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淋巴管灌注卡铂脂质体的药代动力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卡铂脂质体 (CPL)经淋巴管内灌注 (ILVP)的体内药代动力学。方法 :随机将 6 0只雌性新西兰白兔分为 3组 :ILVP组 ,经兔窝淋巴结输出管穿刺置管给药 ;腹腔内注射 (IPI)组及静脉内注射 (IVI)组。每只给予CPL 30ml混悬液 ,存活 16 8h后处死。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每组各时点的外周血及盆腔腹膜后淋巴结组织中铂总 (Pt)浓度 ,并摘取兔淋巴结及心、肝、脾、肾组织作病理学检查CPL的毒性作用。结果 :ILVP组淋巴结铂峰最大浓度 (Cmax)为 6 8.4 μg/g(湿重 ) ,药时曲线下面积 (AUC)为2 117.5 μg·h/g(湿重 ) ,外周血铂Cmax为 12 .8μg/ml,AUC为 2 10 .6 μg·h/ml ;IPI组淋巴结铂Camx为 35 .2 μg/g(湿重 ) ,AUC为 94 4 .2 μg·h/g(湿重 ) ,外周血铂Cmax为 11.4 μg/ml,AUC为 2 76 .3μg·h/ml;IVI组淋巴结铂Cmax为 18.4 μg/g(湿重 ) ,AUC为 319.9μg·h/g(湿重 ) ,外周血铂Cmax为 4 0 .7μg/ml,AUC为 6 6 8.0 μg·h/ml。各实验组间兔淋巴结铂浓度分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其中ILVP组淋巴结铂Camx是IPI组的 1.9倍 (P =0 .0 4 ) ,是IVI组的 3.7倍 (P =0 .0 13)。外周血中铂浓度 :IVI组高于ILVP组 (P =0 .0 4 4 ) ,但IPI组与ILVP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6 3)。淋巴结病理形态学检  相似文献   
2.
淋巴造影(LAG)作为一项影象学技术,于30年代由Funaka和Carralha首创,1954年Kinmonth详细描述了直接淋巴管内造影的方法,以后逐渐用于临床。1958年我国上海华山医院首次开展此项技术,主要用于淋巴瘤的诊断并提出了LAG淋巴转移阳性的影象学诊断标准。近40年来,随着医学对妇科恶性肿瘤淋巴转移规律认识的深入及放射显影技术的不断发展,LAG不论在操作方法还是应用研究上均有了新的进展。现就其现状加以综述。1 方法学上的改进最初的LAG是双足背淋巴管造影,即首先在患者的第1、2趾蹼间皮下注射活体染料,然后…  相似文献   
3.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妊高征 ,pregnancyinducedhypertensionsyndrome ,PIHS)是常见而严重的病理妊娠 ,是影响围产儿死亡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临床干预性治疗能否提高围产儿生存率 ,文献报道极少 ,本文对在我院住院的 12 0例PIHS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探讨临床干预治疗时间对PIHS围产儿生存时间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1 1 资料来源  1994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在我院住院的PIHS患者共 12 0例 ,PIHS的诊断及分度符合《妇产科学》的规范要求[1] 。轻度、中度、重度PIHS分…  相似文献   
4.
于兴江  郭秀敏  江森 《新医学》2001,32(11):673-674
目的:研究首次行卵巢肿瘤剥除术后交界性卵巢肿瘤(BOT)患者的生育功能及其转归情况。方法:对43例符合研究条件的BOT患者行问卷调查及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3例病人中,浆液性交界性卵巢肿瘤(SBOT)26例,黏液性交界性卵巢肿瘤(MBOT)17例,41例完成问卷调查,中位随访时间63个月。术后无肿瘤复发29例,肿瘤复发14例(死亡2例)。中位复发时间是术后39.3个月。卵巢肿瘤剥除术后肿瘤复发率58%(7/12),而卵巢切除术(根治术)后肿瘤复发率23%(7/31),两者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351),但两者肿瘤复发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例有生育愿望的妇女,12例获得妊娠。结论:卵巢肿瘤剥除术保守手术可作为BOT患者的一种治疗选择,尽管术后肿瘤复发率较高,尤其是行卵巢肿瘤剥除术的病人,但肿瘤复发病死率并未增加;术后有妊娠愿望者有再次妊娠的机会。  相似文献   
5.
