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1.
美国瓦里安公司制造的TrueBeam系统是目前世界最先进的集合全新技术设计的新一代直线加速器。较以前瓦里安生产的加速器相比,数学化成度相当高,设备的错误信息提示能够迅速排除MLC等普通故障外,其配备的的示波器工具软件,对于高压故障的排除也很有益。本文介绍一例瓦里安Truebeam 直线加速器不出束故障维修过程,目的让大家能够初步了解该机型的高压部分故障的基本维修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在瓦里安TrueBeamTM直线加速器中使用无均整器出束容积弧形调强(RA-FFF)及常规固定野调强(IMRT)两种计划剂量学差异.方法 选择10例分期为cT2-3N0-1M0-1a胸上段食管癌患者定位CT资料,使用ECLIPSETM 10.0.4治疗计划系统分别设计RA-FFF、IMRT根治性放疗计划,处方剂量为60 Gy/30次,比较2种计划的剂量学参数和执行效率.结果 2种计划靶区适形度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MRT计划的均匀性指数高于RA-FFF计划(t=7.298,P=0.008);RA-FFF计划中肺组织的V20V5低于IMRT计划(t=2.451、2.604,P<0.05).RA-FFF及IMRT两种计划制定时间分别为(5.3±1.4)、(3.5±1.7)h(t=2.585,P<0.05),机器总跳数分别为632±213及734±132(t=-1.287,P=0.084),治疗执行时间分别为(2.2±0.9)、(4.5±1.3)min(t=4.60,P<0.01).结论 与IMRT计划相比,RA-FFF在胸上段食管癌治疗中具有相似的靶区剂量分布,可更好地保护肺组织,计划制定时间较长但执行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非小细胞肺癌PET-CT定位同步加量调强放射治疗(SMART)的剂量学特点。方法ⅢA、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例,分别于单纯增强CT图像下、PET-CT融合图像下勾画靶区,同一患者制定3种放疗计划:PET-CT图像下制定SMART计划(A组)、CT图像下制定SMART计划(B组)和3D-CRT计划(C组),评价3种放疗计划靶区、周围正常组织剂量分布情况。结果 A、B、C组GTV适形度指数分别为0.72±0.03、0.72±0.02、0.65±0.02,CTV适形度指数分别为0.64±0.03、0.64±0.02、0.53±0.03,GTV均匀性指数分别为1.14±0.02、1.15±0.02、1.12±0.02,经检验A、B组与C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与B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正常肺组织V5分别为53.41±4.90、56.09±4.61、55.87±4.27,V10分别为33.56±4.02、35.95±3.35、36.36±3.57,经检验A组与B、C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与C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正常肺组织V20分别为23.47±2.10、25.69±2.15、27.69±2.07,V30分别为15.19±2.59、16.10±2.57、17.23±2.35,MLD(Gy)分别为12.58±1.23、13.62±1.19、14.21±1.20,食管V55分别为14.44±1.99、15.29±2.52、16.12±2.50,脊髓Dmax分别为37.45±2.39、39.38±2.78、40.13±2.52,经检验,A、B、C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PET-CT定位SMART计划能优化靶区剂量分布,有效减少靶区周围正常组织受照剂量/体积。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恶性梗阻性黄疸胆管支架置入术结合后装腔内放疗加适形放疗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 3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综合组15例行胆管支架置入+后装腔内放疗+适形放疗,对照组15例行胆管支架置入,观察2组疗效。结果 2组患者胆管支架置入后总胆红素水平均迅速下降,但综合组1a生存率、局控率、平均支架通畅时间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恶性梗阻性黄疸支架置入术后应进行针对原发肿瘤的后装腔内放疗加适形放射治疗,能取得较好的肿瘤局控率,延长支架通畅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三维适形放疗中采用不同的体位固定技术肺癌靶区勾画体积的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危及器官所受的照射剂量的变化。方法在经病理证实的肺癌患者中,选取肿瘤原发部位为下肺者15名,患者的KPS系数均≥70。对患者行热塑体膜固定或者真空垫固定加辅助人工腹带两种固定方法。对两种定位方法各行1次CT定位。同一患者的两组CT图像在计划系统上重建后均由同一医生勾画。对两次勾画的靶区进行相同机架角度射野方式和相同射野权重的治疗计划。利用计划系统运算获得脊髓和肺部的照射剂量值以及两次勾画的靶区体积,记录这些数值。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脊髓,肺部的照射剂量变化和肿瘤靶区体积的变化。结果共检测原发病灶15例。两次计划的脊髓受照射最大剂量平均变化为146.1 cGy,变化范围为(146.1±157.7)cGy,P=0.003;双肺V20平均变化为1.4%,变化范围为(1.4±1.0)%,P=0.000;双肺的V5平均变化为5.3%,变化范围为(5.3±3.8)%,P=0.000.GTV体积平均变化3.3 cm3,变化范围为(3.3±3.1)cm3,P=0.001;CTV体积平均变化9.0 cm3,变化范围为(9.0±9.2)cm3,P=0....