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4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笔者于2000年5月至2004年5月应用东菱克栓酶(DF-521)治疗50例脑梗塞患者,对其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肝豆状核变性(HLD)又称Wilson's病(WD),是一种较常见的以铜代谢障碍为特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世界发病率为0.5~1/20万(1).本病临床症状复杂,有肝硬化、神经系统症状、特征性的角膜色素环(K-F环)、肾脏损害等表现,误诊率较高.笔者通过对近10年收集的13例HLD误诊情况的分析,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病的认识,以期做到早诊断、早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脑分水岭梗死(CWI)是指脑内相邻的较大血管供血区之间即边缘带限局性缺血,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目前已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CWI病因复杂,以往确诊依赖于病理解剖,如今随着头颅CT及MRI的广泛应用,可以明确显示其病灶形态,为研究CWI的临床特征提供了可靠的帮助.本文对经CT或MRI证实的38例CWI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38例脑分水岭梗死临床和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分水岭梗死(CWI)是指脑内相邻的较大血管供血区之间即边缘带限局性缺血,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其发生率占10%,目前已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作者对经CT或MRI证实的38例CWI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顽固性高血压是指高血压病患者联用3种足量的包括利尿剂在内的降压药物治疗,且已改善生活方式,但血压仍≥140/90mmHg者[1]。由于血压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引起心脑血管等靶器官损害持续加重,是高血压患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2]。因此,选择安全、有效的药物及良好的控制血压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丁珺云  张小罗 《新中医》2022,54(2):23-26
目的:观察自拟止眩汤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眩晕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眩晕综合征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止眩汤。2组疗程均为7 d,分别于治疗前后评价2组中医证候积分,记录眩晕消失时间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随访1个月,统计2组症状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为8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眩晕消失时间为(3.66±0.58) d,对照组为(4.73±0.69) 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5.00%,对照组为41.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2组仅部分患者出现轻微胃肠道不适,均未作处理自行消失。结论:止眩汤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眩晕综合征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加快病情康复,降低复发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腔隙性脑梗塞(lacunecerebrovasculardisease,LCVD)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类型。它常以发作性眩晕起病,临床上大多表现为纯运动性卒中,纯感觉性卒中,感觉运动性卒中,共济失调性卒中,构音障碍一手笨拙综合征[1]。缺乏脑定位症候的LCVD约占LCVD的5%~32%[2]。头颅CT表现为卵圆形的低密度区、直径2~15mm缺血性梗塞。我院急诊病房十余年来就各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实践,尤其是近4月来,总结了55例LCVD诊治的经验及教训,本文以此作讨论重点。1临床资料本组男25例,女30例,平均年龄70土8.78岁。有20…  相似文献   
9.
腔隙性脑梗死(LCVD)是指直径2~15 mm位于深部白质的微梗死而言,多由高血压性小动脉硬化引起,也可由微栓塞所致.约占脑梗死的20%~30%,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类型[1].临床上常表现为纯运动性轻偏瘫、纯感觉性卒中、构音障碍-手笨拙综合征、共济失调性轻偏瘫、感觉运动性卒中.笔者总结了98例疑似LCVD的诊断经验和教训,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丁珺云  叶小斌 《新中医》2022,54(12):86-89
目的:观察银杏叶片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2例急性脑梗死合并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银杏叶片治疗,2组均治疗6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2组治疗前后斑块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68%,高于对照组75.61%(P<0.05)。治疗后,2组斑块积分、NIHSS评分及TC、TG、LDL-C、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斑块积分、NIHSS评分及TC、TG、LDL-C、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叶片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调节血脂及CRP水平,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