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临床疗效。方法自2005年3月至2007年3月对22例胸腰椎结核患者行一期病灶清除术,其中4例经胸入路彻底病灶清除植骨低切迹钉棒系统内固定,12例经胸腰段前侧胸膜、腹膜外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其中Z-plate钢板内固定8例。VentroFix固定4例。6例经倒“八”字腹膜外切口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材料均为自体髂骨或肋骨。结果全部病例随访0.6--2年,平均1.5年,除1例术后出现胸腔积液,经B超引导下穿刺抽液愈合。其余均无特殊并发症,切口均甲级愈合。14例存在不同程度后凸畸形,后凸畸形平均矫正19.10,随访平均丢失2.30,术后3个月融合率达54.0%,术后半年达81%,术后7~24个月脊柱融合率达97.1%,没有发生植骨块移位、沉陷。15例有明显神经功能损害,术后均有明显改善,FrankelC级恢复至E级6例;B级恢复至D级3例,B级恢复至E级2例;D级恢复至E级4例。结论胸腰椎结核手术成功的关键是:术前、术后合理的抗痨治疗,根据术前的MRI、CT、X线片检查,明确病灶范围、破坏程度、后凸角度、脊髓压迫及合并脓肿情况行彻底病灶清除、减压、矫形、植骨及坚强内阎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间充质干细胞诱导成软骨分化过程中,探讨miR-19a与细胞周期基因CCND1之间的关系,为揭示miR-19a参与调控成软骨分化的可能机制提供基础.[方法]选取小鼠间充质干细胞C3H10T1/2为研究对象,运用离心沉淀法进行pellet细胞微球培养,用含有TGF-β3及2%FBS的高糖DMEM进行成软骨诱导并作为实验组,用含2%FBS的高糖DMEM培养(替换)导作为对照组.分别在1、2、3周进行定量PCR检测成软骨分化相关基因表达以及在第3周进行甲苯胺蓝染色.[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功能基因Bax与Klf-4表达均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软骨分化关键启动因子SOX-9及相关基因aggrecan,collagen Ⅱ,Collagen Xa1的表达均在2周时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互联网生物信息学预测CCND1可能是miR-19a的靶基因;在成软骨分化过程中,miR-19a表达逐渐上升(P<0.05),而CCND1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逐渐下降(P<0.05).甲苯胺蓝染色pellet细胞微球呈蓝紫色,细胞核呈深蓝色,诱导组中细胞外基质含量明显增多.[结论]在C3H10T1/2成软骨分化过程中,miR-19a参与维持细胞干性及增殖基因表达降低,分化能力得到增强;且miR-19a参与该分化调控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臀肌挛缩症的病因、治疗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2009年2月收治的臀肌挛缩症22例,年龄4岁~17岁,全部病例为双侧病变,诊断明确后均采取手术治疗。结果随访19例术后患儿,时间1个月~13个月,手术效果满意。结论早期诊断,采取有效方法进行手术治疗,并做好预防工作,小儿臀肌挛缩症可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尺骨冠突骨折临床较少见,约占全身骨折及肘部骨折的0.22%和2.1%[1].我院用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治疗尺骨冠突骨折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提拉复位系统(spondylolisthesis reduction system,SRS)加单枚Cage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23例腰椎滑脱患者采取全椎板减压、SRS加单枚Cage复位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8个月~2年,23例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按临床疗效评价标准,优16例,良6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为95.7%.结论 提拉复位系统加单枚Cage治疗腰椎滑脱症疗效满意,是治疗本病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股骨近端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股骨近端钉(PFN)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通过骨科牵引床牵引复位,经微创采用PFN治疗。骨折按AO分型,A112例,A210例,A36例。结果全部病例随访12~24个月,平均16个月,骨折愈合率达100%,无髋内翻、下肢缩短、畸形,无内固定物断裂;1例拉力螺钉松动,再次手术。按Harris评分标准,优良率达92.8%。结论PFN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固定可靠,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可早期下床活动等优点,尤其对高龄患者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7.
我院治疗肛管前壁及会阴体缺损患者1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患儿,女,5岁,因"直肠阴道瘘术后伤口未愈伴不能控制稀便10个月"于2007年8月5日入院.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 为研究患者来源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差异性,选取临床诊断为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髓干细胞进行成骨分化诱导? 【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临床6名患者(骨质疏松症3人,非骨质疏松症3人)的腰椎骨髓血液中分离获得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体外扩增至3-4代后进行实验?成骨诱导液的成分包括地塞米松(100 nmoL/L),二磷酸抗坏血酸(0.05 mmoL/L),β-甘油磷酸钠(10 mmoL/L)溶解于含有100 mL/L胎牛血清的低糖DMEM中?通过测定hMSC的增值与碱性磷酸酶(ALP)含量反应干细胞成骨分化活性?定量PCR检测Runx-2?ALP及成骨标志基因osteocalcin(OC)和osteonectin(ON)表达水平;通过矿化结节茜素红染色确认并定量检测钙离子浓度?【结果】 比较两组干细胞增殖差异,骨质疏松组较非骨质疏松组降低,而ALP含量无显著差异?Q-PCR检测显示在第3?7天时,骨质疏松组Runx-2?ALP的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非骨质疏松组?骨质疏松组的成骨相关基因OC在3?7?14 d时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非骨质疏松组,而ON仅在第7天表达具有显著差异;矿化结节染色及钙离子定量检测显示,较之非骨质疏松组,骨质疏松组矿化结节染色浅,钙定量降低?【结论】 使用成骨诱导干细胞分化方案(地塞米松?二磷酸抗坏血酸?β-甘油磷酸钠)结果提示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较非骨质疏松患者降低?因此,选取有骨质疏松症患者自身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治疗的种子细胞可能并不适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桥接系统内固定治疗不稳定肩胛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03—2016-03采用桥接系统内固定治疗的37例不稳定肩胛骨骨折。根据不同骨折类型采用不同的手术切口。术后肩关节功能按Hardegger标准进行评定。结果本组2例切口皮下脂肪液化,1例切口感染,经换药处理后痊愈。3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9(12~36)个月。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术后3个月骨痂生长明显,术后6~9个月骨折愈合。随访期间未发现内固定失效,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满意,对基本生活和工作能力无明显影响。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功能按Hardegger标准评定:优18例,良14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86.5%。结论桥接系统内固定治疗复杂肩胛骨骨折具有适应证广、固定位置相对灵活、可形成多维立体固定的优点,能有效保护骨折端血供,可实现对骨折端的牢固固定并维持内固定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一期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至少经3周抗结核治疗的胸腰椎结核患者,行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自体髂骨或肋骨植骨、一期前路内固定术,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18个月。结果术后随访6~25个月,42例患者脊柱结核均治愈,植骨全部骨性融合,融合时间平均为3.7个月,平均后凸矫正角度为17度,脊髓及神经功能明显恢复。结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能彻底清除结核病灶,对脊髓及神经根进行彻底减压,可矫正脊柱后凸畸形,促进脊柱植骨融合,提高脊柱结核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