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1.
目的:中医治疗疾病方法灵活,虽然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特点,但是临床辨证和辨病往往相互结合使用,甚至有时候以辨病论治为主。而辨病论治往往针对的是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病因病机。本研究对中医治疗2型糖尿病的常用经典方葛根芩连汤、白虎汤的临床观察进行Meta分析,并根据古代中医论著对二方清热养阴,并入于阳明经之腑胃肠的论述,反证2型糖尿病的关键病因病机是《黄帝内经》所论述的"二阳结",即归属于阳明经的胃肠道聚湿生热耗伤阴津。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Wan Fang,Pub Med,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集有关葛根芩连汤和白虎汤对T2D降糖作用的临床疗效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文章,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检索到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系统评价,初步论证葛根芩连汤、白虎汤治疗T2D的临床疗效。结果:纳入系统评价文章24篇,总样本量2232例。Meta分析显示,入阳明经清热常用方(葛根芩连汤、白虎汤)与西药治疗T2D有效率相比,中医清阳明经热治疗优于西药治疗[OR=3.17,95%CI(2.48,4.05),Z=9.29,P0.01]。结论:中医清阳明经胃肠之热药物治疗T2D疗效显著优于西药治疗,胃肠聚湿生热是导致T2D发展、变化的关键病因病机。同时患者往往胃肠湿热与痰瘀交结,虽然清热本身可以促进湿、痰、瘀的消散,但是同时使用祛痰、健脾、燥湿、活血化瘀药物可以使治疗更有针对性,从而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蜂针辨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病例纳入标准的患者150例按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A(中药加蜂针组50例),对照组B(中药组50例)和对照组C(西药组50例),治疗1年,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乙肝标志物、B超等项。结果:A组CR20例,PR22例,无应答8例,CR百分率为40%,PR百分率为44%,有效率为84%;B组CR11例,PR26例,无应答13例,CR百分率为22%,PR百分率为52%,有效率为74%;C组CR12例,PR24例,无应答14例,CR百分率为24%,PR百分率为48%,有效率为72%,A组与B组、C组之间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B组、C组之间疗效相仿,无显著差异(P>0.05)。完全应答者随访1年,A组有1例复发,B组有2例复发,C组有4例复发。结论:中药联合蜂针辨证分型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3.
4.
运用蜂毒治疗癌症的临床方法多样,有根据传统中医理论用活蜂的蜂针螯刺穴位辩证施治,有用提取纯化后的蜂毒注射液肌肉注射,或同时佐以西药或中药联合抗癌.实践表明利用蜂毒治疗癌症不仅可以控制肿瘤的生长、缓解症状而且针对癌性疼痛这一癌症最主要、最棘手的问题有显著疗效.本文总结近年文献向大家介绍蜂毒治疗癌症的临床观察及基础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对中医治疗抑郁症的常用经典方法艾灸的临床观察进行Meta分析,从循证医学角度了解艾灸治疗抑郁证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WanFang、PubMed数据库,收集有关艾灸对抑郁症的临床疗效随机对照研究文献,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检索到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系统评价,初步论证艾灸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结果:纳入系统评价文章24篇,总样本量2254例。Meta分析显示,艾灸治疗抑郁症有效率高于未施艾灸的其他治疗方法(OR=2.74,95%CI[2.11,3.55],Z=7.60,P<0.00001)。结论:阳气虚衰导致的寒邪内伤是抑郁症发展、变化的关键病因病机,艾灸的温阳作用可通过温经散寒、疏通气血、调和阴阳,从而治疗抑郁症,值得临床推广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保肝化郁汤联合蜂针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肝郁脾虚型患者45例,采用中药保肝化郁汤联合蜂针辨证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肝功能和血清HBV标志物的变化。结果:1年疗程患者证候疗效痊愈率11.11%、显效率77.78%,有效率11.11%;疗程结束3月后随访患者证候疗效痊愈率13.33%、显效率80.00%,有效率6.67%。1年疗程及随访血清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转率分别为54.29%、57.14%;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42.86%、45.71%;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阴转率分别为8.89%、6.67%;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的阴转率分别为83.78%、86.49%;谷丙转氨酶(ALT)复常率分别为100%、97.56%。结论:保肝化郁汤联合蜂针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在HBsAg阴转、HBeAg阴转及血清荦转换、肝功能恢复、HBV—DNA阴转.及促进患者症状与体征的改善上均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2013年广州及西双版纳暴发流行性登革热(DF)的中医临床证候特征,探讨两地患者的病情差异、治疗情况及其病因病机。【方法】对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登革热流行期间收治的255例患者中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78例患者及西双版纳州医院120例患者中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39例患者之中医证候分型及中医证候积分进行总结,对登革热流行的时间和地点进行物候学分析,并根据温病学卫气营血辨证理论探讨登革热的病因病机。【结果】(1)2013年广州登革热流行时间约为7月上旬至11月中旬,西双版纳登革热流行时间约为8月中旬至10月上旬。广州流行时间为夏末及整个秋季,消失于冬天来临之时。西双版纳流行时间为秋季,消失于比较寒冷的深秋。(2)两医院登革热患者的中医证型均以气血两燔为主,瘀毒交结次之,再次之为气分热盛和邪伏膜原。(3)治疗前,两医院患者的发热证候积分比较,西双版纳州医院患者的发热积分更高(P<0.01);治疗3 d后,两医院患者的发热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或P<0.01),但两医院患者的发热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 d后,两医院患者均无发热。(4)治疗前,西双版纳州医院患者的病情更加严重,2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后,两医院患者的中医证候均得到显著改善(P<0.01),西双版纳州医院患者的病情较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患者仍更严重(P<0.05);治疗6 d后,患者的中医证候继续改善,与治疗3 d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广州及西双版纳登革热患者的中医证型均以气血两燔为主,瘀毒交结次之;广州患者总体病情比西双版纳患者轻,两地治疗效果基本一致,患者症状的缓解均需1周左右。  相似文献   
8.
通过整理旴江医家陈自明所著《妇人大全良方》中月经生理病理的学术思想,探析崩漏的诊治特色,并以医案一则展示陈自明在崩漏治疗时的灵活化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