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行全乳放射治疗时4种放射治疗计划的靶区及危机器官剂量学差异,探讨保乳术后较优的放疗治疗方式。方法 随机选取23例左侧乳腺癌术后行全乳放射放疗患者,给予PTV 25分·次、50 Gy处方剂量;分别设计适形混合调强计划(Hybrid_IMRT)、限制铅门多野调强计划(restricted jaw,rj_IMRT)、双弧容积旋转调强计划(VMAT)和基于切线双弧容积旋转调强计划(tangent-based VMAT,t_VMAT)4种放疗计划。比较这4种计划的剂量学差异,包括靶区及危及器官OAR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VH,靶区均匀性指数HI和适形性指数CI以及机器跳数MU。结果 4种计划比较,靶区HI:t_VMAT最大,且与其余3种计划相比有差异统计学意义(均P < 0.001);靶区CI:VMAT的CI最大,0.967 ±0.016,与其它3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rj_IMRT的CI为0.942 ±0.018,优于Hybrid_IMRT和t_VMAT。危及器官方面:左肺平均剂量,rj_IMRT为(8.76 ±1.52) Gy,优于其他3种计划,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心脏平均剂量:rj_IMRT为(4.68 ±0.87) Gy,优于VMAT的(6.90 ±1.27) Gy,且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4种计划方式均可应用于临床治疗,计划制定者应考虑治疗设备限制、患者身体状况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治疗计划。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引导下应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SBRT)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选取17例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CBCT引导下的SBRT胸部放疗,SBRT处方剂量DT 60 Gy/12 f,5次/周,95%以上计划靶区(PTV)满足处方剂量,90%等剂量线包含整个靶区,严格控制各危及器官剂量:双肺V5<50%、V20<20%,脊髓Dmax<25 Gy,心脏Dmean<27 Gy等。每次照射前均行CBCT扫描并在线匹配、校准。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放疗并随访3~24个月(中位随访期18个月),其中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12例,稳定(SD)1例,无进展患者,总有效率为94.1%。1年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分别为100%和100%。2年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分别为88.2%和82.3%。放疗期间未出现III级以上严重的放射性毒副反应。结论:应用CBCT引导下行SBRT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可显著提高其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毒副反应较轻,但其远期疗效及晚期毒副反应仍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容积调强、固定野动态调强以及适形放疗对上段食管癌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高参考。方法 选取我院2012 年3 月~2014 年9 月收治的53 例上段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取相同的放疗计划系统,随机分为RapidArc组20 例、DIMRT 组17 例和适形放疗组16 例,并采用计量体积直方图分析计量和危及气管计量。结果 GTV 剂量分布上,RapidArc 组的Dmax、CI 明显高于其他两组,HI 明显低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TV 剂量分布上,RapidArc 组的Dmax 低于DIMRT 组、高于适形放疗组,Dmin、V95、HI 明显低于其他两组,CI 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apidArc 组、DIMRT 组患者的肺V5、V10、V20、心V30、V40、脊髓D01 均显著低于适形放疗组,RapidArc 组、适形放疗组患者的肺Dmean、心Dmean 均显著低于DIMRT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apidArc 组的机器跳数、有效治疗时间、γ通过率明显小于DIMRT 组,DIMRT 组的机器跳数、有效治疗时间、γ通过率明显小于适形放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apidArc 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DIMRT 组和适形放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肿块均较治疗前缩小,其中RapidArc 组肿块体积最小,适形放疗组肿块体积最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pidArc、DIMRT 技术和适形放疗均可应用于上段食管癌患者的放疗,且RapidArc、DIMRT 技术的临床优势更明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