分型防治方案”〔3〕中的中医辨证标准 ,分实证组 2 4例 ,虚证组 1 5例。另以测试正常健康人 1 0例作为对照组。1 .…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T淋巴细胞亚群与肺功能测定,了解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①选择2001-11/2002-11杭州市中医院呼吸科呼吸科住院及门诊就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50例为患者组:其中缓解期患者20例.男13例,女7例;急性发作期30例,男23例,女7例。选择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年龄匹配的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10人为对照组,男6例,女4例。纳入对象均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②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群中标记的CD4细胞百分比,CD8细胞百分比,并计算CD4与CD8的比值。(3)采用肺功能仪测定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量、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最大用力呼气中段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④组间计量资料差异比较:小样本,正态,方差齐采用t检验.小样本,非正态或方差不齐采用t’检验),相关性处理采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50例和健康者10人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在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外周血CD4细胞所占百分比明显低于对照组(t=4.87,9.70,P〈0.05,0.01),而急性发作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外周血CD8细胞所占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缓解期患者(t=2.72.2.07,P〈0.05),发作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外周血CD4/CD8和最大用力呼气中段流量明显低于缓解期(t=3.04,t’=16.9,P〈0.05,0.01),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与缓解期差异不明显。最大用力呼气中段流量与急性期CD8细胞百分比呈显著负相关(r=-0.431,P〈0.05),与CD4/CD8呈显著正相关(r=0.564,P〈0.01)。结论:CD8细胞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发作期小气道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T淋巴细胞亚群与肺功能测定,了解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①选择2001-11/2002-11杭州市中医院呼吸科呼吸科住院及门诊就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50例为患者组。其中缓解期患者20例,男13例,女7例;急性发作期30例,男23例,女7例。选择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年龄匹配的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10人为对照组,男6例,女4例。纳入对象均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②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群中标记的CD4细胞百分比,CD8细胞百分比,并计算CD4与CD8的比值。③采用肺功能仪测定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量、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最大用力呼气中段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④组间计量资料差异比较小样本,正态,方差齐采用t检验;小样本,非正态或方差不齐采用t’检验),相关性处理采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50例和健康者10人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在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外周血CD4细胞所占百分比明显低于对照组(t=4.87,9.70,P<0.05,0.01),而急性发作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外周血CD8细胞所占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缓解期患者(t=2.72,2.07,P<0.05),发作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外周血CD4/CD8和最大用力呼气中段流量明显低于缓解期(t=3.04,t’=16.9,P<0.05,0.01),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与缓解期差异不明显。最大用力呼气中段流量与急性期CD8细胞百分比呈显著负相关(r=-0.431,P<0.05),与CD4/CD8呈显著正相关(r=0.564,P<0.01)。结论CD8细胞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发作期小气道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了解NO吸入治疗急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效果以及不同模式吸入NO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给10条杂种犬吸入12%氧和88%氮混合气建立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动物模型,采用自身对照法,观察吸入(25—30)×10-6NO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以及换用不同通气模式对以上各指标的影响。吸入12%氧和88%氮混合气30min后平均肺动脉压上升至基础值的206.13%,吸入NO1~2min内平均肺动脉压开始下降,5min后处于稳定状态,从(2.02±0.99)kPa降至(1.23±0.35)kPa(P<0.02),基本恢复至缺氧前的基础值。在此过程中心输出量从(1.35±0.62)L/min至(1.34±0.62)L/min(P>0.05)、体循环阻力从(1075.02±565.08)(kPa·S)/L至(1072.85±525.30)(kPa·s)/L(P>005)均无明显改变。此外,在不同通气模式中(间歇正压通气-IPPV、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压力释放通气-APRV、反比通气-IRV)配合吸入NO均可观察到以上现象,各模式之间相互比较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基本无差别。吸入NO可以选择性降低急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而不影响心输出量、系统循环阻力,不同通气模式并不影响NO的上述作用。  相似文献   
5.
气管肿瘤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原发性气管肿瘤临床特征,探讨原发性气管肿瘤的误诊原因和提高临床对气管肿瘤的早期诊疗水平.方法 对我院经支气管镜检查、组织病理学诊断的原发性气管肿瘤4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原发性气管癌早期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后期可有咯血、活动后胸闷气促、呼吸困难、喘鸣及类似哮喘样表现.胸部X线片2例表现为肺气肿征象,2例正常.胸部CT检查提示腔内结节型2例、腔内结节及管壁弥漫浸润2例.支气管镜检查显示病变在气管上1/3者有1例、气管中1/3者2例、气管下1/3和隆凸弥漫浸润1例.病理类型腺癌2例、未定型1例、纤维瘤1例.误诊为哮喘2例,支气管炎2例.3例肺功能检查提示流量-容积曲线(flow-volume loop F-V)有异常改变.结论 原发性气管肿瘤早期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极易漏诊和误诊.F-V检查对气管肿瘤引起的上气道梗阻有重要价值.病变难以在X线胸片上发现,胸部CT可准确反映原发病变的部位和生长方式.支气管镜检查不但能够准确发现气管内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及管腔受累情况并能够活检取得组织学依据,同时可行镜下治疗,诊断意义最大.加强对本病的认识、积极进行胸部CT检查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有助于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6.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是一种以弥漫存在于两肺呼吸性细支气管区域的慢性炎症为特征的疾病.该病在我国大陆目前报道不超过200例,常与慢性支气管炎、粟粒性肺结核、支气管扩张、间质性肺纤维化等疾病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7.
肺炎支原体肺炎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提高对肺炎支原体肺炎(MP)的认识。方法对确诊的38例M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MP患者因其临床表现和x线征象不典型,容易误诊为细菌性肺炎,肺结核等疾病,确诊后予阿奇霉素治疗,2周内咳嗽和发热等临床症状基本缓解,胸片显示1—3周内肺部炎症吸收。结论MP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部分病例同时有肺外表现,容易延误诊治,采用痰PCR找支原体和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抗MP-IgM,有利于MP早期诊断。阿奇霉素对MP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经支气管镜肺活检对弥漫性浸润性肺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经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对弥漫性浸润性肺病的诊断价值. 方法 57例弥漫性浸润性肺病在X线透视下行TBLB,对其临床资料及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57例弥漫性浸润性肺病患者有41例确诊,确诊率71.9%,疾病种类包括肺结核13例、肺癌和肺癌伴肺内转移8例、特发性肺纤维化4例、结缔组织病肺损害4例、嗜酸粒细胞性肺炎3例、结节病3例等.手术并发症少见,仅有少量痰血或出血及发热,偶有气胸. 结论 TBLB简便、安全、易行,可重复操作,对弥漫性浸润性肺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肺性脑病是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严重的并发症,是其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他是由于慢性呼吸衰竭所致缺氧、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的神经精神症状的一种综合征。近年来,无创通气技术尤其是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在临床上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应用取得了很大进展,已成为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重要的方法。我院自2005年2月应用BiPAP无创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COPD合并肺性脑病,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及分组2005年2月~2006年2月我院呼吸科病房接受治疗44例COPD合并肺性脑病的患者,其中男性32例,女性12例,年龄…  相似文献   
10.
基层疾控机构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国务院 5月 9日公布施行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标志着我国建立起了“信息通畅、反应快捷、指挥有力、责任明确”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法律制度 ,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纳入了法制轨道。在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中 ,基层疾控机构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现就基层疾控机构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和面临的问题探讨如下。疾控机构的职责 按照《条例》的规定 ,各级疾控机构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中应承担以下职责 :(1)监测与预警 :制定监测计划 ,分析评价监测数据 ;(2 )疫情报告汇总、分析、评估 :对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