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1.
补阳还五汤加减配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2002年4月~2006年12月运用中药内治并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气滞血瘀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56例,男43例,女13例;年龄36~66岁,平均46岁;病程最短者7天,最长者11年;病程3个月以內者31例,3个月~1年者12例,1~2年者7例,2年以上者6例。颈椎X线片示颈椎  相似文献   
2.
代育林 《四川中医》2008,26(12):120-121
目的:运用中药制剂、临床辨证施护,预防和治疗褥疮,观察治疗效果。方法:褥疮患者临床表现为气滞血瘀的给予中药制剂按摩并配合红外线照射理疗,临床表现为蕴毒腐溃给予生肌橡皮膏外敷。结果: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其预防措施见效快,创面愈合时间缩短,修复较好。结论:褥疮的护理给予中药制剂按摩并配合红外线照射理疗、生肌橡皮膏外敷,预防措施见效快,创面愈合时间缩短,修复较好,治疗率高。  相似文献   
3.
代育林  廖洋  廖茂  刘渝萍 《四川医学》2008,29(5):563-564
目的 观察输液量及速度在心功能不全及老年患者治疗中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选择心功能不全老年患者48例,随机分为4组,观察在不同输液量及速度时非致死事件发生率[1].结果 输液量少,速度慢的组非致死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其它组(P<0.05).结论 在治疗药物药效动力学及药代动力学范围内输液量及速度的不同可导致病情不同的转归.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乐山市中医院医院感染(院感)相关危险因素构成,为同类型医院预防院感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乐山市中医院2003-01-08/2008-05-23全部院感患者,共377例,从年龄、原发病种、院感部位及其他易感因素构成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377例院感患者中40岁以下15.38%,40~49岁9.02%,50~59岁16.98%,60~69岁15.12%,70~79岁24.93%,80岁及以上者13.26%;居于前5位的原发病依次是癌症(17.24%)、慢性阻塞性肺病(15.64%)、肝硬化(13.51%)、肝炎(13.26%)和糖尿病(11.90%);呼吸系统感染占所有院感位的66.05%.结论 院感发病率有随年龄增加而增大趋势,居院感前5位原发病为癌症、慢性阻塞性肺病、肝硬化、肝炎和糖尿病,呼吸系统为院感最常见部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院等级评审,进一步推进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与提高,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发展的目的。方法:学习理解标准,掌握标准,反复对照标准进行自查,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差距,积极整改。结果:不断完善、持续改进,促进了医院感染管理整体水平的提升。结论: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院等级评审,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职责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落实更加到位,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最终达到减少院内感染,降低医疗成本,提升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PDCA循环在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2016年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工作,对比分析PDCA循环采用前后医院感染发生率、多重耐药菌检出率、管理制度依从率和知晓率以及消毒、灭菌效果。结果 PDCA循环采用前后医院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05%和1.67%,4年间多重耐药菌检出率分别为1.38%、1.30%、1.07%、0.90%,呈下降趋势。采用PDCA循环后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依从率和知晓率较采用前显著提高,且空气、物体表面及医务人员手等的消毒效果也明显好于采用PDCA循环之前。结论在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应用PDCA循环能够明显提高医护人员的制度依从率,提高消毒、灭菌质量合格率,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和多重耐药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8.
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乐山市中医院医院感染(院感)相关危险因素构成,为同类型医院预防院感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乐山市中医院2003-01-08/2008-05-23全部院感患者,共377例,从年龄、原发病种、院感部位及其他易感因素构成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377例院感患者中加岁以下占15.38%,40~49岁占9.02%,50~59岁占16.98%.60~69岁占15.12%,70~79岁占24.93%,80岁及以上者占13.26%;居于前5位的原发病依次是癌症(17.24%)、慢性阻塞性肺病(15.64%)、肝硬化(13.51%)、肝炎(13.26%)和糖尿病(11.90%);呼吸系统感染占所有院感部位的66.05%.结论 院感发病率有随年龄增加而增大趋势,居院感前5位原发病为癌症、慢性阻塞性肺病、肝硬化、肝炎和糖尿病,呼吸系统为院感最常见部位.  相似文献   
9.
代育林  饶坤  廖洋  范虹 《重庆医学》2018,(14):1904-1907
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旨在为医院感染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收集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医院感染680例患者资料,从年龄、住院科室、感染部位等方面分析医院感染特点.结果 680例医院感染患者占全部住院患者(40 657例)的1.67%,其中61~80岁316例(医院感染率为2.47%);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感染率最高(24.90%),其次是肾病科(4.99%);感染部位最多例次的为下呼吸道(413例次),其次为泌尿道、表浅切口(二者均68例次);病原学送检率为45.03%,检出病原菌190株,排在前5位的依次为大肠埃希菌(47株)、肺炎克雷伯菌(28株)、铜绿假单胞菌(2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2株)及鲍曼不动杆菌(16株);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大于60岁、住院时间大于60 d、导尿管留置、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气管切开、肠内营养为医院感染发生危险因素.结论 医院应重点预防患者下呼吸道医院感染发生,加强ICU等重点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甘露聚糖肽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炎症细胞因子TNF-a、IL-8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3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66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盐酸左西替利嗪(泛福舒),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甘露聚糖肽胶囊。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TNF-a、IL-8显著降低(P<0.053),肺功能指标FEV1、FVC和FEV1/FVC显著增高(P<0.05)。随访1年期间治疗组急性发作次数也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甘露聚糖肽能显著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急性加重期血清TNF-a和IL-8水平,改善FEV1、FVC和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降低急性发作次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