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桑白皮的潜在功能。方法:通过考察桑白皮在古代本草文献、古代含桑白皮方剂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 2010版一部收载和显示的功用,以及现今药效学研究与临床经验,比较分析桑白皮业已失传的潜在功能。结果:确认古本草中记载桑白皮的核心功用和古代方剂配伍应用,与《中国药典》记录基本一致。而由本草文献总结出来的补虚益气、活血化瘀、生津止渴、化痰、止血、通淋、止痛、祛风、驱虫等潜在功能,以及《普济方》数据库中含桑白皮复方所治虚劳、疮疡痈疽、伤寒、跌打损伤、中风、消渴、淋泌、痹病、痰饮、出血、诸痛、寄生虫病、毒虫咬伤、风瘙痒、痘疹等病症,并未被《中国药典》收录。结论:结合实验研究和当今临床应用,可以确认补虚益气、活血化瘀、生津止渴、祛痰、止痛是桑白皮的潜在功用。  相似文献   
2.
于彩娜  范颖 《中医教育》2011,30(4):84-84,F0003
方剂是在辨证审因,确定治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原则,选择恰当的药物,酌定合适的剂量、剂型、用法,合理配伍而成的[1]。方剂学的教学即是以引导学生掌握组方原理、药物配伍规律,培养学生分析、运用方剂以及临证组方的能力为己任,并为  相似文献   
3.
中药大多有2个或2个以上功效,在不同方剂中功效发挥方向不同,这种选择性发挥作用的特点,既便于临床工作者灵活运用中药,更带来诸多困惑。本文从配伍环境、药物剂量、炮制方法和煎煮方法方面对多功效中药选择性发挥作用的影响因素作以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4.
于彩娜  窦德强 《世界中医药》2013,8(9):1098-1100
通过系统疏理历代主流本草著作关于白术性味及相关功效主治的记载,对白术性味的历史沿革进行归纳总结,整理出白术温热之性和苦、甘、辛味的发展演变过程,并对温热性、苦甘辛味和白术功效与临床应用的关系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古本草对白术温热性程度的认识存有争议,而且有本草著作认为白术不但有甘苦味,并有辛味。此与现代药典记载有所出入,需进一步的实验研究论证。  相似文献   
5.
通过考察和分析古代中医名家名方的组方模式,以理解先贤制方的基本思路,进一步揭示方剂、药物与病、证、症之间的关系,验证和挖掘古代方剂治疗病、证、症的机理,阐释方证相关等方剂学基本问题.通过对方剂遣药组方模式的考察有助于发现某些药物组合的潜在规律以及药物的效用与机体状态之间的关联关系,以便能准确把握古代方剂遣药组方的基本思路,为临床科学合理地运用方剂、创制新方提供理论依据和基本范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四逆散对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白介素-1β(IL-1β)的影响,以及君臣配伍在组方中的作用。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5组,采用免疫法造模,以大鼠结肠组织大体情况、结肠组织病理变化和IL-1β水平作为观测指标,用ELISA法检测大鼠结肠黏膜组织和血清IL-1β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黏膜层可见溃疡形成,且有明显的炎症存在,认为本实验造模成功;模型组大鼠血清和结肠黏膜组织的IL-1β分别为(841.93±95.64)ng·L-1和(75.06±2.15)ng·L-1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灌服柴芍枳(1.31 g·kg-1)和柴芍(0.88 g·kg-1)后大鼠血清和结肠黏膜组织IL-1β显著降低(P<0.05),而灌服四逆散(1.75 g·kg-1)后大鼠结肠黏膜组织IL-1β(72.62±2.67)ng·L-1明显减少(P<0.01),但血清IL-1β(1015.52±176.47)ng·L-1却显著升高。结论:四逆散能够通过调节IL-1β来干预实验性UC,其全方发挥作用环节可能为抑制IL-1β由外周血单核细胞向炎症肠黏膜的移行;而方中君、臣药物配伍的作用环节为抑制IL-1β的分泌。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芪附汤对阿霉素心脏毒性损伤模型大鼠心脏功能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心电图仪测定心脏功能的相关参数,采用化学比色法检测心肌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较,模型组大鼠心率显著减慢,QRS波群电压明显降低,Q-T间期明显延长,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个别出现心律失常;与模型组相比较,芪附汤组、中药对照组心率增加,QRS波群电压和明显增高,Q-T间期显著缩短,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相比较,模型组、芪附汤组、中药对照组心肌细胞SOD和GSH-Px活性减弱,MDA含量上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较,芪附汤组、中药对照组心肌细胞SOD和GSH-Px活性增强,MDA含量下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附汤对阿霉素诱导的大鼠心脏毒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作用机制与其抗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参附汤、芪附汤、姜附汤对阿霉素心脏毒性损伤大鼠线粒体途径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测定法(ELISA)测定心肌线粒体抗凋亡基因(Bcl-2),促凋亡基因(Bax),细胞色素c(cytc),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9(Caspase-9),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含量。 结果 :阿霉素组心肌线粒体Bcl-2含量降低、Bax含量提高,cytc,Caspase-9,Caspase-3含量上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附汤、芪附汤、姜附汤3组心肌线粒体Bcl-2含量提升、Bax含量下降,cytc,Caspase-9, Caspase-3含量下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Bcl-2,Bax, cytc,Caspase-9,Caspase-3与阿霉素心脏毒性损伤发生、发展过程有关,参附汤、芪附汤、姜附汤通过抑制线粒体途径的细胞凋亡保护心肌抑制阿霉素心脏毒性损伤。  相似文献   
9.
方剂学是各大中医药院校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因为学生专业不同,方剂教学应有所区别。从教学内容着眼,提出对于中药专业的教学应重视方剂配伍的分析,药物剂量的讲解,融入药物炮制的介绍,增加方剂剂型的考察,强调方歌的记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参、黄芪、附子、干姜对阿霉素心脏毒性损伤大鼠线粒体途径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心肌线粒体Bcl-2、Bax、cytc、Caspase-9、Caspase-3含量。结果:阿霉素心脏毒性损伤模型大鼠心肌线粒体Bcl-2含量降低、Bax、cytc、Caspase-9、Caspase-3含量均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cl-2、Bax、cytc、Caspase-9、Caspase-3参与了阿霉素心脏毒性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人参、黄芪、附子、干姜通过调节线粒体途径的细胞凋亡而达到保护心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