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用电针治疗,治疗组60例用电针联合推拿治疗,1次/d,5次/w,连续治疗3 w。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对照组痊愈10例,显效25例,有效1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6.7%;治疗组痊愈17例,显效28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7%。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联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较好,适宜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李涛  任景  李俐依 《世界中医药》2020,15(8):1124-1128
目的:探讨火针膝周密刺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大鼠行为学、关节形态及软骨中赖氨酰氧化酶相关蛋白2(LOXL2)影响性。方法:选择30只健康雄性大鼠,10只作为对照不作任何处理。20只大鼠建立KOA模型,成模后随机分成2组,分别予普通针刺和火针膝周密刺,1次/3 d,连续6次。观察各组大鼠Leauesne MG评分、关节软骨细胞情况,外周血及关节软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LOXL2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火针组Leauesne MG评分中的局部疼痛刺激反应、步态、关节活动范围、关节肿胀度较对照组、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及关节软骨MMP-3、TGF-β1、TNF-α含量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LOXL2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火针组电镜下软骨细胞形状规则、细胞核完整且饱满,微绒毛少量存在,内质网丰富,有散在的染色质。结论:火针膝周密刺能减轻K0A关节软骨损伤,降低炎性反应,改善软骨LOXL2水平,这可能是火针治疗KOA一个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独活寄生汤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及对微炎性反应指标的影响。方法: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n=46)与对照组(n=46)。治疗组采用针灸联合独活寄生汤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2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2组治疗疾病和症候总有效率,治疗前后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炎性反应因子水平变化,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疾病治疗总有效率(93.48%)高于对照组(73.91%)(P0.05);治疗组症候治疗总有效率(95.65%)高于对照组(71.74%)(P0.05);2组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2组血清IL-1β、IL-6、hs-CRP水平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血清IL-1β、IL-6、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独活寄生汤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患者血清IL-1β、IL-6、hs-CRP水平,改善微炎性反应状态,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6月在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骨伤科门诊就诊的OA患者150例,随机分为温针灸组、玻璃酸钠组及联合治疗组。温针组采用温针灸法,玻璃酸钠组选用玻璃酸钠注射液关节腔内注射,联合治疗组采用温针灸法和膝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方法,观察3组患者临床疗效,对3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Lysholm膝关节康复量表评分(LKSS)、症状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及LK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100、65.240,P<0.05)。组内比较,3组治疗后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治疗后LKSS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联合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玻璃酸钠组和温针组,而LKSS评分高于玻璃酸钠组和温针组,温针组LKSS评分低于玻璃酸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症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442,P<0.05)。组内比较,3组治疗后症状评分低于治疗前,联合治疗组治疗后症状评分明显低于玻璃酸钠组和温针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确切,方法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火针结合药物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恢复期患者的疗效,并分析其对面神经传导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恢复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药物和物理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火针疗法,统计两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主要症状和Sunnybrook面神经评定系统量表进行评分,并监测面神经M波波幅和运动潜伏期。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的口眼歪斜、面部板滞、畏风恶寒和舌苔薄白的症状积分均显著少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于治疗后的症状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Sunnybrook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额肌、眼轮匝肌、口轮匝肌和上唇方肌M波波幅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运动潜伏期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额肌、眼轮匝肌、口轮匝肌和上唇方肌M波波幅和运动潜伏期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火针结合药物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恢复期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风寒证的症候,提高面神经功能,并改善面神经异常的M波波幅和运动潜伏期,促进神经传导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浮针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在我院行浮针治疗的顽固性周围性面瘫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成浮针高频组、浮针中频组、浮针低频组,共三组。浮针高频组:150次/min。浮针中频组:100次/min。浮针低频组:50次/min。结果三组治疗2周后的HFGC评分,治疗4周后的HFGC评分,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治疗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患者动作电位(MAP)的波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低频率下的浮针疗效优于中频、高频疗效,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灸合并中药复方对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大鼠血清COR、IL-1β及TNF-α水平的影响,探讨中药及针药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除正常组10只外,其余各组应用完全弗氏佐剂诱导大鼠关节炎,给药及针药结合治疗28天后,测定大鼠足肿胀体积并检测IL-1IL-2及TNF-α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组均能降低大鼠足肿胀体积(P〈0.01),大鼠血清IL-1、TNF—α水平明显降低,IL-2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实验表明各治疗组对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大鼠足肿胀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各治疗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免疫及炎性细胞因子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金丹妇康丸对苯酚胶浆剂致盆腔炎模型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SD雌性大鼠60只,采用苯酚胶浆剂注入大鼠子宫建立大鼠盆腔炎药理模型,10只仅开腹不造模为假手术组;除假手术组外,造模7天后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妇科千金片组、金丹妇康丸低、中、高剂量组,连续给药20天,比较各组动物血液流变学指标,并对子宫标本作组织学观察。结果:模型组大鼠子宫壁粘膜层与肌层结构紊乱模糊;多数上皮细胞变性,腺体减少;宫壁各层组织充血水肿伴大量炎症浸润并成纤维细胞增生。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升高;金丹妇康丸可不同程度改善子宫病理改变,并使多数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改善。结论:金丹妇康丸对苯酚胶浆剂致大鼠盆腔炎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委中穴放血配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0例。对照组予以单纯的针刺治疗,观察组予以委中穴放血配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和症状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日常生活、临床体征和主要症状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日常生活、临床体征和主要症状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委中穴放血配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中药治疗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2015年在我院治疗带状疱疹(肝经郁热型)患者72例,其中针灸联合中药治疗组患者39例,常规治疗组患者33例,比较两种治疗组的临床疗效。结果针灸联合中药治疗组38例有效,其治疗有效率为97.44%;常规治疗组27例有效,其治疗有效率为81.82%,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结痂及脱痂时间比较,针灸联合中药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明显缩短,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中药治疗带状疱疹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