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比分析了贵州苗、侗、彝、布依、水等民族医药的特色及其社会自然背景,认为各民族的医药既有独特之处,也有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共通之处,并提示了中医药学在各民族医药的发展过程中对他们的影响和可比性。  相似文献   
2.
3.
杠板归为贵州省苗族的民间习用药材,本文对近10年来有关杠板归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为杠板归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汤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说明半夏泻心汤是由小柴胡汤证误下导致脾胃运化失司而出现的痞证。而小柴胡汤本身就存在着脾胃亏虚,误下显然犯了虚虚实实之戒。同理,误吐也容易出现半夏泻心汤证。而《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实际上《金匮要略》列出了除“痞”作为主要的临床表现之外,在上则为“呕”,在下则为“肠鸣”,此处肠鸣称下利,而这样的痞满、呕吐、肠鸣、下利则用半夏泻心汤治疗。半夏泻心汤具有寒热平调,消痞散结之功,临床常用于治疗脾胃不和之寒热错杂,升降失常,虚实相兼。而气机升降出入在半夏泻心汤表现得淋漓尽致。从气机的方向上来看,向上向外,张机(字仲景)用辛药宣发;向下向内,张机用苦药降敛。气机畅,则病邪尽。同时,本方既有黄芩、黄连之泻实,又有人参、炙甘草之补益,进而补则升、泻则降。文章以重用其性,轻用其功,抓住病机,阐述陈雁黎老师活用半夏...  相似文献   
5.
市场调研实践活动在方剂学课程中的教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方剂学课程市场调研实践教学活动实施,探索方剂学调研式教学法实践教学的方法和意义,为方剂学实践教学改革提供新经验。  相似文献   
6.
作者在近20年有关苗族医药的文献收集整理的基础上,选择其中有关苗医药方药的资料进行针对性研究。通过对有关治疗风湿类疾病的组方进行分析研究,将风湿类疾病按苗族医药理论分为冷热两大类,结合苗医药生理观、病理观等理论进行系统的认识。通过所查阅的组方中选取部分组方进行方药分析,力求探索一种以苗医药特色理论阐释苗药效验方的方法和思路,为苗族医药方剂学体系的构建提供一定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苗药走马胎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物中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苗药走马胎的挥发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SFE)从苗药走马胎中萃取挥发性成分,萃取条件为:萃取釜压力25 MPa,温度50℃,萃取时间2 h。用气相色谱法-质谱法(GC-MS)分离测定萃取物,结合计算机检索鉴定化合物结构,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相对百分含量。结果:SFE萃取物得率1.7%,鉴定出54个化学成分,匹配度>90%的成分38个,占挥发油总数的70.37%,主要为黄樟脑(29.44%)、榄香素(23.58%)、谷甾醇(12.43%)、亚麻油酸(11.32%)、安息香酸苄酯(4.64%)、洋橄榄油酸(3.37%)等。结论:苗药走马胎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条件及其挥发性成分的GC-MS研究,为利用和深入研究该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通络清痹膏外敷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探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方法:将4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采用通络清痹膏;对照组20例采用青鹏膏;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疗效与对照组相近(P<0.05).结论:通络清痹膏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是一种简便、安全可靠,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明确药学类专业学生方剂学教学目的 的基础上,针对其学习特点,通过调整教学大纲、改善非药学专业任教教师综合素质、研讨并实施符合药学类学生学习习惯的新教法、设置实践教学环节等多种手段,在承担"中药类专业<方剂学>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探索"课题期间,开展了教改研究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中医临床类专业学生学习中药尤其应重视其临床应用的特点,从重点讲解总论、重视中药原药材及饮片的实践认知环节、运用性能理论分析记忆中药的功效、联系临床及引入中药现代研究成果等方面分析阐述了《临床中药学》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探讨《临床中药学》教学的临床实用性,为中医临床类专业学生运用中药知识服务临床及《临床中药学》教学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