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究人工智能感官与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用于中药五味药性二分类辨识方法的可行性,为中药药性评价提供新的方法借鉴。方法 选取122种仅含单一味不含兼味的5类代表性中药饮片(源自《中国药典》2020年版)及14种常用的食品类样本,使用PEN3型电子鼻及ASTREE、SA402B型电子舌采集136种样本的智能感官信息,以得到的信息矩阵作为自变量(X),药典项下的性味描述等作为标杆信息(Y),利用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discriminant analysis,PCA-DA)、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east squares-support vector machine,LS-SVM)2种化学计量学方法,分别基于单一型号智能感官设备(单源)和多智能感官信息融合(多源)建立五味二分类(酸/非酸、咸/非咸、辛/非辛、甘/非甘、苦/非苦)辨识模型Y=F(X),以交互验证的正判率作为模型优选指标。结果 经留一法交互验证,基于单源信息的五味二分类模型中最大正判率分别是98.53%(ASTREE/PCA-DA、LS-SVM)、97.06%(ASTR...  相似文献   
2.
安慰剂对照试验是新药研发最常用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方法之一,但目前中成药安慰剂的制备存在诸多困难,其难点在于中药复方成分复杂且中药"气味、味道、颜色"较化学药、药用辅料及食品更为突出独特,而用于模拟味道和气味的辅料种类较少,且尚无完善的"气味、味道、颜色"模拟辅料的统计与归纳,因此模拟难度较大。针对中成药安慰剂制备难点,整理归纳出可用于模拟"气味、味道、颜色"的食品添加剂、食品或药食两用物质及香料等辅料,并对现有的制备和评价方法进行总结,以期为中成药安慰剂的辅料、制备、评价方法等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适用于苦味中药的苦度定量方法。方法 采用经典人群口感评价法,以盐酸小檗碱为参比苦味物质,以不同浓度的23种苦味中药饮片水煎液为载体,采用"最小极限法"预测中药饮片的苦味阈值浓度(bitterness threshold concentration,BTC),并在此基础上计算苦味中药的分子苦度当量(equivalent molecular bitterness,EMB)和分子苦度当量指数(EMB-index,EMBI),进而实现对中药饮片的苦度定量测定;此外,以不同浓度的黄连和苦参水煎液为载体,对建立方法的重现性进行验证。结果 建立了感知到苦味的人数比例与苦味中药饮片水煎液浓度的对数模型和威布尔模型,由拟合方程的R2P值可知威布尔模型优于对数模型,由威布尔模型的拟合方程计算出中药饮片的BTC,进而测得了23种苦味中药饮片的EMB和EMBI;方法学验证结果显示,测得的黄连和苦参的EMB以及EMBI的RSD值均小于20%,重现性相对良好。结论 采用经典人群口感评价法预测出了23种中药饮片的EMB和EMBI,建立了苦味中药的苦度定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清热类口服液是最常用的中成药类型之一,其处方组成以苦味类饮片居多。评价并掌握该类制剂味觉尤其是苦度的现状、整体规律及特点,有利于更有针对性地实施或改进掩味方法,进而提升其口感和服用依从性。方法 选择具有清热类功效的69种口服液,采用感官评价法对其酸、甜、辛、咸味及整体口感进行半定量评价,同时对苦味进行定量评价;采用电子舌进行味觉评价;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artialleast-squaresregression,PLSR)方法分析各类味觉信息之间的相关性;探究基于处方中单味饮片的半定量苦度信息、定量苦度信息及其在处方中的占比等信息,建立苦度预测模型的可能性。结果 获取儿童清咽解热口服液等69种清热类中药口服液的345种半定量味觉信息、69种定量味觉信息;整体口感评价:有27.5%为A类(一般或好喝)、49.3%为B类(不好喝,但可以接受)、23.2%为C类(难喝),有44.9%添加掩味剂但仍在B/C类;苦度口感评价:有59.4%为甲类(没有苦味或微苦)、33.3%为乙类(可忍受的苦度)、7.3%为丙类(很苦),有27.5%添加掩味剂但仍...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苦味药物比苦度(ratio of bitterness,ROB)的测定及计算方法,实现不同苦味药物之间的苦度定量比较,为实现复方制剂中的苦味药物定向掩蔽奠定基础。方法 以0.134 mmol/L的盐酸小檗碱(berberine hydrochloride,BBR)为参比,将其ROB定为1,以穿心莲内酯、葛根素、苦参碱、盐酸青藤碱、芦荟苷、氧化苦参碱6种苦味药物单体为模型药物,基于经典人群口尝法(traditional human taste panel method,THTPM),参照“比甜度”的表示方法,结合课题组前期已建立的苦味化合物标准表观苦度(standard apparent bitterness,SAB)的测定方法,反推出6种模型药物SAB=3时的浓度,并根据公式计算出其ROB。结果 采用THTPM法测得不同浓度模型药物的口尝SAB值,建立了6种模型药物的威布尔模型与对数模型。根据最优模型计算出了6种模型药物的ROB分别为0.017、0.031、0.208、0.250、0.500、0.714。结论建立了基于THTPM的ROB定量方法,并成功测定了6种苦味药物单体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