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预防医学   13篇
中国医学   1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老年之悟     
丁寿藩 《养生月刊》2013,34(2):190-191
人到老年,才懂得健康是福,健康是最大的本钱,人什么都可以缺少,就是不能缺少健康。自己健康能靠谁,想来想去靠自己。人到老年,才知晓:获得幸福的不二法门是珍惜所拥有的,放弃无法拥有的,重要的是放弃之后就不要悔恨。人到老年,才明白:最好的养身方法是"放下",放下恩怨,放下名利,放下焦虑,放下忧愁。何时放下,何时就会一身轻松。能"放得下"的人,才能活得踏实,活得洒脱,活得快乐,活得长寿。人到老  相似文献   
2.
一场春雨停后的一个深夜,我坐在窗前,抬起头遥望星空,寻找思维的空间。喧闹的市声已趋于宁静,我想让自己的心也静下来,让几缕还没被侵扰的思绪自由释放。一阵微风吹过,仿佛风动荷塘莲叶,心绪格外安宁。历经坎坷人生,也算是尝了一些酸甜苦辣。也曾犹豫过、迷惘过、徘徊过,有时也生点闷气,或自寻烦恼。细想起来,当年曾为痛苦、气愤之事,如今不都淡如云烟了吗?每天,都有新的生活,新的希望,每天都是繁忙的身影,匆匆的脚步,我们何不以平淡的心境  相似文献   
3.
在门诊经常遇到一些自述发热或发冷,而测体温完全正常的病人。出现“假热假寒”现象的心理疾病患者十分普遍。装修工李师傅就是一个“发热狂”。他最怕热,自感浑身发烧,口干舌燥,不是咽喉疼痛,就是大便秘结,整天烦躁不安,难以忍受。天天靠喝清热解毒凉茶过日子,一天不喝就吃不下睡不着。每次他来咨询时总是那句话:“为什么我总是发烧呢?”  相似文献   
4.
丁寿藩 《养生月刊》2014,(9):831-831
三年前,我跟着邻居老张到南湖河边的柳荫深处钓鱼,没想到一下子上了瘾,钓鱼不但让我锻炼了身心,陶冶了情操,还让我体会到了收获的快乐。于是我就想,当年姜子牙八十高龄还垂钓于渭水,除了他想遇到明主外,与他想把自己的身心锻炼好也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5.
62岁的高大妈年轻时长得漂亮。18岁那年,父母包办与25岁的高大爷结了婚。婚后,生了一儿三女,小两口感情不错,怎奈家庭经济拮据,常常为钱发愁。高大妈单位有个封师傅,经常帮助她,一来二去,高大妈与封师傅由感激不尽到感情升温。很快,高大爷知道了妻子的隐情,他气愤不过写了一封告发信,把此事捅到了单位工会,封师傅被工厂除名,高大妈也怀着一颗愧疚的心重新面对丈夫和孩子。  相似文献   
6.
丁寿藩 《养生月刊》2016,(9):842-843
正所谓精神垃圾,就是一些负面的、消极的情绪或思想。许多人都可能会有负面情绪,特别是老年朋友,由于生理功能衰退,社会支持力又相对不足,更容易产生精神垃圾。这对健康的危害非同小可,可谓长寿之敌。下面几点最容易产生的精神垃圾,要尽量避免。过度安逸人到老年,都想生活安逸舒适,但要适度合理,有的老人甚至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沙发上度过,这就很不应该了。老年人  相似文献   
7.
善医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只有把“心”治好了,才能“药”到病除,身心痊愈。明代吴球的《诸症辨疑》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人醉卧自家井边,半夜口渴,恍惚间喝了自家石槽里的积水。天亮醒来发现石槽中游动着不少红色的蠓虫,从此胃中不适,茶饭不思,身体慢慢消瘦下去,药用尽了,也不见好转。  相似文献   
8.
心理学家证明,丧偶是生活中最震撼心灵的应激事件,对老年人的打击更大。据有关资料报道,失去配偶的老年人因心理失衡而导致死亡的人数是一般老年人死亡人数的7倍。因此,老年人丧偶后必须及时进行心理调适,方能走出丧偶的阴影,从而恢复正常生活。一般可采取以下方法进行调适:  相似文献   
9.
正进入晚年后,很多老年人常为"养生无门"而苦恼,经过摸索,我发现了一种"养心大法",在老友中推广后,"疗效"颇为明显。我的"养心大法"很简单:老来捧读。研究和实践养生之道是很多老年人趋之若鹜的事情,有的甚至把养生作为晚年生活的主要内容。现在生活这么美好,谁不想健健康康地渡过晚年呢?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