1病例简介患者女,19岁。因周期性下腹痛且进行性加重3年入院。患者自幼无月经来潮。3年前开始感到下腹胀痛,间隔3-4月1次,每次持续3天。近3年来共发作10余次,并进行性加重,门诊以阴道横隔合并经血潴留收入院。患者在2年前曾因下腹胀痛在当地医院行剖腹探查术,术中未见明显包块。查体在脐耻之间见一纵形手术疤痕长约11cm,腹软,肝、牌助下未及,未扔及下腹部包块。四肢、脊柱、神经反射用工伤。妇科检查可见处女膜痕迹。阴道指诊:在处女膜痕上方4cm处触及阴道盲端,官端上方无波动感。肛腹诊:在直肠前方距肛门约7cm处价及包块,张…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首次行保守手术后交界性卵巢肿瘤(BOT)患者的生育功能和疾病结局。方法:对自1990年1月-2000年5月在我院住院43例符合筛选条件的BOT患者行问卷调查及回顾性病例分析,采用SAS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43例病人中,41例病人完成问卷调查,26例为浆液性交界性卵巢肿瘤(SBOT);17例为粘液性交界性卵巢肿瘤(MBOT),平均随访时间是63个月,术后无肿瘤复发29例,肿瘤复发14例(包括1例死于肿瘤复发,1例死于其它疾病),平均复发时间是术后39.3个月。卵巢肿瘤剥除术后肿瘤复发率58.3%(7/12),而卵巢切除术后肿瘤复发率22.6%(7/31),两者差异有显著性(Fisher精确概率P=0.0351),但保守手术后肿瘤复发死亡率并不高于根治性手术(P=0.64),术后24例有生育愿望的妇女,12例获得妊娠,妊娠年龄范围23-34岁,平均25岁,结论:保守手术可作为BOT患者的一种治疗选择;尽管术后肿瘤复发率较高(33%,14/43),尤其是行卵巢肿瘤剥除术的病人,但肿瘤复发死亡率并未增加;术后有妊娠愿望者能够再次妊娠并分娩正常后代。  相似文献   
7.
保守手术对交界性卵巢肿瘤预后及生育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首次行保守手术后交界性卵巢肿瘤(BOT)患者的生育功能和预后。方法:对自1990年1月至2000年5月,在我院住院43例符合研究条件的BOT患者,行问卷调查及回顾性病例分析,采用SAS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43例患者中,41例患者完成问卷调查。26例为浆液性交界性卵巢肿瘤(SBOT);17例为粘液性交界性卵巢肿瘤(MBOT);平均随访时间63个月。术后无肿瘤复发29例,肿瘤复发14例(包括1例死于肿瘤复发,1例死于其它疾病)。平均复发时间为术后39.3个月。卵巢肿瘤剥除术后肿瘤复发率58.3%(7/12),而卵巢切除术后肿瘤复发率22.6%(7/31),两者差异有显著性(Fisher精确概率P=0.0351);但保守手术后肿瘤复发死亡率并不高于根治性手术(P=0.64)。术后24例有生育愿望的妇女,12例获得妊娠。结论:保守手术可作为BOT患者的一种治疗选择;尽管术后肿瘤复发率较高(33%,14/43),尤其是行卵巢肿瘤剥除术的患者,但肿瘤复发死亡率并未增加;术后有妊娠愿望者能够再次妊娠并分娩正常后代。  相似文献   
8.
于兴江  杨绍文  江森 《山东医药》2000,40(23):30-31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PIHS)是常见而严重的病理妊娠,是围产期母婴死亡最重要的因素之一。PIHS发生的时间、终止妊娠时机及方式与母婴的预后关系密切。为此,我们对120例PIH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以探讨PIHS及其不同处理方法对妊娠结局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PIHS患者共120例,年龄23~42岁,平均28±3岁;初产妇67例、经产妇53例。孕妇入院合并症及并发症:先兆子痫17例,低蛋白血症及腹水各8例,肾功能不全6例,胎盘早剥、产前子痫、重度贫血各5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例,支气管哮喘、子宫卒中各2例,肝肾综合征、肺心病、多发性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综合绝经后状态、超声评分、血清CA125的两种恶性危险度指数(risk of malignant indices,RMI1、RMI2)对卵巢肿瘤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2004年1月至2009年2月在我院行妇科手术的124例卵巢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RMI回归方程得出患者术前评分并以病理诊断为标准,计算RMI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告值、阴性预告值、ROC曲线,采用SAS软件包处理临床数据.结果 RMI1和RMI2对术前卵巢肿瘤定性诊断效果优于单一的血清CA125.当RMI在80~250水平时,RMI2比RMI1更好地反映了卵巢肿瘤的特性(P<0.01).RMI2为125水平时,其灵敏度是81%,特异度是90%,阳性预告值是74%.ROC曲线表明对卵巢肿瘤术前定性诊断效果从优到劣是RMI2、RMI1、CA125.结论 RMI2对卵巢肿瘤术前定性诊断比RMI1有更高的可信度,RMI2是一种比较简单、可用于临床术前筛查卵巢肿瘤性质的又一方法.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ability of two malignant risk indices(RMI1 and RMI2) incorporating menopausal status, serum CA125 level and ultrasound findings, which discriminate benign from a malignant ovarian tumors. Methods From January 2004 to February 2009 the data which were statistically managed by SAS software package,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in 124 cases of ovarian tumors coming from inpatients and RMI scoring system was applied for obtaining the patient's pre-operative score based on pathologic diagnostic criterion. Results RMI was superior to single serum CA125 level in discriminating the characteristic of ovarian tumors and For all cut off values between 80 and 250, RMI2 reflected the property of ovarian tumors better than RMI1 (P<0.01), which also be shown by receiver-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s. RMI2 at a cut off level of 125 gave a sensitivity of 81%, specificity of 90% and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of 74%. Conclusions RMI2 is more reliable in discriminat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varian tumors than RMI1, which can be used for a new method of screening the property of ovarian tumors in Gynecologic clinics.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